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应用>>>移动     [相关厂商信息]

中国3G建设问答

程德杰 2009/07/28

  作为全球最大的3G市场,TD-SCDMA、CDMA2000和WCDMA三种3G制式在中国的同台竞技,无疑让中国成为国际通信业界关注的焦点。中国部署的3G标准,既有经历过全球多年市场检验的WCDMA和CDMA2000,也有唯一在中国进行商业部署的TD-SCDMA。

  作为国际3G应用的后来者,中国在3G部署时显然有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参考,但中国通信市场的庞大及其特殊的市场竞争环境,又注定了在中国部署3G时对国外经验简单的模仿或是照搬,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中国进行3G部署不仅要参考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更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

  作为一个静态投资数千亿圆人民币,动态延伸投资可能破万亿的庞大建设项目,在规划和建设时保持审慎的态度,无疑是必要和必须的。

下面是有关中国3G建设的几个问答:

1.3G建设出发点:拉动内需Vs.内需拉动

  源自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在2008年重创了全球经济,其影响力在2009年继续延伸;因此2009年初的3G发牌,自然而然地让人将3G建设与中国政府抵御经济危机的努力联系起来。

  这样联想并没有什么不对:作为一个大步迈向市场经济的大国,中国通过国家主导的大型投资建设项目,在国际金融动荡的环境下,数次成功地避免了经济走势的下滑。此次中国3G约4000亿的投资规模,更是被打上了拉动内需的烙印,而工信部有关3G建设拉动内需的文件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识;坊间有分析指出,通过5年左右4000亿人民币的3G建设投资,至少可以拉动约1.5万亿人民币的内需,其投资拉动比约为1:4。

  情况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个人认为,中国的3G建设出发点,更多的是内需拉动的结果,而其恰逢国际金融风暴的建设时机,客观上承担起了拉动内需的任务。

  相比起其他国家,中国恐怕是全球最大也是最晚部署3G的国家。在3G部署前,中国曾经历过了2G无线通信时代的辉煌:这里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移动用户;有全球用户最多的移动通信公司;更有全球最赚钱的移动通信公司……,无数个“最”字见证了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在2G时代的荣誉。

  但自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的下半叶开始,中国的通信市场发展逐渐显现了疲态:虽然一家独大的中国移动仍然处于高速扩张之中,但中国通信市场的发展显然不能用“健康”二字来形容。相比其中移动的日进斗金,曾经的电信巨无霸“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却在苦苦地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当初为破除移动通信垄断的中国联通,也并没有像当初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移动有力的竞争对手,中国联通能够维持住既有的局面已属不易,更谈不上和中国移动分庭抗礼!

  中国移动快速增长的收入光环,掩盖不了中国通信市场整体走软的事实。而破这种局面的唯一办法是发放更多的移动通信牌照,让更多的竞争者参与到中国移动通信的市场竞争中来,通过竞争来有效激活市场,从而带动中国整个通信市场的繁荣。

  显然,仅仅通过发放2G牌照是无法有效激活中国的通信市场的。2G时代的中国移动就像侏罗纪时代的霸王龙一样,会吞噬掉任何竞争对手;只有3G,也只有应用模式、盈利模式完全不同于2G的3G无线通信,才能够让移动通信的后来者有和中国移动平等竞争的机会。于是便有了2008年中的运营商重组,2009年初的3G牌照发放。

  从上面的叙述不难看出:中国3G建设的启动,是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是内需拉动的结果,并非是为抵御金融危机而生。尽管诞生于金融危机中的中国3G建设客观上起到了拉动内需的效果。

  清楚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认识到3G建设是源自于市场发展的需求,才能科学合理地制定中国3G建设规模,科学合理地安排3G建设的进度,按照市场规律来运营3G;否则的话,仅仅从其拉动内需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3G建设,必将会带来3G建设中的巨大浪费,重蹈2G建设时重复建设的错误。

2.3G网络建设目标:大众网络Vs.精品网络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什么是大众网络,什么是精品网络?

  笔者认为:大众网络是为所有人提供无差别服务的网络,强调的是网络的广覆盖和服务的无差别性;而精品网络是提供差异化服务的网络,它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有差别的网络服务,相比起大众网络的广覆盖来说,精品网络更强调的是服务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在明确了上述概念以后,上面标题的问题自然就明确了:运营商建设3G网络的目标是提供无差别服务、全面广覆盖的大众网络,还是建设成差异化、个性化的精品网络?

  笔者的答案具争议性。笔者认为:在当前条件下,运营商的3G网络建设应以精品网络建设为其主要目标!

  作为应用体验和商业模式完全不同于2G网络的3G来说,其主要应用和盈利支撑点来自于数据业务;相比2G时代以语音业务为主的情形,3G时代的数据业务更强调业务的客户体验,而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网络建设的巨大差异,3G网络的建设投资规模也远较2G为大。

  在3G建设初期,与其建设一张各方面都很平庸的3G网络,还不如集中资金和精力建设一张用户体验良好的网络,这样不仅可以对用户的3G应用产生吸引力,为3G业务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对用户的网络使用习惯和运营商口碑产生影响。

  当然,建设3G精品网络并不排斥运营商实现其网络的全面覆盖,尤其是像中国电信这种2G语音尚未实现全覆盖的新晋移动运营商;在运营商资金和精力允许的条件下,在保证语音业务的2G和3G无缝衔接情况下,逐步扩大其3G网络覆盖的范围,是运营商提升其3G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当然,运营商在搞3G全覆盖时,得首先算一算经济账,要从3G业务的发展,3G的业务应用以及3G的技术演进来看待3G的全面覆盖是否合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运营商是建设3G大众网络还是建设精品网络,取决于运营商对其3G网络的定位,其定位是否准确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来说话。

3.3G运营商:做大Vs.做强

  运营商到底是先做大,还是应该先做强,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似乎谁也不能给出一个为各方所接受的答案,尤其是在中国这个运营商相对较少,十分强调用户规模的通信市场。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2G时代有一个2/8法则,即20%的用户贡献了80%的收入;而80%的用户只贡献了20%的收入;在网络容量一定的情况下,过多的用户反而会带来原有客户网络使用感受的降低,而为了保证用户的网络应用感受不变,运营商就得投钱来扩容和优化网络,而这部分投资却没有为运营商带来额外的收入。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中移动的用户不断增加,而体现其盈利能力指标的ARPU值却不断下降的原因。

  有研究表明:2G时代的2/8法则将会在3G时代进一步演变为1/9法则,即90%的收入由10%的用户贡献。

  事实上倘若我们走出国门就会发现:在国外成熟的3G市场上,除了有市场的领导者存在外,还有大量中小规模的3G运营商存在,他们靠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3G服务而存在。并且由于其规模较小,网络运营成本较低,业务调整更快,其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反而更强。

  当然,这只是国外3G运营商的情况,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情况,尤其在中国3大电信运营商的竞争格局下。

  但是,无论中国的3G运营商如何选择,做大还是做强都是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必将面临的问题,其答案也许并不唯一,但却是他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4.3G业务驱动力:网络驱动Vs.用户驱动

  2G时代的移动业务发展思路:是先建设网络,然后再规划业务,是典型的网络驱动型或者叫技术驱动型业务。在这种业务模式下,网络条件是限制业务开展的唯一因素,而没有考虑或是很少考虑用户的因素,是一种典型的孤立式的业务发展模式。

  3G时代的业务模式,显然有别于2G时代。其主要体现在业务的开发和应用,完全以用户为中心,是一种典型的用户驱动型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3G移动业务的规划必须首先以用户的应用需求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并保留住用户。

  但不幸的是:目前的3G业务规划仍深受2G业务规划的影响,在设计移动业务时,更多的是考虑了网络的承载和服务能力,而往往忽略了用户对业务的接受程度。这样的后果是不仅会造成大量的烟囱式业务,而且会浪费宝贵的网络资源。

5.3G演进路线:HSPA+/EV-DORev.BVs.LTE

  3G的演进路线,这是一个为各方所关注的话题,这不仅关系到电信设备商和电信运营商在3G研发和部署上的投资;更关系到其在B3G或者说4G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如果3G的生命期过短,其3G网络部署上的投资将很难通过3G服务得以回收,其过于庞大的3G网络,反而会成为其奔向4G的障碍。电信运营商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LTE的脚步也确实在不断走进,4G时代也许很快就将到来。

  电信运营商真的有必要这么踌躇不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LTE的完善和商业化部署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电信巨头都放弃或推迟了其LTE试验网的建设,虽然近期将会有试商用的LTE网络建成,但无论是从网络规模,还是从技术成熟度来讲,都不能与商业网同日而语,而电信巨头在LTE试验网建设上的慎重,也延缓了LTE成熟的步伐。据保守的估计,LTE商业网的部署,最快也要等到2015年才可能大规模开展。

  其次,3G技术的自身演进,HSPA+、EV-DORev.B等技术的应用,对现有3G网络的性能有质的提高,缓解了移动宽带业务发展对网络升级的压力。

  最后,即便是进入到4G时代,也将是一个多模的时代,电信运营商在3G时代的技术投资将会得以继续发挥价值。4G对运营商核心网的改造,远不如3G相对2G来得那么激进,运营商的核心网资源大部分将继续发挥作用;而SDR技术和多模芯片的应用,将会保证电信运营商在无线侧的投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通公司在2009年2月发布了支持HSPA、EV-DORev.B以及LTE的芯片组。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的3G运营商大可不必为即将来到的LTE时代而束缚住自己3G建设的手脚。通过合理规划其核心网架构,引入新的无线基站技术,其在3G时代的投资将在4G时代继续发挥作用,切不可因噎废食错过了3G发展的大好机会。

6.3G时代共建共享:节省投资Vs.促进竞争

  作为一项颇具中国特色的政策,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成功地吸引了各方的注意力。除了因共建共享而暴跌的公司估价外,人们更关心的是3G时代的共建共享,到底能够为3G的建设节省多少钱;毕竟3G建设所花的每一分钱,最终都是要体现在用户的话费清单上的。可以说:3G时代的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关系到了我们每一个3G用户的利益。

  可3G时代的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其意义仅仅是在节省3G建设上的投资吗?

  其实,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其意义远不在对3G建设投资的节省,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政策的执行,可以有效弭平各电信运营商在基础设施上的差距,从而促进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

  众所周知,电信运营商,尤其是移动运营商其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其完善的无线网络。而具体到基础设施的实体上,就主要体现在运营商在基站资源、传输资源、城市管道资源上的差距。

  而一旦这些差距通过“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有效执行得以有效弥补的话,那么此前一直在基础电信资源上处处受制的电信运营商,将会获得和老牌电信运营商平等竞争的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啻于一副促进竞争的兴奋剂,当然这有利于共建共享政策的有力执行。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3G通信市场,在进行3G建设时厘清上述问题,对于高效进行3G建设无疑是有益的!

作者系四川通信设计院高级咨询师程德杰博士

注:本文为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信息网络》杂志约稿文章,发表在《信息网络》2009年第6期,发表时文字有删改!

通信世界网



相关链接:
面对3G运营商需找准定位 2009-07-27
亚信:3G只是一个站台 2009-07-27
如何搭建移动娱乐各方良好沟通平台 2009-07-27
终端适配差异服务考验中国移动MobileMarket 2009-07-24
中国电信在线应用商店模式值得移动和联通借鉴 200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