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改造P2P 欲借流量计费将其转为正规军

2007/10/17

  作为近两年来最炙热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技术之一,P2P技术颠覆了传统电信集中控制的模式,对传统电信网络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9月份召开的互联网大会上,P2P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身处矛盾漩涡之中的电信运营商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与理性,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有关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对P2P表现出了接纳的态度。

  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明确表示,中国电信将用P2P提供媒体服务,并将为合法P2P应用提供流量本地疏导加速服务。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左风更是直言,P2P是一个很好的模式,电信运营商应该考虑采用这个模式。

  而在这样的转变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运营商对于承载网络的改造,以及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P2P业务的管控,进而向基于流量计费的方向转变。

  畸形的投入产出比

  造成投入产出比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运营商一直没有找到更适应于P2P的模式。

  BT下载、网络视频、即时通信……,这些占用了大量带宽的P2P业务给用户带来了体验的快感,并逐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杀手级应用,但运营商却从中收益甚微;同时,P2P造成的网络关键链路拥塞也影响了其他互联网业务。来自某固网运营商的数据表明,P2P业务产生流量在个别链路的个别时段占用了运营商网络80%的带宽,但带给其的收益却不到20%。而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则显示,在一般情况下,P2P占用了运营商网络40%~60%的带宽,高峰时期的占用率甚至高达70%~90%,但P2P业务带来收益却仅占其总收入的5%。

  造成投入产出比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运营商一直没有找到更适应于P2P的模式。以收费模式为例,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交换与数据部副主任林啸介绍,目前国内的运营商对于宽带业务主要采用包月和月租等收费模式,这些资费模式主要针对普通互联网业务而设计的。由于普通的互联网业务对带宽资源的消耗相对较小,资费和流量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投入产出比也相对合理。但P2P的出现使得用户流量大幅度增加,远超一般的互联网业务(有人计算过,1小时视频占用的网络资源相当于一个电子邮箱一年的消耗)。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采用原有的收费模式,自然会造成整体投入产出比下降。

  此外,虽然与传统的C/S架构相比,P2P具有对等性高、扩展性强、健壮性高、性价比高以及负载均衡等优势,但P2P业务同时也面临着应用缺乏管控、质量无保障、盗版等问题。

  因为占用了大量的带宽和资源,许多企业不得不对P2P软件采取禁用的方法;运营商对于P2P更是显示出强硬的“封杀”姿态,一些运营商还采用了限制P2P流量的方式控制用户使用。

  理性改造网络

  固网语音业务的快速下滑及P2P应用对于宽带的拉动,迫使运营商不得不更加理性地对待P2P,并开始思考对承载网络进行改造。

  尽管P2P影响了运营商建设的积极性,加剧了网民与运营商间的矛盾,但固网语音业务的快速下滑及P2P应用对于宽带的拉动,迫使运营商不得不更加理性地对待P2P,并开始思考对承载网络进行改造。

  日前,著名互联网专家侯自强教授在互联网大会上透露,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已经开始对CDN网络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网络能够支持包括BT和流媒体在内的P2P类的下载。“目前,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网通的CNCMAX都已经能够应用P2P。而中国移动的梦网也在开始探讨面向互联网的应用,并已明确提出无线IP及互联网业务环境的想法,用来支持P2P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在P2P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视频内容的增长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有人甚至将其称为P2P的“死结”。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内互联网市场中,网络内容正以超过10%的年增长速度在增加,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则是视频内容。如果仅依靠投入硬件设备增加带宽,不但会导致成本上升,还会带来安全问题。ChinaCache公司CEO许四青认为,CDN(内容分发网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把互联网上需要采用P2P传输的资源比做电影拷贝,CDN服务就是搭建一个个电影院。如果互联网上只存在一个电影院,那么当大量用户同时前往电影院观赏时,就会形成拥堵的局面;就算进了电影院,观众也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观赏环境。而如果电影被制作成拷贝,可以在不同电影院同时放映,这种拥堵状况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CDN的工作原理。”

  许四青认为,采用CDN不会对网络的整体性能造成影响,并可以帮助视频内容提供商大幅度降低整体的运营成本。“采用CDN的方式以后,电影院间的运作相对独立,其中一家影院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其他电影院的工作。同时他还给出了一组数据:在美国有80%的用户使用CDN服务,而在中国市场这一数字只有5%。

  林啸认为,CDN和P2P结合是一个好的思路,但结合的方式有多种,并且目前看来还存在一些问题。

  而除了将P2P业务引入CDN外,有专家也对未来承载P2P业务的网络提出了的新的构想。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在CNGI上开发基于重叠网技术智能结点的P2P,可以更好地综合利用互联网的资源。

  实际上,运营商对于P2P的转变也给网络设备制造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P2P业务促使运营商对于设备的需求加大,为制造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而另一方面,运营商也在实施精细化运作,不会盲目扩容。

  对此,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网络事业部智能网络产品系统部主任高级工程师董振江认为,在P2P的冲击下,电信业传统的集中服务模式已很难有效支持宽带应用的快速发展及用户日益扩大的需求,那些能够提供可运营、可管理的P2P解决方案的网络设备必将受到运营商的青睐。

  用技术驾驭P2P业务

  根据测算,为具备业务区分能力,在骨干网上每10G带宽的管理成本要增加150万元左右;而在接入端部署业务区分能力成本更高,分摊到每个用户的带宽成本也会相应增大。

  除了对网络进行改造外,目前运营商也在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对P2P业务的分级和调度,提高对P2P业务的掌控能力。早期应用于企业市场的DPI(深度包检测)技术正被越来越多运营商用于区分P2P业务。

  据了解,目前很多美国运营商在部署IPTV后,开始在业务汇聚点大规模采用DPI设备。这样的趋势也刺激了设备厂商在汇聚点的数据设备上增加DPI的功能或DPI板卡。运营商IP网络技术咨询顾问张向东认为,汇聚点的DPI设备与数据设备融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思科7600系列及阿尔卡特朗讯的7750SR上都提供了DPI功能。

  通常,采用DPI技术的产品的主要功能包括:使用实时用户数据分析、状态协议识别、业务流监控、应用程序监控、会话监控,业务策略部署、使用和控制,业务质量、安全、流量管理。据张向东介绍,尽管DPI技术对于缓解P2P业务给网络造成的拥堵十分有效,但国内运营商应该结合国内DPI技术应用的现状,并且结合实际测试效果来选择DPI产品。国外的厂商在推广时,也应该着重强调那些适合中国应用现状的产品功能。例如,国内运营商城域网出口、省网出口多是2.5G的POS链路,而国外大部分国外厂商大多提供的是10G接口的DPI产品。

  通过提升宽带网络的服务质量以及对业务的感知、分级、调度能力,使得P2P业务变得能够“驾驭”,也为运营商实现按流量计费成为可能,但这同时也会导致成本增加。根据测算,为具备业务区分能力,在骨干网上每10G带宽的管理成本要增加150万元左右;而在接入端部署业务区分能力成本更高,分摊到每个用户的带宽成本也会相应增大。因此,也有一些运营商倾向于另外新建一些网络用于承载大客户的业务,原有的网络则将继续承载包括P2P业务在内的一般性应用。

  P2P加速运营商转型

  对于那些不能够容忍自己的价值被边缘化的运营商来说,就需要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而P2P则成为了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加速器。

  在改造网络以及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对P2P业务掌控能力的同时,运营商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必须探索出合理的盈利模式,形成良性的产业链,促使P2P产业健康、良性地发展,而这种发展要能够保证基础网络的持续建设。

  正如侯自强所言,运营商对于P2P的态度转变只是时间问题,“以往是想着怎么多赚钱,现在必须考虑用户的需求。宽带是运营商最后的出路,而用户对P2P这样的宽带下载有强烈的需求,运营商必须努力做好这个生态圈。”日前,信产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所长胡坚波也表示,“用户对BT下载的需求很强烈,从某种角度来看,运营商更应该引导这种需求,并采用合理的模式实现盈利。”

  电信运营商传统的服务模式是为用户提供可控的、高质量的服务,并收取相应的费用。但在以VoIP为代表的免费的互联网服务介入后,运营商传统的盈利的模式受到了挑战。对于那些不能够容忍自己的价值被边缘化的运营商来说,就需要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而P2P则成为了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加速器。

  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运营商正在尝试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运营优势,发展规模性的P2P应用。据悉,去年底,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中标CNGI示范工程中的“基于P2P的数字媒体业务研发及应用实验”项目,广东电信正在研发基于P2P的安全诚信的点播、直播、下载等数字媒体业务。

  虽然庞大的用户群让运营商拥有了运营P2P业务的良好基础,但在信息服务方面,电信运营商的信息提供能力与广电等媒体无法相比。对此,胡坚波认为,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必须要采用一种合作的模式,才能把这块业务做起来。

  除文件下载、视频、即时通信等应用外,标准化P2P技术也正在被广泛应用于IPTV、流媒体服务、视频存储等多个领域,利用P2P技术还可以构建新的媒体交付、分发系统。因此,除发展规模化的P2P应用外,提供差异化的P2P服务对于运营商来说也是一种选择。从这点来说,贵州网通与上海网用共同打造的“网通视网”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作为最早试水P2P流媒体的运营商,贵州网通采用上海网用提供的新一代P2P技术平台——SNS网络,打造了一个由电信运营商和ISP作为主导地位的P2P网络产业链条。分析认为,广告将占P2P流媒体收益主导地位,建成新媒体平台,广告收入将成主导。据iResearch统计,2006年中国P2P流媒体市场的广告收入为0.1亿元,预计2007年将达到0.7亿元,2010年达到4.8亿元。

通信产业报



相关链接:
下一代网络呼唤高智能支撑系统 2007-10-09
神码思特奇CEO吴飞舟: 坚持,打造民族软件品牌 2007-09-13
坚持开发运营支撑系统 努力服务三网融合业务 2007-09-05
一种移动点对点短消息业务计费准确性的测试方法 2007-08-24
在线计费欲解3G“钱财之苦” 2007-08-21

分类信息:  电信_与_计费技术     行业_电信_文摘   技术_计费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