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引入仍需提供传统融合业务
兰潮 彭莉 朱晓洁 陈毅锋 张鹏生 2009/04/08
运营商在IMS网络发展的过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以固定方式和移动方式接入的窄带话音用户,这意味着在IMS网络中也需要考虑传统融合业务的需求,从实际出发。
IMS概念自从2004年提出以来,国内主流运营商就对其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一方面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另一方面积极组织跟踪研究和试验。
市场研究机构Infonetic经过对运营商部署IMS的时间进行了广泛调研,认为2007年运营商将会大规模引入IMS,2008-2009年IMS网络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不过,目前看来之前的预期过于乐观,IMS产业的整体发展低于预期。
三大制约因素
制约IMS发展的三大因素可以归纳如下:
产业链问题
IMS产业链大致包括IMS应用、IMS网络、IMS终端三个环节,目前IMS网络产品相对完备,但是业务提供商还没有参与到IMS应用产品研发中来,预期的百花齐放应用产品提供局面并未出现。此外,IMS应用和终端的配合还有较大问题,厂家还无法在一款终端上提供所有IMS应用,不同应用需要通过不同的终端才能提供。
技术和标准问题
IMS技术解决了固定软交换网络无法解决的移动性管理、虚拟归属环境、宽带多媒体业务触发、宽带用户寻址和路由、安全、游牧和QoS等问题。总体而言,IMS的技术标准已经相当完备,且移动性管理等功能在产品验证中达到了预期。但安全、游牧和QoS等技术方案有赖于IP承载网的改造才能实现,相关网络能力的部署与承载网演进紧密相关,在前期的产品试验中难以验证。
IMS的发展部署需要运营商进行核心网与承载网的统一规划和统一协调,而承载网的QoS技术方案业界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具体的技术方案实施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IMS的发展。
运营商业务需求问题
IMS主要有两种引入模式,一是话音网络的改造,二是提供现网无法实现的固定移动融合多媒体业务。
引入IMS进行话音网络改造是欧洲运营商积极推进的模式,大部分国内运营商由于已部署软交换网络进行传统网络的改造,因此在引入IMS进行网改方面的需求不大。但由于IMS网改方式可以实现网络改造的一步到位,避免用户从软交换到IMS迁移的二次投资。随着技术成熟,国内运营商综合考虑技术发展、网络运营、网络改造成本,不排除将来会采用基于IMS的网改方案,但近期主要以局部试点为主。
国内运营商虽然也提出了引入IMS提供视频应用或固移融合应用的策略,但仍未有清晰、明确的固移融合应用需求,需求的不明确导致IMS的规模部署在短期内无法实现。
由于外部缺乏成熟的多媒体业务应用和终端产品,运营商内部对基于IMS的网络改造需求不大,多媒体业务需求又不明朗,发展IMS的驱动力不大,导致国内IMS在业务应用和网络演进层面的部署低于预期。
近期随着3G网络的部署,多媒体业务需求将快速增加,运营商将选择合适的业务应用切入,推动IMS终端的定制,推进IMS的商用进程和产业的发展,有望迎来IMS新的发展阶段。
向IMS演进
固网向IMS演进
由于软交换技术刚进入稳定期,对于固网话音用户采用软交换还是IMS提供服务是国内运营商一直在思考的一个课题。作为技术探讨,如果运营商明确要实施软交换向IMS的演进,则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演进技术问题
技术层面需要解决IMS继承传统业务和软交换演进为IMS网元两方面的问题。
软交换的设计以传统呼叫为模型,以E.164号码寻址和路由为核心,直接升级为IMS核心的S/I-CSCF网元对软交换改动太大,因此厂家基本不提供这种方案。目前厂家提供的升级方案均是升级为接入控制网元P-CSCF或AGCF,为升级后IMS能顺利接管业务,运营商需要对升级的技术方案进行研究和验证,保障软交换网络向IMS的平滑升级演进。
运营管理问题
由于基于IMS的话音用户的业务发放、计费、网络管理等与软交换网络有所区别,需要运营支撑系统作相应改造,支持话音业务在IMS网络中发放、计费和管理。
移动网络向IMS演进
当移动电路域用户规模萎缩,话音用户向IMS域迁移到一定程度时,运营商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决定是否实施网络演进。如运营商决定实施网络演进,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演进技术问题
在IMS发展之初,话音业务主要考虑在移动网络的电路域提供。随着IMS技术和标准的发展,3GPP提出了以IMS为核心的话音业务提供方案(ICS)。
ICS把3G网络的电路域作为IMS的一种接入方式,移动软交换演进为IMS的接入控制设备,而业务则由IMS提供。
与固定网络不同,由于移动终端同时具备电路域和分组域的接入能力,因此移动网络向IMS的演进技术方案需要考虑用户在电路域和分组域登录的不同场景,保证用户的业务使用连续性,技术上更为复杂。
运营管理问题
实施移动电路域网络演进时,由于电路域接入的IMS用户的属性与电路域用户及分组域用户不同,因此运营支撑系统需要增加这部分用户的业务发放及管理能力。
基于IMS实现业务融合
全业务运营商为提升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融合业务需求,近年来已通过在现有网络上部署统一的业务平台提供综合VPN、一号多机、一机多号等融合业务。受终端的能力限制,这些融合业务一般局限于单一媒体类型,并主要通过主被叫号码的翻译转换功能实现,业务逻辑相对简单。
运营商在IMS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以固定方式和移动方式接入的窄带话音用户,这意味着在IMS网络中也需要考虑传统融合业务的需求。为在IMS中提供传统的融合业务,存在两种平台部署方案:
方案一:利用原有业务平台
该方案是指升级传统网络中已部署的业务平台,以实现对IMS用户的业务覆盖提供融合业务。在该方案中,为解决IMS用户的业务触发问题,存在三种选择方式。方式一是IMS用户直接在IMS网络中通过ISC接口触发至融合业务平台,这一方式要求平台升级支持IMSSIP协议接口;方式二是IMS用户通过ISC接口触发业务至IM-SSF,再由IM-SSF通过CAP协议触发至融合业务平台,这一方式需要在IMS业务层引入IM-SSF网元实体,且由于目前国际标准组织仅定义了IM-SSF的CAP协议接口,因此业务平台必须支持CAP协议;方式三通过在被叫号码前前插业务接入码将IMS用户呼叫路由至传统网络,并实施业务的触发,由于IMS核心网络不支持被叫号码前插接入码,因此需在IMS网中引入完成前插功能的AS,并防止话路迂回时的业务循环触发。综合来看,由于软交换的大规模应用,现网的融合业务平台大多已支持软交换SIP协议,在此基础上较易实现对IMSSIP协议的支持,因此,该方案的业务触发采用方式一的可行性较大。
方案二:由IMSAS提供融合业务
该方案是指在IMS网中部署全新的AS来提供传统融合业务,IMS网用户直接通过IMSISC接口触发业务,非IMS用户则通过前插业务接入码方式将呼叫路由至IMS网内,再通过ISC接口触发业务。在该方案中,为实现非IMS网移动电路域用户通过前插业务接入码路由至IMS网进行业务触发,一般需在移动网部署专用于前插接入码的智能网平台,该平台应同时具备防止业务循环触发的功能。
综合来看,上述两种方案均具备可行性,方案一对传统网络运营商比较适合,方案二对新进运营商比较适合,但两种方案实现的前提是需要解决业务触发的问题,运营商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IMS传统融合业务提供的方案。
链接 二种IMS网络发展模式
用户迁移模式
该模式是通过窄带话音网络用户向宽带域IMS网络的迁移实现。该模式的特点是软交换和IMS分别独立发展,话音业务由软交换网络提供,多媒体业务由IMS网络提供,话音用户有多媒体业务需求时才迁移至IMS网络。
网络演进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是基于IMS网络为传统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提供话音业务。IMS通过SIPIAD、AGCF+AG、MGCF+MGW等方式,实现面向传统电话用户的话音业务提供。由于新增话音用户及退网交换机的用户用IMS技术提供业务,加之部分窄带话音用户向IMS网络迁移,导致IMS网络规模逐步扩大,而固定和移动软交换网络逐步萎缩,在软交换网络萎缩到一定程度时,运营商为降低运营成本,综合考虑技术成熟、运营成本和网络改造成本,决定是否实施固定和移动软交换网络向IMS网络演进。
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
探寻英国通信发展与监管之道 2009-04-01 |
IPTV高清TV生力军IPTV传输方式分析 2009-04-01 |
IPTV将如何改变广告传播方式 2009-03-30 |
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将推进三网融合 2009-03-30 |
曾剑秋:3G上网卡大规模应用将加快三网融合 2009-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