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融合通信

工信部蒋林涛:三网融合与未来网络

2010/12/22

  主持人:下面有请三网融合与未来网络的报告,有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

  蒋林涛:主题中有一个三网融合,所以我就讲几句话,因为三网融合讲的太多。

  大家对三网融合很清楚,互联网、电视网和广播电视网的融合,融合的目标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融合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要实现网络应用、业务、终端融合;第二个三网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国家的快速发展。从我认为的三网融合国家的真正动力是要搞宽带战略,目前几个网是分裂的,对于宽带网是非常不利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内还没有认为网络的重要程度公路和铁路是可以比拟的,公路铁路都是有形的,实际上下面的话,以后的进程会证明,宽带网络发展起来,对于以后长能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会起到一样的作用。三网融合晚以后,可以往宽带战略走。当然第一步进入是一种表现,实际上从政府角度来讲,是发展宽带战略。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蒋林涛

  对于行业来讲,很简单,想做大做强。做大就是把你吃了,这个行当把另外一个行当吃了。他自己扩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的范围不够了,有的时候自己范围还没有做好,还想把别人吃了,所有的人都是先看着其他人碗里的东西。做大得有条件,为什么三网融合,是因为趋同了,趋同之后发现三网融合是可以做的。融合之后能不能干你的事,就需要做大,除了做自己的事情还要做其他人的事情。融合的动力就是要做大,另外反过来就是做强。三网融合真正融合起来不这么简单,这里边有一系列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业务的创新、三网融合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做强。中国在做大上是史无前例的,全世界是数的上的,只要一说大,全世界都可以是第一。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全世界第三,中国做大简直不成问题,但是做强是不容易的。三网融合确确实实因为有很多东西是要解决的,我个人的观点,三网融合对行业来说是做大做强的一个机会。

  三网融合有什么样的基础?他最主要的基础是数字化、分组化是三网融合的基础。整个基础,正因为有数字化、分组化才融合。广电的数字化进入,为什么三网融合提不上去,因为广电的数字化是进展最慢的。为什么?始终找不到一个图象的标志,能够让广电满意。相当长时间,一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广电才逐步进入数字化的过程。因为我们知道最典型的一个代表就是MTX2,这个编码的出现才导致了广电真正的数字化。在这期间,日本走了弯路,做模拟、高清,原因就是当时的编码突破技术。三网融合的基础是基准化和数字化。主干网中,包括传输网、分众网的技术一样,大部分的技术是一样的,里边的技术基础也是一样的。原来是普通的模拟条,现在都变成数字的F条。

  服务和应用趋同,目前广播类业务是做双向交互类业务,为什么他们能够做这些事情,两方面的网络都能够做这些事情,就是服务应用趋同。原来要显示图象,每行文字40个字,每篇20行。这不能完全跟现在相媲美的。现在的电视机基本上和电脑分辨一样,这样能力也趋同了,能力趋同是三网融合的趋势。

  主干网和技术网有什么驱动,会找到另外一个路。分众网,是一个分众数据网,这也没有什么区别。用的介质不一样,技术不一样。电信网想做IPTV,互联网要搞网络电视台,广播电视台做VOIP,他们的趋势是很趋同的。

  包括三网融合的终端,终端也趋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三网融合原因是什么?第一是各方面的趋同,第二行业也有积极性,行业尽管有积极性,互相之间很有戒心,所以三网融合碰到一些麻烦,但我相信这个问题会尽量克服。

  三网融合以后带来很多的问题,在这里边我想只谈一部分的问题如何考虑。三网融合不是这么简单,很多的问题将会冒出来。比如说未来网络,建立三网融合之后必然会进入,在现在很多网络是无法做的。我们看一看,对于未来网络的迫切性,未来网络目前迫切不迫切,有些人认为很迫切,有的认为是二三十年的事情。我个人认为是很迫切的,为什么很迫切?看看能不能干下去,如果干不下去现在很迫切,如果现在还能测就不着急了。

  看看哪些场景是需要的?比如说第一个场景,目前的整个通信从最早的短信到最长的超高清,高清速率跨度达4-6个数量级。这么大的数字范围内,网络必须要适应他。不仅能够适应他,而且能够完全保证他的质量。你不可想象,家里的电视机,原来看的好好的,现在看到都是马赛克,你同意吗?肯定不同意。你说这个问题严重不严重?肯定很严重。

  原来我们通信部门都是点到点的,我给你打电话,现在一个人通信,同时要出来很多问题,浏览一个网站、浏览第二个网站。在这种情况之下,会发现一个人员需要很四面八方的通信,这个情况需不需要,很迫切。当然眼前前面的两个场景,目前还有路可走。以后要搞绿色通信,现在的通信越来越不绿色,原来可以用广播下来,一个广播下来一千万人能全覆盖,现在一个人一个人去看电视,如果一千万个网上去,需要一千万倍的能量来消耗你的资源,而看到的电视质量比原来差,你说合理吗?显然是不合理的。很多问题仔细想一想,把网络能源充分利用才可以。现在目前还有办法,但是很不绿色,用轻载来解决,重载肯定是不行的。

  广播场景,这一块是不太关注的,我个人的观点,最近广电搞一个播存技术,现在没有找到一种很好的。如果不断的广播,也就是说4个G内存,一分钟之内就可以收到,再配4个G的存储器。很多的内容,很轻而易举到达你的终端,到了端之后发现非常好的模型,这个时候你使用的可能和互联网一样吗,因为一个人所消耗的资源,每天能看到的资料很有限,这些资源是可以覆盖的,至少可以覆盖90%以上。是这个情况很合理,目前这个情况怎么解决,要不要?其实很迫切。

  下面的两个问题很呈问题,我们选了物联网、云计算,但物联网对网络是什么要求?我们的网络能不能满足要求,可以肯定的告诉你,目前的网络完全满足不了。怎么办?必须要有新办法。物联网要求网络资源有很严格的要求,目前网络显然提供不了。北京市红绿灯的系统用的是什么?现在中国联通专门为他建了一个DDM,最能掌握技术网的,是基于TDM,为什么?因为目前已经没有办法保证他的质量。物联网起来之后,物联网要不要,是二三十年以后的事。云计算,云计算对网络要求非常高?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网络根本谈不上。他需要云与云之间需要高速的通信,如果不能达到拥护和云之间的高速通信,根本不可能SAAS。显然云计算想最近干,物联网也想最近干,有没有这个可能?

  当然对于国家、对于个人也好,叫做网络安全可信,网络是绝对的不可信。诸如此类有很多的问题,其实是很迫切的。所以我想,其实眼前对于未来网络是很需要的。未来网络并不是长时间、短时间的事,其实是最近就应该需要的。

  现状只有IP网,我们寄予厚望,是一切的基础。但现在IP网是一个分组数据网,现在做的所有对IP的改造都做不了。因为IP面向连接的改造,不仅仅带来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IPV6怎么办,IPV6恐怕是不可能跳过的过程,不可能跳过的过程不意味着简单用IPV6的网来做。对这样一个网络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去做,我相信各位运营商都是外资银行。如果能够做网,即能解决这个问题,又能解决其他新的问题,这个网才是真正需要的。从目前来说,IPV6政府正在努力推进,第二期马上启动,第一期启动了打的还比较好,第二期启动额试图打入商业网。从现在来说,一定要把网络能力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这恐怕是我们的现状。

  从国际上来说,国际上早就看到了,并没有不是说没有看到。国际上走两条路,一个是创新平台。知道未来网络需要解决,但找不到路。如果不是网络层的创新,目前在国际上有一些平台比较好,只能做网络层以上的创新。真正找目标网络,创新平台不是目标网络。目标网络有这么几个要求,第一是需要单租,第二要和现有的IP网无缝融合。

  对于创新平台实际上我们院和NEC做了一个报告,大体上的思路是这样的。认为未来的网络一定是分组数据网技术,整个思路是分组数据网的思路去做。第二,创新平台要求节点设备可编程,要编程到芯片的微量码,而不仅仅是操作系统。另外他需要对网络能力的虚拟化和资源虚拟化,这其实是很难的,尤其是对下层资源的虚拟化是很难的事情。

  对于目前另外一条路线,刚才已经说了,未来网络要找一个新型分组数据网。目前IP网有很大的弊病,完全是美国化,孩子被美国化比较厉害,他发明的东西,相当于我开的宽凭什么让给你用。明国的地址分配方不会改变,要改变他的话,类似于国际性的组织来做,资源是公平的,这才是合理的。但是眼前也不可能存在IP有这么多的业务,不无缝结合是不行的,结合完之后能够结合目前所有的IP网能力。

  我们有没有机遇?当然。国内最大的问题在于自信心非常的弱,对自己不相信。目前中国的情况处于什么状态?处于当时引进设备的状态。只要引进国外设备,哪怕是垃圾也没有关系。出了问题说我于今这个设备,世界上没有了,他坏了也没有办法。当时要引进国产设备肯定要骂,为什么不引进好的要引进坏的。目前我们的研究方面还是处于上一步,跟着国外走没有风险,包括国内大的制造商,尽管发现三网融合出现大亏了。但是在国内真正创造的话,目前需要的时间还比较长。这是非常大的挑战,怎么克服心理的自卑。实际的概念和定义非常的吻合,导致了本身技术发展非常大的障碍,相当于我们讨论,你用英语、中文,讲了一塌糊涂,讲的谁也听不明白,就没有办法了。所以我个人的观点,如果这两方面,如果你把定义、术语、概念都搞清楚了,另外你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其实我们是很有机会的。但我认为机会是三到五年之内,而不是两到五年之后的事情。谢谢大家!

C114中国通信网



相关阅读:
中国移动CM-IMS:用创新开启全业务之门 2010-12-06
韩国的业务融合:韩国电信的IPTV案例 2010-12-03
“三网融合”产业链商机“望梅止渴” 2010-12-03
融合通信平台在工业通信应用中渐成主力 2010-12-02
三网融合标准化重点问题研究及建议 2010-12-01

相关频道:  三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