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融合通信

融合之痛

马云飞 于遐 2005/03/15

  融合IP在近几年可谓出尽了风头,厂商的解决方案也层出不穷。

  但企业通信系统的IP融合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阻力。

  技术、通话质量、安全、供给与需求、终端等多方面仍制约了融合前进的步伐。何时破除这些阻力呢?

  经过近三、四年的发展,当前融合IP通信系统已经从一种纯粹的技术设想转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三网合一”的诱人前景正徐徐拉开帷幕。尤其是作为其中急先锋的VoIP技术与应用,更是取得了长足进展,大有取代传统语音技术、并将其淘汰出局之势。

  IDC公司去年十二月发布的年度预测报告称,2005年,网络融合的理念将有望进一步被运营商、企业和消费用户接受,融合将成为推动全球电信业市场持续转型的两大主流因素之一。IDC亚太部门则预计,2005年,除日本市场以外的亚太地区IP语音市场规模将可望呈现16.4%的强势增长。

  不过,尽管网络融合正成为当前业内瞩目的焦点,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融合IP通信市场的发展决非朝夕可就之事,这一市场的发展还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正如Gartner公司分析师David Neil所指出,以VoIP和IP电话为代表的融合IP通信技术将是企业通信的发展方向,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何时、在何种情况下向这类技术迁移更为适合。也就是说——

  真正融合,尚无时间表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末,人们就已看到了“三网合一”的可能性,并预见到了融合IP通信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但由于当时业内过分乐观地估计了网络融合的发展进程,并由此引发了着眼于这一发展前景的大规模并购。但由于当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限制,特别是最后一公里接入宽带的限制,这一市场的发展远未像人们预想的那样乐观。数年后,喧嚣一时的融合理念逐渐遭到冷落,甚至被许多人抛诸脑后,使部分曾豪赌这一市场的供应商与服务商叫苦不迭。

  直到近年,随着宽带接入与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VoIP应用在一定范围内的成功,才使融合IP通信技术终于东山再起,再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不过,尽管当前融合IP通信赖以发展的基础架构已得到显著改善,但仍面临着包括技术、市场与监管环境、以及迁移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挑战。同时,由于网络融合既非单纯的技术问题,也非单纯的应用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长期的、系统性大工程,技术、标准、安全、市场与应用等问题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这其中,除了需要运营商、服务商、供应商和管理层的共同努力外,更需要用户的认同与实施。

  因此,IDC亚太区通信与外设研究副总裁黄娴贞认为,尽管“随着IT行业和电信行业的合流,IDC预计未来几年的中心主题仍将是融合和整合”,但“真正的‘融合’可能要到几年后才可能实现。”

  Forrester调研公司也认为,融合IP通信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市场培育与导入期,VoIP真正威胁到现行电信服务模式仍需要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并指出,当前设备供应商尚无法提供理想的运营商级融合设备将是制约融合IP通信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欧洲市场,向VoIP全面迁移需要升级或更换数以十万计的本地交换机与远程集中器等设备,如此浩大的工程,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高昂的升级与迁移成本也必然会使运营商与企业用户踌躇再三。因此,这家市场调研机构预计,在欧洲固话市场,2010年,VoIP语音通信份额仅可望达45%;VoIP真正将传统语音交换技术淘汰出局需要到2020年左右。

  市场驱动与用户认同

  截止目前,融合IP通信技术虽然已得到了全球众多大型企业用户和服务供应商用户的首肯,但除个别面临网络与通信系统升级换代的用户外,却鲜有考虑向融合IP全面迁移者。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场驱动因素的匮乏,在缺乏可带来理想投资回报的成功运营模式等市场驱动因素的情况下,用户显然不会摈弃现行成熟运营模式,贸然选择尚未真正成熟的技术。在这方面,融合IP通信系统同样会面临诸多新兴技术出道之初的尴尬:技术上的可行性是一回事,用户是否愿意冒险尝试又是另一回事了。

  而且,Gartner公司分析师Jay Lassman还指出,在融合IP通信网络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之前,急于向这一领域迁移,将会面临包括系统支持、数据网络扩展与升级维护等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同时,一种新兴技术的成功,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赢得用户的认同。诸如SFA(Sales Force Automation)销售自动化等新型技术与业务模式因为用户抵触而功亏一篑的例子在业内并不鲜见。

  而在目前情况下,对于最终用户来说,也很难有充足的理由说服他们放弃习以为常的传统网络与通信工具而选择诸如VoIP等融合IP通信技术。

  以VoIP技术为例,目前,VoIP语音服务的优势包括可以实现语音服务的个性化,可以使用户即时定制各种新型服务,但实际上这其中包括呼叫转发、定时取消等多达85%的所谓新型服务只是实现了现行服务的定制而已,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突破,因而在现行PSTN系统可以满足基本语音通信需要的情况下,如何说服用户接受VoIP等融合IP应用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实际上也是融合IP通信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最明显障碍。

  同时,尽管目前VoIP已在全球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应用,但无庸讳言,由于用户网络性能、服务商系统等方面因素导致的数据包丢失与延迟现象的影响,目前融合IP通信系统尚无法提供真正可以媲美传统PSTN网络的QoS服务质量,而提供的视频传输服务更无法与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相提并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向融合IP网络迁移的积极性。

  另外,为了提供语音与视频支持,融合IP通信也对用户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远高于传统IP数据网络的性能与QoS服务质量。因此,如若用户在尚未充分了解现行企业网络能否满足融合IP通信服务需求的前提下,就急于向融合IP通信网络迁移。这不仅会增加企业迁移的隐性成本与开销,而且一招不慎,就可能会导致用户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而失败案例的增多,必然会打击用户对融合IP网络的热情,影响这一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传统阻力与市场监管

  今年二月, 美国Vonage控股公司曾向联邦通信委员会指控部分运营商对VoIP数据流量进行限制,指称某些由传统市话运营商经营的宽带网络拒绝来自这家公司的VoIP数据流,影响了这家新兴VoIP服务商语音呼叫业务的正常开展。

  有业内人士认为,Vonage公司遭遇的问题绝非个别现象,而是反映了传统服务供应商与诸如Vonage公司等业内新锐在融合IP通信这一新兴技术领域之间的利益冲突。毫无疑问,融合IP通信系统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传统服务商的收入,因而将会遭遇来自传统服务供应商的各种形式的抵制与阻挠,其最终结果可能会导致管理层的介入和市场监管模式的变更,为这一市场的发展增添更多变数和不确定因素。

  市场监管的力度与方向也将是影响融合IP通信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在全球多数市场,用于传统电话服务商的限制尚未施加于VoIP领域,但随着融合IP通信市场的拓展,市场监管也极有可能成为融合IP通信市场发展的最棘手制约因素。

  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电信与广电业之间的政策壁垒一直固若金汤,相互间的渗透与融合难度更大。虽然目前国内的有线电视网已完全具备了数据传输与语音通信能力,而且在部分城市已开始以内部语音通信的模式开展了业务,但由于当前国内的有线电视服务商并没有语音通信业务经营执照,所以无权向公众提供语音服务业务。同样,电信运营商也需要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ICP证和移动增值业务许可证等多种经营许可,方能经营IP TV业务,向电视服务领域渗透的难度同样不小。

  而且,1999年,受全球“三网合一”呼声日益高涨的影响,在国内传统电信运营商开始尝试涉足广电业务、广电系统也有意介入语音业务之际,国家曾发布75号文件明令禁止广电业与电信业间的互相渗透。

  去年末,随着中国首家网络电视台——北京网视的试播和众多传统媒体与电信运营商对IP TV市场的跃跃欲试,业内虽纷纷猜测横亘于广电与电信两大行业间的政策壁垒将会顿然冰释,但截止目前,该文件仍然没有被废止,横亘于“三网合一”之间的壁垒依然没有彻底消除。在这种情况下,融合IP通信系统的发展无疑将更加举步维艰。

  ROI投资回报,拿什么奉献给你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网络部署与维护成本是融合IP通信技术的最显著优势。但当前的融合IP通信技术在这方面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尤其是目前已得到一定程度应用的VoIP技术是否能够达成这类目标呢?

  Gartner公司分析师Jay Lassman认为,VoIP技术的确可以显著降低企业国际语音通信开销,但如若用户期望能够借助VoIP节省国内长途通信成本,其结果可能会大失所望。他指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很难确定究竟什么样的用户、有多少用户能够从融合IP通信中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因为目前尚无成功的模式可循。

  他相信,目前包括VoIP在内的融合IP通信技术的驱动力并非来自节省成本开销,而更多的在于增值产品与服务。

  Frost & Sullivan 资深分析师Jon Arnold认为,“企业用户部署VoIP技术的最直接原因将是用于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

  而且,一种新技术刚刚出现时,用户大多会采取观望策略,只能等到这种技术的总体拥有成本降至多数用户可以接受的程度,并能够提供众多新型增值服务与应用,为用户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时,在部分成功个案的示范作用下,大多数用户才会真正有所行动,这一新型技术市场才能正式启动。

  目前的融合IP通信市场在这些方面无疑是有所欠缺的,融合IP通信所提供的各类增值服务根本不可能对用户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当前VoIP技术所津津乐道的仅仅是可提供TDM业务仿真通道与服务质量,而用户需要的绝非是原有技术的仿真平台,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革命性技术,能够在显著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总体拥有成本的新兴技术。

  因此,融合IP通信技术在用户引导与市场培育方面仍存在偏颇之处,不应一味地将行销重点放在如何媲美现行技术方面,而应重点让用户了解可以为其带来的业务创新,以及融合IP通信系统构可能存在的隐性成本。

  融合标准,孰能担当重任?

  当前,由于在融合IP通信领域尚无统一标准,各家设备供应商各自为战,不同厂商系统间的结构和标准互不兼容,进一步增加了融合难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融合IP通信市场的发展。

  即使在相对成熟的VoIP产品领域,这种情况也不能幸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如若用户部署了了Avaya公司的 IP PBX系统,则只能继续选择这家公司的IP电话,而无法另行选择思科公司或其它供应商的IP电话,反之亦然。这种情况不仅限制了用户的选择,也降低了用户对融合IP通信市场的信心。

  目前虽有许多业内人士对IETF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规范寄予了厚望,但实际上,SIP协议根本不可能解决当前VoIP系统面临的兼容性等诸多问题。思科公司语音系统工程部门副总Michael Frendo指出,目前SIP协议远未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增加更加规范性的定义。

  这意味着,在SIP协议真正成为成熟的业内标准之前,各融合IP通信系统产品供应商之间各自为战的“内耗”局面仍难得到根本性改善。例如,目前思科公司的视频会议系统就没有一个公开的标准可以依循,而且SIP协议也根本未涉及视频服务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电信运营商和大型企业用户在考虑部署融合IP通信系统时,只能慎之又慎,或不得不考虑延期部署,以待不同融合IP通信系统的互操作性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种状况也同样会影响供应商的产品研发进度,增加了研发与市场推广成本,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标准的缺乏也将是融合IP通信技术发展的一大桎梏。



美国VoIP线路发展现状与预测



企业领域VoIP部署状况



VoIP服务质量对应用性能的影响



企业用户VoIP应用目标

安全,还是安全!

  在安全方面,融合IP通信系统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既然语音和数据的融合可以兼具二者的优势,那么融合后的网络是否也同样会继承双方原有的风险因素,因而面临更复杂的安全挑战呢?

遗憾的是,答案恰恰是肯定的。

  在传统PSTN网络语音系统中,安全性威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用户语音信息安全,二是语音费用欺诈。其中,前者的威胁主要来自于PBX系统非法接入、线路窃听、以及通过远程拨号维护Modem进行非法接入等;后者的威胁则主要来自于用户IDD验证代码、用户编程验证代码、以及语音邮件密码等的泄漏。

  在常规IP网络中,由于数据包是通过共享段传递的,这种方式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为数据包被侦听或截取,系统遭遇病毒或黑客攻击等,典型的如DoS攻击、病毒攻击、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数据拦截和窃听等。

  而在语音与数据网络融合之后,这两种此前互不影响的安全威胁也必然合二为一。在融合IP情况下,话音应用和数据应用一样,也表现为数据包的形式,因而同样也会面临病毒和黑客攻击的困扰;而以前只有语音网络中才有的话费欺诈、验证代码泄漏等安全隐患同样会出现于融合IP系统中。这意味着融合IP通信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将成倍增加,加之融合IP通信系统现行的安全方案尚不成熟,而比较可行的IPSec加密模式又因系统过于复杂、部署成本过于高昂等问题,短时间内尚无法给大多数融合IP通信用户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因而导致融合IP通信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可能会导致众多将安全视为第一要务的大型企业用户因安全问题的担忧而暂时将向融合IP通信系统迁移的计划束之高阁。

赛迪网 中国信息化(industry.ccidnet.com)


相关链接:
G-NET:解读统一通讯企业的成功之道 2009-05-22
看未来的呼叫中心和企业通信 2009-05-22
中小企业正在用IP通信技术取代过时的电信技术 2007-06-04
微软称PBX交换机今后几年内将消亡 2007-03-23
VoIP迁移策略:3Com公司Doug Hyde访谈 2007-03-13

分类信息:  企业_与_融合通信  企业_与_企业通信  融合通信_与_企业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