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应用>>>移动     [相关厂商信息]

飞信“飞”往何处?

于艺婉 2007/09/10

  三千多万飞信用户,对于很多国外运营商来讲这肯定是天文数字,但中国移动却乐不起来。

  9月6日评论从6月5日至今,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IM飞信正式商用已经三月有余。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飞信始终被当作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关键业绩指标)进行考核,然而,飞信并没有给各省完成指标造成障碍,在正式商用的三个月里,飞信新增用户在一千万左右。

  三千多万飞信用户,对于很多国外运营商来讲这肯定是天文数字,而这只不过是中国移动用户数的十分之一,按说此时的中国移动应该庆幸飞信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是,他们却乐不起来。

  一位业内观察家向天极ChinaByte透露,中国移动在飞信的市场推广上引入了送话费、送保险、送电影票等各种促销方式,所以,完成数量指标不成问题。但中国移动在飞信存在的问题上很清醒,那就是这些已经注册的飞信用户到底价值几何。

  “活跃用户不多,这就是飞信在现阶段遭遇的困难。”FrostFrost & Sullivan(中国)公司电信咨询总监陈曦在接受天极ChinaByte采访时说,“用户认可飞信免费发送短信的这种模式,但是,用户在使用飞信时所感知的价值和其实际价值不对等,用户的好友都不在飞信上,他们为什么要用飞信呢?”

  尽管中国移动没有公布飞信活跃用户数,但他们自身一般以用户总数的20%进行统计。陈曦在分析用户不活跃的原因时指出,IM(即时通信)是从互联网上发展起来并向移动互联网延伸的,无论是QQ还是MSN都有着多年的积累,他们通过对用户需求的不断了解逐步增加图片、游戏等新功能以保持用户对IM的粘性。

  “而飞信没有这么幸运,中国移动在做飞信这个新业务时迫于互联网对移动领域渗透的压力,如果不在移动互联网上下功夫,迟早有一天会沦为管道运营商,而后他们将无从了解用户的行为,所以,中国移动来不及像以往的互联网IM那样做很多功课,基本上就是将现有的用户直接导入,可以说他们对移动IM用户的心理没有足够的分析。”陈曦说。

  但移动IM用户的心理无疑是特殊的,尽管都是IM,互联网端和手机端却有着风格迥异的使用体验。一个IM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与其他陌生人聊天,但是在飞信上却很难做到。因为手机一直都是熟人之间的沟通工具,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而与手机号码进行绑定的移动IM号码自然不会轻易透露给陌生人。

  “所以,飞信应该做的是打造‘熟人的社区’。”陈曦说。在这一点上,飞信已经做到了一半。尽管没有和移动MSN合作,但是,中国移动飞信的合作对象还是微软某部门,所以也就沿袭了微软MSN不和陌生人说话的理念,诸如,互联网上的MSN都要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认证。

  但是“社区”这种做法却并不见得是飞信所中意的。上述业内观察家表示,中国移动坚持飞信以通信而非社区为主,同时,中国移动也不会刻意强调飞信IM的身份,“中国移动综合通信服务”才是飞信的使命。

  这样下来,飞信将被打造成一个平台,IM只是它上面的一个功能,彩信、地址簿备份甚至是以后的3G视频业务都可以承载到飞信这个综合通信服务平台上。

  在塑造飞信的同时,中国移动更加强烈地意识到终端绝对是重要的环节。今年7月初,他们推出了全新的“心机”定制手机战略以及品牌,加强对手机终端以及手机页面的控制将可以为未来飞信平台承载更多业务铺路。

  不仅如此,飞信还有可能在成为平台后为现有的移动IM诸如移动MSN、手机QQ以及PICA等留下接口,其它IM可以在飞信上面提供更多的应用,打造成“Intel inside”与硬件合作伙伴的模式。

  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些都只是飞信的目标,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因为飞信现有的技术架构不足以支撑那么多增值应用,而飞信的目标却是宏伟的,我们不禁要问,飞信将飞往何处呢?对于目前现有的状态,要不要改变抑或是怎样改变,现在的飞信还没有定论。

ChinaByte(e.chinabyte.com)



相关链接:
移动商务渐临市场引爆点 解读政策有空白无禁区 2007-09-06
中国-欧盟信息社会项目组专家谈欧洲监管经验 2007-09-05
全球移动商务支付模式创新一览 2007-09-05
NTTDoComo北京事务所陈文雅谈3G在日运营经验 2007-09-04
Dialogic亚洲区销售副总裁Kearns谈业务创新 2007-09-04

分类信息:  移动增值_与_移动即时通信  移动增值_与_移动  移动即时通信_与_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