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行业 > 电信通信 > 新闻 >
   首页 > 行业 > 电信通信 > 新闻 > 中国电信筑牢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助力打造“数智化”新时代

中国电信筑牢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助力打造“数智化”新时代

2023-07-27 15:22:13   作者:   来源:搜狐   评论:0  点击:


  

 

  算网一体、云网融合,中国电信筑牢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助力打造“数智化”新时代。上海电信/供图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作为国际数字之都建设主力军和集团“云改数转”战略引领者,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信”)如何拥抱数字化转型机遇,将AI算力高效地转化为新时代生产力?

  近年来,上海电信不断发挥科技型企业创新资源优势,不断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推动算力生成模式从以连接为主向以云网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化、综合性演变,进一步增强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创新建设高品质数字底座

  据上海电信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电信正在沪试点新一代智云网络,以高质量、广覆盖、大带宽、低时延、云-边-端协同的算力系统,为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提供高品质的云、网、算力等服务,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强力的算力支持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依托“5G+AI”创新技术以及云网融合的资源优势,上海电信不断夯实网络基础,开展网络技术创新,推动融云、融AI、融安全的云网融合创新发展新模式,创建以高质量、广覆盖、大带宽、低时延、云-边-端协同的算力网络服务人工智能科创的前沿阵地。

  在算力中心建设方面,上海电信努力推动国产算力商业化、产业化落到实处,早在2021年,就在浦东临港地区成立了临港算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6月,临港算力园区首批工程建设启动,并将于近期投产,为临港、上海、长三角众多企业提供更加优质、普惠的智算公共服务。

  聚焦5G核心网云化,上海电信以三层解耦为突破口,实现基于分层解耦的架构、资源、管理三统一的核心网络云底座,并率先在上海实现了基于自研虚拟化的5G核心网三层解耦商用落地,开启5G网络云化的新篇章。

  地铁站内的移动网络建设,是保障乘客高质量出行体验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上海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有力支撑。但一直以来,受限于特殊的环境,地铁列车在隧道区间快速行驶时,用户难以享受更好的上网体验。如何破解这一困扰通信业界的难题?还得依靠勇于创新、精于实践。

  近日,上海电信全球首创的5G新型“车地系统”覆盖方案,让首批乘客在疾驰的地铁列车中享受到极速5G上网体验。目前,上海地铁4号线外圈宜山路站至蓝村路站区间开通试点,预计今年底前正式对市民开放。

  5G“车地系统”到底能带来多快的5G网速?经实地测试,在地铁快速行驶过程中,5G网速普遍达到1700Mbps以上,甚至超过1800Mb-ps,看高清视频毫无压力,拖曳进度条也不会有卡顿状况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新方案下隧道网络建设工期也得到大幅缩减,不用再铺设泄漏电缆,地铁施工难度大幅降低。以4号线为例,工期由原来1年缩减至6个月,缩短了50%。再者说,新方案能有效降低投资、提升效益比,5G“车地系统”相较于传统覆盖方式投资可降低20%,如地铁4号线预计1年可节约370万千瓦时电,相当于455吨标准煤,节能效益明显。

  5G“车地系统”的上场,为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地铁场景下的5G覆盖,尤其是解决地铁存量老线的5G覆盖及4G质量问题提供了有效抓手,在满足乘客极速上网的同时,5G“车地系统”也可以提供更大带宽满足行业场景需求,为地铁行业车载应用带来无限可能,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智能调度推动“东数西算”梦想实现

  建设数字中国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战略任务,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只有积极拥抱、主动变革,才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上海电信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决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拥抱数字经济大潮的第一驱动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研发投入及效能,持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打造科技型企业,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脱离强大算力保障,沉浸式体验将无法实现。如何让用户更加便利高效地运用算力?没有高效低碳支撑,经济效益也将不可持续。当AI科技与绿色低碳愿景碰撞,又会有怎样的火花?

  上海电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推动算力新基建的发展,面向社会提供高端算力服务,成功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高效调度示范工程”,代表上海市向科技部申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把中国东部庞大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绿能丰沛的西部,促进整体经济绿色发展,这一梦想已照进现实。以往PB级科研数据从上海复旦大学校内传到西部数据中心需要两周,被戏称“比不过快递”。如今运用复旦大学与上海电信共同部署建设的智能计算专用平台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这一操作当天就能完成,真正实现“东数西算”。

  据悉,CFFF算力总规模达到28PFlop/s,是上海电信与复旦大学赋能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的数字基座,也是上海电信建设的首个特大型公共算力项目。通过高速光纤环网连通内蒙古和上海,CFFF覆盖复旦大学四校区的智算集群,提供超千卡并行智能计算,支持千亿参数的大模型训练,在国内高校尚属先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阅读: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