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应用>>>移动     [相关厂商信息]

专家称国内SP内容保护机制不健全 缺乏软件创新

2007/08/22

  从对收费、电视互动节目等业务的管理办法出台,到近期将进行的版权审查,中国SP行业似乎正在由大乱走向大治的关键时间,在此阶段,SP自身应该在哪些方面审视、调整自己,才能顺利过关?对于监管者,又应该在制度上做出哪些完善?日前,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增值服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做客搜狐IT嘉宾访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

国内增值产业需制订长期规划      搜狐IT:进入2007年,监管部门对SP的管理力度明显加大,仅第二季度就有511家SP遭到信息产业部的通报批评及责令整改,更有4家违规情节严重的SP被责令停业整顿。

  这使得不少SP因此面临生存难题。对SP的监管,更多人赞成疏比堵更有益这个产业的发展,但疏的同时却令部分SP得以钻法律法规的空子,而对消费者造成伤害。您觉得出现这种矛盾是何种原因造成的?

  杨萍:“SP日子不好过”是目前SP的最大感受,从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到工商等很多部委对SP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监管,少数SP为了生存不惜铤而走险。不少用户反映监管部门出台的管理条例越来越多,但他们发现业务上问题也在增加。

  SP为何屡屡违规?恐怕与违规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脱不了干系。在巨大收益面前,处罚结果显得较为柔弱。

  因此,要对SP产生强大的震慑作用,我国SP监管和治理必须加大力度,但这个所谓的“堵”并非硬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堵“小窟窿”,并非长远之计。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对监管部门而言是个挑战。

  此外,SP行业风声鹤唳,SP日子不好过,也说明了SP监管的灵活度不够。如果只是一味偏重监管,向SP们施压,而不推行一些切切实实的扶植措施,对于SP们而言,日后的生存将非常艰难。因此,强化监管灵活度,恩威并施的“疏”在SP治理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全国的SP有两万多家,企业多自然反应的问题也多。另外,作为产业链中的买方,消费者对业务的认知度不断加强,对其中少数SP的价格欺诈等违规行为,也由最初的“茫然不知”到质疑,进而投诉维户自身权益,同时,其自身消费行为也更趋于理性。

  搜狐IT:随着SP治理的力度的加大,SP自身应该在哪些方面审视、调整自己,才能顺利过关?对于监管者,又应该在制度上做出哪些完善?

  杨萍:SP加强自律和政府制定长效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只有市场环境达到一个良好、健康的氛围,才能使SP行业发展下去。

  目前不少案例都在说明事后的补救,使监管部门和SP付出更高的成本。制订一项长期的发展规划是我国增值产业的唯一出路。

SP亟待第三方监管机构      搜狐IT:增值业务是未来电信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运营商转型的主题,因此在增值业务发展过程中,运营商掌握着该市场的大部分主动权。另外,他们之间还存在着最直接的分成关系,因此,对于SP治理运营商一方面希望敲山震虎,但又不希望管到“窒息”,对此,您认为运营商应该掌握一种怎样的尺度?

  杨萍:SP与运营商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但作为乙方,SP更需要运营商这个载体,因此他们之间的天然关系就是不平等的。

  与此同时,用户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同样需要深入挖掘,而这仅凭运营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SP的存在刚好可以填补运营商在这内容上的弱势。

  那么,运营商如何来制定“游戏”的规则尤为关键。我认为,运营商应该形成对SP的统一认识,比如在业务管理模式、运营理念上等等。

  另外,还应该由一个公正、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监管。只有借助第三方监管机构的公正、客观的机制,才能真正做到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可以为SP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搜狐IT:增值业务目前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如何走出同质化怪圈成为当前SP、运营商都在考虑的问题,您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什么,业务创新还是体制创新?

  杨萍:大量市场新进入者涌入,使得SP同质竞争严重。2001-2002年左右,以短信为代表的SP业务在我国开始起步。由于行业进入壁垒很低, 2002年开始,大量市场新进入者涌入。

  竞争主体的增多,加上所提供业务间的差异性不大,使得竞争异常激烈。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市场规则的问题,是知识产权的问题,更是法律意识上的问题。

  SP对创新保护的缺乏,令众多SP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并没有真正下功夫于业务的创新,创新业务在最短时间内被复制。而创新的主体SP却在法律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直面WTO 做足创新      搜狐IT:话音业务仍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占据运营商的营收主体,但目前这部分增值业务却寥寥无几,对此,您是否有建议给SP?

  杨萍:如果说之前的移动增值在于普及阶段,那么在政策紧缩、市场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SP传统的营销方式已逐渐遭到抵制、成本和效果的压力,客户对SP雷同的产品的兴趣越来越低,如何才能在业务上有所突破,是每个运营商和SP正在思考的问题。

  话音增值业务的确是SP可以挖掘的市场,但从长远看,数据增值业务将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在创新市场方面,个人用户市场仍将是主要的目标聚集点,SP想要在业务上有所突破,必须以终端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托,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在政策的大环境下,产品、模式、资源等多方面的创新,同时积极培育和引导用户,水到渠成,放弃传统SP们浮躁的一蹴而就的心态。

  搜狐IT:中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后,外资在中国电信增值行业外资股权可以占到50%。对于国内SP应该如何应对?

  杨萍:大喊“狼”来了,是SP警惕外资进入是一种正常的心态,但从目前我国增值业务的发展情况看,其业务种类具有非常鲜明的本土和区域特色。外资企业对于进入中国市场也是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他们希望以合资的形式减少进入中国增值市场的风险。

  对于运营商而言,他们又希望有更多有研发实力、有更广泛海外运营商关系的外资SP加入自己的队伍。外资SP利用软件在业务上的创新、先进的管理思路,以及对数据分析的开发,都是国内SP所欠缺的。

搜狐IT



相关链接:
求解移动营销 2007-08-22
电信研究院:手机报发展路在何方 2007-08-22
国外移动定位业务发展走势 2007-08-20
解析手机炒股软件 2007-08-17
专访魔售移动总裁刘思吟 2007-08-16

分类信息:  移动增值_与_移动     热点专题_移动增值_文摘   行业_移动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