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稳步走向商业化

刘光强 2007/11/19

  近来,IMS、多媒体视频会议、统一通信等技术炙手可热,然而,在这些技术的背后,都离不开SIP的支持。在这些技术火爆的同时,幕后英雄的近况又如何呢?

  11月5日至9日,国际SIP技术活动周首次登陆中国内地,重点活动包括为期5天的SIPit21(第21届SIP互联互通测试)和11月8日举行的2007年国际SIP技术大会。此次SIPit聚集了来自全球近百家公司的100多名技术人员参加,进行大规模、一对一、一对多等模式的互联互通测试活动。SIP技术大会则以推动我国SIP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促进业界各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目的,就SIP技术、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化协议)是一种基于IP的应用层控制协议,可用于创建、修改和终止包括视频、语音、即时通信、在线游戏和虚拟现实等多种多媒体元素在内的交互式用户会话。尽管SIP得到了IETF和3GPP等标准组织,以及微软、IBM、Avaya等厂商的大力支持,但由于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应用种类繁多,互联互通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商业化道路并不平坦。如今,业界已经普遍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多个学术组织、运营商和厂商的共同努力将推动SIP的商业化进程。

专家:从务虚到务实

  来自SIP论坛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专家首先介绍了SIP技术和标准化的最新进展,认为目前SIP的发展已经从务虚转变到了务实阶段。

  SIP论坛董事Anwar Siddiqui首先介绍了SIP及其互联互通的技术演进。IETF作为SIP技术的发起者,已经成立了两个SIP相关的工作组,完成了SIP协议自身及相关技术方面的100多项RFC文稿和草案,并且同时还关注新出现的业务、P2P SIP等新问题。除了IETF之外,3GPP、3GPP2、ETSI等标准组织也对SIP非常重视。但是,理论成就和实际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在商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互联互通已经引起了业界各方的关注,由本届SIPit的参与程度就可见一斑。目前,SIP论坛已经有了超过50家的企业成员,其中包含不少知名企业,这将共同推进SIP的商业化。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络与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赵慧玲结合国内通信行业的相关应用情况谈了SIP的作用与发展趋势。她认为,SIP已经进入了商业化倒计时阶段,例如在前不久的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上,我们能看到不少基于SIP的VoIP、多媒体视频会议、IMS(IP多媒体子系统)、UC(统一通信)等应用的展示。另外,SIP相关技术的新发展,如P2P与SIP技术的结合,将能解决一些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带来新的应用。

  作为此次SIP论坛来华的最高董事,Robert Sparks介绍了目前SIP论坛的工作重点—互联互通测试。他认为,互联互通问题是由来已久的,而且也将长久存在。厂商希望提供最好的SIP产品,而运营商则希望众多产品的整合越简单越好,同时,终端用户并不希望了解技术细节,而只关心应用是否方便实用,这些都有赖于良好的互联互通环境。SIPit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并修复影响系统运行的互联互通问题,这对SIP技术自身的标准化和厂商产品的质量提升都有很大帮助。另外,Robert Sparks还介绍了SIP论坛尚在酝酿中的SIP认证计划,为通过SIP互联互通测试的应用程序授予使用许可,这项计划对推进整个SIP的商业化有望起到实质性作用。

运营商:实践出真知

  对于运营商来说,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将技术应用于实际项目,进而在应用中检验技术的优缺点,因此,对于推动技术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本次SIP技术大会上,来自运营商的两位代表就介绍了SIP在他们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情况。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技术部数据室高级技术主管解冲锋首先讲述了SIP在CNGI(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网络中的应用。在IT与电信业融合的主旋律下,中国电信CNGI采用了先进的设备以保证网络性能符合未来的需求,其承载的多样化业务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支持包括非传统电信终端在内的多种新型终端接入。网络核心的通用业务平台能够在固定或移动的承载网支持下,为用户提供VoIP、远程监控、即时消息、多方会议等服务。解冲锋举例介绍了SIP在CNGI中会话建立、用户间即时消息、基于SIP的IPSec加密等应用情况。基于SIP开发应用由于采用XML的描述方式,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其呼叫控制消息简单,其协议负荷较轻;消息用文本形式表示,易于生成和解析;并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移动性支持能力,这是以后支撑业务开发和运行所不可缺少的能力。解冲锋表示,他们还将继续基于CNGI网络开发更多的SIP应用和业务。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的彭晋介绍了他们的CM-IMS项目,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P2P SIP。针对IMS目前存在的互联互通、功能分散和流量负荷分布不均等问题,彭晋介绍了从IMS演进的NG-IMS方案和从Internet架构演进的WiiSE架构。彭晋还特别介绍,在WiiSE核心网中,P2P SIP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结合了P2P和SIP的优点,对传统SIP做了改进,对于解决IMS目前存在的问题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厂商:积极创新

  厂商是推进技术商业化的重要力量,SIP已经引起了厂商的重视,基于该技术的创新也随之出现。一些厂商还积极与运营商合作,将创新转换成了实质性的产品,如中宽网信公司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合作的“10175商务新天地”项目就能向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统一通信服务。

  在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SIP业务开发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开发更加复杂和多样性的业务,另一方面SIP协议自身也在快速发展。为此,BEA等公司倡导的JSR 289提出了SIP Servlet的概念,用应用融合与应用组合的思想来解决以上问题。BEA中国的高级工程经理季伟敢介绍了JSR 289规范及其最新进展。在应用融合方面,JSR 289提出,使用SIP Servlet容器提供SIP应用的对外接口,并将SIP和HTTP进行融合,使得业务开发同时支持SIP Servlet和HTTP Servlet,SIP还和JavaEE融合以构建功能复杂的应用程序。在应用组合方面,JSR 289提出,使用应用路由器(Application Router)实现业务模块化,在运行时由运营商控制应用路由器执行应用选择。季伟敢认为,JSR 289规范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业务开发的效率。

  SIP应用的客户端开发也同样重要,RADVISION公司亚太技术部高级销售总监Ming Ho介绍了公司的IMS客户端技术。在RADVISION的IMS客户端中,采用了跨平台的解决方案,使用标准化的基础构件和引擎支持不同的应用与业务,能够提高应用开发的灵活性。Ming Ho还以视频共享为例,讲述了一个具体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流程,它集成到微软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中,可以根据运营商的需求定制界面。Ming Ho还以视频方式演示了最终的应用效果。

SIP的历史

  SIP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源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Henning Schulzrinne及其研究小组的研究。Schulzrinne与人共同提出了实时传输协议(RTP)和实时流传输协议(RTSP)标准提案。

  1996年,Schulzrinne向IETF提交了草案,其中包含SIP的重要内容。

  1999年,Shulzrinne在提交的新标准中删除了有关媒体内容方面的无关内容。随后,IETF发布了第一个SIP规范,即RFC 2543。

  IETF继续进行这项工作,于2001年发布了SIP规范RFC 3261。RFC 3261的发布标志着SIP的基础已经确立。

  从那之后,又发布了几个RFC增补版本,充实了安全性和身份验证等领域的内容。例如,RFC 3262对临时响应的可靠性作了规定;RFC 3263确立了SIP代理服务器的定位规则;RFC 3264提供了提议/应答模型;RFC 3265确定了具体的事件通知。

计算机世界网(www.ccw.com.cn)



相关链接:
IM互通应用新方案 GTalk to VoIP回拨服务 2007-11-19
阚凯力:电信运营商封杀VoIP等于自杀 2007-11-15
VoIP正在抢占主流通信市场 2007-11-14
VoIP在各应用平台的IC解決方式 2007-11-14
Skype捆绑手机创下移动语音通信资费新低 2007-11-13

分类信息:     技术_即时通信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