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应用>>>移动     [相关厂商信息]

华三通信孙晖:3G+WLAN从规划流量入手

周晓娟 2009/07/06

  当前,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为代表的“无线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天津、南京、厦门、武汉、杭州、深圳、青岛、扬州等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无线城市”的计划。在无线城市的大旗下,不少城市选择了3G+WLAN融合发展的模式,开启3G+WLAN融合商用步伐。

  厦门移动无线城市的部署也经历了从摸索到逐步成熟的多个阶段。2008年9月启动TD“无线城市”计划后,用户增长速度超出预期。随着数据业务量的快速上升,15MHz的TD频段开始有捉襟见肘之势。“照这个速度,不超过一个月,现网局部地区的HDSPA应用就会出现拥塞。网络一旦拥塞,将直接影响用户感受,用户如果流失,是很难再拉回来的。”厦门移动网络部副主任傅海曾不无担忧地表示。

  面对TD频段紧张、数据流量快速上升,网络拥塞压力大于70%的数据业务产生在室内的情况,厦门移动创造性地提出了3G+WLAN融合的思路,充分发挥3G和WLAN各自的优势,在厦门市范围内通过3G进行广域的薄覆盖,在用户密集的区域,如学校/机场/酒店等热点地区主动引入WLAN进行数据的卸载和分流。这种方法在有效地降低部署成本的同时,很好地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高速移动互联网体验。

  3G和WLAN融合仍将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对此,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运营商解决方案部孙晖部长逐一解答。

  《通信产业报》:运营商建设3G+WLAN应遵守的模式规律是什么?WLAN的建网特点是什么?

  孙晖:3G+WLAN融合面临的最本质问题在于如何提升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仅依靠3G网络来承载“宽屏终端”的“宽带业务”已捉襟见肘,迫切需要更高带宽的WLAN网络补充,实现高速流量的卸载。3G与WLAN的融合还必须前瞻性地考虑流量的精细化运营。“开源”的同时不忘“节流”,避免固网宽带曾经出现的种种带宽浪费行为在无线宽带上重演。

  3G+WLAN的融合最终目标是实现无线的无缝覆盖,在无线宽带移动互联网建设的初期,运营商可以选择一些商务性价比高的地点,比如机场、酒店、学校、商务区、咖啡馆等,将这些地点建设成无线WLAN无线热点,其他地方使用3G进行广度覆盖。随着热点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使用无线的用户越来越多,运营商的投资收益也越来越好,此时可以通过过去建设无线网络的收益来建设新的WLAN无线网络,实现“以旧养新”,这样可以快速实现扩展无线热点到无线热区,最终形成无线城市。此外,运营商还也可以通过早期的收益继续投资建设一些现成的无线热区,比如高档小区、软件园、开发区等,进一步完善无线网络的覆盖。

  通过热点的成熟运营和热区的不断建设,运营商的投资收益比越来越高,建设无线热,建设无线热区的驱动力也越来越强,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由热点到热区到无线城市的自然演进。

  《通信产业报》:如何实现3G+WLAN的终端、网络、业务融合?有何意义?

  孙晖:WLAN和3G网络的融合,3GPP/3GPP2等国际组织已经在着手制定相关的融合标准,从网络整体的融合,WLAN与3G融合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终端、网络与业务融合。

  终端融合是指终端具有使用多种接入技术的能力。比如,一个笔记本电脑,既具备WLAN功能,可以接入WLAN网络,又插上了3GSIM/UIM卡,可以通过3G访问移动网络,则这个双模终端就是一个融合终端。

  网络融合是指通过新增设备的连接能够达到两种网络的互访,通过对承载骨干等可共用网络设备的合一达到节省成本,逐渐实现统一的基于IP的承载网络的目的。

  业务的融合是指用户可以方便地同时享用两个系统的服务。在业务融合的初期,多表现为营销策略上的业务捆绑,或合并出统一账单。随着业务的丰富、发展,深度的业务融合将出现,同一个业务种类同时为两种接入方式提供服务。在用户与使用业务的管理上,也将出现用户定制的所有业务统一管理,而不是每种业务有各自独立的用户管理。

  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标准和技术的逐步实施,无缝切换、资源共享等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通信产业报》:运营商是否应该采用3G+WLAN的深度融合方式?目前有哪些技术特点?

  孙晖:要实现深层次的融合,即用户不仅仅能体验到一张账单及统一认证方式的好处,还要能够在从WLAN接入时能够访问移动网络中的增值业务,这需要进行深度的网络融合。总体来看,网络融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紧耦合方式,一种是松耦合方式。

  紧耦合方式的代表方法是UMA(UnlicensedMobileAccess),UMA网络主要由客户端的WiFi网络接入设备(AP)、支持UMA的双模手机和网络侧的UMA网络控制器(UNC)等组成,其基本原理是模拟移动网络的基站接入,经过UNC的协议转换,使得移动网络的核心设备(SGSN/PDSN、MSC)感觉不到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差异。这种方式屏蔽了不同无线接入方式的差异,但需要用户终端与UNC要与原有移动网络的相关协议处理保持一致,并跟随系统的升级而升级,因而对移动网络技术的耦合性很强。

  松耦合方式的代表方法是3GPP,3GPP2规定了WLAN与3G融合的方法。为了达到从WLAN接入也能够访问移动网络增值业务的目的,需要在IP网络和移动核心网之间增加一个业务网关,该网关不会像UNC一样作协议转换的工作,主要作用类似移动网络增值业务的接口人,如果要访问移动网络的增值业务需要经过这里进行业务把关和控制。该设备在3GPP中被称为PDG(PacketDataGateway),在3GPP2中被称为PDIF(PacketDataInterworkingFunction)。

  《通信产业报》:3G+WLAN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未来如何发展?

  孙晖:3G适合于数据流量较小的业务,比如手机、部分智能终端等。但是3G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更多地适合于做无线广域网,覆盖人员稀疏的地方。

  WiFi具有成本低廉等优势。应用最为广泛的IEEE802.11g标准的覆盖半径达到100米左右,最高带宽为54Mbps。除了802.11g外,IEEE又先后推出了802.11n等标准,将覆盖半径和带宽进一步提高。

  WiFi具有较强的带宽优势,能够满足高带宽的多媒体和视频业务需求,相对而言,WiFi更加适合于无线热点、热区高速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

  在中国从这两种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来分析,和不同的运营商其需求价值也是不一样,对于固网资源丰富的运营商,直接使用WiFi成本低、实施快、效果好,对于固网资源不太丰富的运营商,通过WiFi分担热点的数据业务,更加有利于提升整体网络的质量。

  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效果,导致用户不同的体验。如果从最终的终端用户来分析,也许更加有利于分析各种技术。早期的大哥大、2G用户仅仅关注语音,基本不考虑数据业务;到了2.5G时候,人们开始关注移动数据业务,此时也就是手机等窄屏终端有数据业务的需求,而2.5G网络能够基本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上网本、笔记本等终端的越来越丰富,语音、多媒体、视频业务的兴起,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上办公等需求的应用,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人员“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2.5G/3G已经无法满足上述业务的带宽需求,WiFi天生具备高带宽的性能,能满足上述业务的需求。

通信产业报


相关链接:
APP Store(应用下载商店)模式发展面临的困境 2009-07-06
IVP,3G时代的新蓝海? 2009-07-03
3G引发诸多新高潮 视频会议也是其中之一 2009-07-02
未来报警新模式:从短信报警到"3G视频报警" 2009-07-01
国内外3G+WLAN组网对比分析 200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