OSS/BSS国际行业规范的历史与现状

谢国勇 2003/03/26

OSS标准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OSS标准是为管理网络元件、提供互联、或者构筑OSS而设立的统一规范。随着电信技术、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电信市场的高速发展,OSS的概念也在逐步扩大,从最初的设备管理和运行维护转向网络的管理、网络及管理系统间的互联,再发展到现在的OSS与BSS的融合统一,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早期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为了对网元进行操作管理,确定了基本的OSS的标准规范,如TL1等。这一阶段Bellcore是主要的标准化机构。

中期发展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对多厂商、多设备环境的管理要求日益突出。上世纪90年代初,各种团体开始对网络管理、网络及管理系统互联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标准。以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互联网工程工作组(IETF)等国际组织的工作比较突出。这一时期发展的规范以TMN和SNMP为代表,分别面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的管理。ITU提出的TMN以ISO的相关概念为基础,并采用建议的形式进行发布,得到了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解决方案商的大力支持。IETF则从互联网的管理出发,提出一系列以SNMP为基础的管理规范,以RFC的形式进行发布,也得到了计算机网络厂商、软件厂商和用户的支持。

新一代OSS标准

  随着下一代网络的呼之欲出和电信网与计算机网的逐步融合,市场竞争环境从以往的资源竞争转向服务的竞争,OSS也从面向网络和业务的管理转向了面向服务的管理。目前许多与OSS相关的组织非常活跃,如TMF、ITU、IETF、ETSI、OSS/J等。其中以TMF的NGOSS(New Generation Operation System and Software,新一代运营系统和软件)尤为瞩目,得到了来自服务商、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软件提供商的热切拥护。ITU、IETF则针对网络的管理、操作和互联做了更多工作。那么NGOSS的基本原则和结构框架又是什么呢?

NGOSS进展及特点

项目组织

  TMF由技术项目组负责整个NGOSS的技术工作,包括NGOSS技术项目组(NGOSS Program)、催化剂项目组(Catalyst Program)、业界联系项目组(Industry Liaison Program)及其他项目组。

  NGOSS技术项目组负责NGOSS的相关框架、流程和细节的编写工作。催化剂项目组负责实现和建立NGOSS的DEMO,组织厂商验证NGOSS的实现。业界联系组则负责同其他组织的关联,以采用最新的思想和技术,并推广NGOSS的成果。

进展情况

  NGOSS技术项目组划分了几个小组进行NGOSS规范的编写和研究工作,并分三个阶段开展工作,Release1、Release2和Future Release。Release1的时间止于2001年第4季度,Release2的时间止于2002年的第2季度,Future Release的时间则要根据工作进展和会议的情况安排。

  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针对eTOM实现端到端的NGOSS,以及技术性的系统框架、组件、流程、产品和新的应用等。

NGOSS的基本原则

(1)业务处理过程与软件实现的分离,主要包括:所有的软件实体通过合约方式定义的接口向其他实体提供服务,合约是一种描述性的模式;业务处理过程使用可执行的meta语言描述;对安全策略和系统管理策略等使用外部描述来表达;

(2)采用共享的信息环境,这是一种被称作共享数据模式的单一信息表示法,具有数据成员和非数据成员、数据转换、信息转换以及运行时注册等概念;

(3)采用松散耦合、规模可调整的分布式体系,并强调有框架服务;

(4)明确“技术无关”与“技术明确”,所有的合同,不管是业务服务的还是架构服务的,都归档在与技术实现无关规范书中,同时另有一系列单独的文件来描述一个NGOSS在实现和部署过程中,如何把与技术无关的体系架构映射成明确的技术方案。

NGOSS的体系结构

  如下图所示,NGOSS系统由松散耦合的商业服务组件和框架服务集合而成,商业服务是依靠执行框架服务组件集合来支持的,以达到“即插即用”的要求。各组件的接口采用合约表示,与具体的技术实现无关。


NGOSS体系结构图

  NGOSS要求采用分布式透明性框架服务,提供注册、命名、设置和交易事务等基础服务,采用信息共享管理框架服务来实现信息共享,同时提供策略、系统管理、安全等公共服务。

  异类NGOSS系统之间可以利用适应框架服务来实现桥接。

我国的OSS标准现状

  我国对OSS标准的跟踪和制定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已有较大发展,主要集中于ITU-T的TMN所建议的本地化工作。

  目前,已经在OSS标准方面开展工作的主要有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其下设有无线通信、IP与多媒体、传送网与接入网、网络与交换、网络管理、通信电源产品和电磁环境影响保护等研究组进行相关的标准研究工作,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网元、网络管理、业务提供等方面的研究,而没有覆盖电信服务方面,尤其是BSS。

  由于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OSS/BSS的建设得到国内电信运营商和软件提供商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电信行业的一个热点。

  对于OSS标准,国内各单位和机构主要是采取跟踪国际标准和规范的方式,这些单位有如下实践:

  2002年1月成立了北京信息产业协会BSS专业委员会,并进行了举办电信运营支撑系统高层论坛等一系列工作;

  中国移动于2001年推出中国移动BOSS系统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

  2001年11月,亚信与思科合作成立了OSS&BSS实验室。同月,同天集团也建立了自己的OSS&BSS实验室;

  2002年6月,中国电信系统集成公司同中国惠普联合建立OSS/BSS实验室,并于2002年12月召开了OSS/BSS实验室技术高峰会议。

  但是在OSS/BSS的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上,始终没有取得太多实质性的进展,主要有以下原因:

  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平台来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并推进OSS/BSS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观念未转变,各个单位限于本单位内部跟踪国际标准规范,而没有考虑国内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定,反映在运营商和集成商上就是重建设、轻规范;

  管理思想、运营观念未转变,停留在面向网络和业务的观念;

  高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没有参与到OSS/BSS的深入研究中;

  国内对OSS/BSS的相关技术研究不够,人才缺乏;

  政府缺乏宏观的方向性指导;

  国内厂商参与国际标准规范组织活动较少,如目前加入TMF的国内公司只有三家。

OSS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OSS/BSS标准规范还不尽人意。为了提高运营商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国OSS/BSS系统的建设,我们必须加快OSS/BSS标准在中国的发展,提高软件提供商和集成商的能力。

  对于我国OSS/BSS标准的发展,笔者建议在以跟踪、消化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制定相应的国内规范,发展符合国际潮流和本国实情的OSS/BSS标准。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可以适当引导OSS/BSS方面技术的研究与跟踪工作,组织国内各个相关单位联合起来,采用协会、论坛等形式开展工作;

(2)同TMF、ITU等组织增加联系和沟通,成立类似TMF 日本管理组的机构(TMF Japanese Management Team);

(3)运营商加大对OSS/BSS标准规范的研究;

(4)国内厂商应踊跃参与国际标准规范组织的相关活动。

网络世界(cnw.ccw.com.cn)


相关链接:
SIP撑起第四代呼叫中心 2003-03-24
H.320与H.323谁是视频的未来? 2003-03-14
MPEG系列标准及其应用 2003-02-11
顺利演进到SIP 2003-01-21
VDSL技术和标准的新进展 2003-01-21

分类信息:     标准汇编_文摘   技术_计费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