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融合通信

IPTV:三网融合下开创电视产业化之路

2009/03/11

  记者近期从广电总局相关人士获悉,截至08年年底,我国广电与电信合作发展的IPTV业务用户规模已逾100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全球,法国本土有IPTV用户80万,韩国近70万用户,香港近100万用户,中国IPTV产业规模与这些国家或地区发展同步。

  2004年,广电系统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率先在上海闸北区

  "试水",结合下一代网络3Tnet探索开展IPTV业务试验。2005年,上海文广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国内第一张IPTV商业运营牌照,获准进行IPTV商业运营。上海文广紧抓机遇,与中国电信、网通合作发展IPTV业务。"三年磨一剑,IPTV的发展道路充满艰辛,成绩也令人鼓舞,"上海文广IPTV业务负责人表示:"电视新媒体产业化主要原因是技术推动、政策创新取得的成果"。

  微软公司前董事长比尔·盖茨于2007年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预言:互联网视频服务将在5年内颠覆电视的地位。互联网技术变革给传统电视带来的收视分流,无疑引起了传统广电产业的警惕。

  不单单是网络,数字技术的变革与发展,带着巨大的颠覆力量而来,已深入到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未来学家托夫勒预测,在居民家中,电视从诞生伊始的"稀缺品"到如今的"必需品",下一步将是"多样化选择性消费品",驱动其变化的主因子是技术的影响。数字技术不仅为电视带来"外貌"改变,更使电视能够承载更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从而满足百姓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最终老百姓作为消费者拉动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IPTV被广泛认为是电视数字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之一。

  推动产业的根本动力是需求。中国IPTV产业在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独特模式,具备了先发优势和跨越发展的良好基础。我国居民拥有电视机数超过4亿,互联网用户超过1亿,被国际上认为是最具IPTV产业化发展的庞大市场潜力。我国IPTV用户的日均收视时间超过4小时,超出传统电视1小时,用户满意度超过87%,也比传统电视高。"付钱说好是因为IPTV带来的体验度很高",尼尔森调研公司市场人员这样评价:"电视作为体验消费品,百姓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是费用,主要是体验"。

  从国家战略层面,跨越广电与电信的视听业务IPTV、CMMB、流媒体电视等业务被认为是"三网融合"核心业务模式。IPTV业务已成为国际各电信巨头和大型传媒集团重点发展的业务,海外把IPTV和互联网电视作为电视业务转型的重要标志。1999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推出了IPTV业务;2003年,中国香港电讯盈科有限公司推出IPTV平台;2007年,法国电信借助家庭网关系统实现家庭固网、移动、IPTV等业务间的融合。据权威咨询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IPTV用户约2000万户,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太地区。

  从政策层面讲,国家广电总局是推进我国IPTV产业规范有序发展的主要推手。2004年10月,广电总局颁布了第39号令,即《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对视听节目的网络业务实行许可证管理方式。自此,我国IPTV业务进入统筹规划与规范管理阶段。

  跨行业是方向,是机遇,也是业务快速增长的壁垒。从用户眼里看到的电视终端、机顶盒、遥控器和跳出传统有线网络传来的IPTV,精彩感叹之后,确是产业链各方的合作与博弈。2005年10月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促进"三网融合"重大战略,意味着国家下决心打破横亘其中的体制壁垒。但是,融合的道路探索并非坦途。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科技发展的新趋势,2003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决定加快推进城市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进程,使有线电视数字化在短期内迅速形成全网规模,在新形势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如此一来,数字电视与IPTV的交锋无可避免。

  事实上,IPTV与数字电视,两者是同承一脉、互相补充的两种业务。IPTV转播不受地域限制,互动性强,能为用户制定个性化的视频服务。有线数字电视传播业务主要在特定的政区范围内,在互动性上虽然不及IPTV,但是其信号传输几乎不受噪声干扰,从而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响应快。用户自然将数字电视定位为基础电视业务,习惯于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的观众更青睐IPTV的便捷。更多中高端用户更把IPTV作为家庭"第二台电视"。

  数字电视和IPTV不会互相取代,融合自然成为构建数字家庭的重要元素。相关广电专家表示,IPTV能够有效促进数字电视平移,并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IPTV启动了电视平台增量市场,提供给用户更多选择。

  "IPTV会坚持中高端定位,与宽带捆绑。"上海文广百视通负责人透露,目前全国用户并未因IPTV而退掉有线电视,从百视通经过百万用户的应用来看,IPTV与有线电视互补性很强。有线电视主要用于基础收视服务,而IPTV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十分突出。他用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有线电视相当于"自来水",是普遍服务、公益服务;而IPTV则是"桶装水",满足个性化、高端化服务,人们不会因为家有桶装水而放弃自来水。

  2008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透露,已经有超过100个城市在进行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数字电视用户总数超过4000万。和广电总局主导下的数字电视在全国范围的快速发展相比,IPTV应用则显得相对有些冷清,只局限于在少数地方开展部分业务。IPTV用户虽已超百万,跟数字电视的规模无法相比,更构不成冲击,虽然媒体将此情形称为"井喷"的前夜,但从整个产业环境上看,IPTV还处于苦苦等待的阶段,就网络条件而言规模化增长也还需要走过较长道路。

  换一个视角,IPTV作为数字电视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与政府扶持为主的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不同,主要采用的是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这样有利于保持产业的健康发展。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负责人表示:"文广按照广电总局的部署,主要探索广电主导、电信参与、技术商介入、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数字电视商业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符合国家媒体政策、契合行业利益共赢的要求"。上海文广旗下包括数字电视、高清电视、宽频网络电视、IPTV、流媒体手机电视等多种新媒体业务。新媒体单位按照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内部完全采用企业化运作战略和思路,目前显现出较大活力。

  广电总局相关人士认为, IPTV走进更多百姓家庭,还面临体制机制、政策环境、资源投放等方面的瓶颈制约与诸多困难,最重要的是上海文广IPTV采用市场化手段运作,获得体制内投入相对有限,在研发投入方面后劲不足。而随着市场化的发展,IPTV产业要逐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必须跨行业发展,进而打破地域限制,拓展全国市场。最大的困难还在于行业的理解和参与。3G牌照一旦发放,电信的精力势必转移,投入IPTV和服务用户的力度是否受到影响还将拭目以待。广电近期更将CMMB作为自家的业务大力推广,相对而言IPTV广电侧的合作还需要时间。

  广电专家认为,在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相互作用的文化产业领域内,IPTV的跨行业融合之路,提供了新的思索。三网融合的根本是市场接受和认可的业务,网络、内容最终要在用户侧达到适用性方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如何将现有要素和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转化为现实的利益,如何在体制的制约下继续产业化之路,最终推进多种视听业务共同走进数字电视家庭,将是IPTV无法回避的挑战。

  国家广电总局积极鼓励多种网络传输视听新业务适度竞争,电视最终为老百姓服务,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博弈的问题。IPTV业务最大的价值在于用用户数、商业模式诠释了我国文化体制创新的一些问题。3G时代,CMMB、直播卫星等多样化电视业务昭示着技术为业务创新实现的可能越来越清晰。

光明网



相关链接:
数字电视中间件增值业务支撑平台解决方案 2009-03-11
IP媒体服务器:开启全业务应用之窗 2009-03-11
中国IPTV产业面对机遇与挑战 2009-03-09
从国外商用经验看家庭视频监控走势 2009-03-04
基于网络视讯框架的下一代IPTV 2009-03-03

分类信息:  增值电信_与_IPTV     热点专题_增值电信_文摘   热点专题_IPTV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