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技术动态 > 交换机有几副面孔?

交换机有几副面孔?

2004-05-14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因为交换机与时尚潮流一样,具有迅速席卷每一个地方的蔓延能力和占据能力。OEM、ODM,是交换机产品中最常见的行为艺术。同质化,是近两年围绕在交换机身边的一个噩梦。之所以人们对于交换机仅仅保留了销售的热情,而失去了谈论的热情,恐怕就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交换机只有一副面孔。
  然而,不久前本报举办的一个题为“新交换主义”的技术研讨活动,打破了这个观点。交换机,到底有几副面孔?来自业内的30多位技术专家的“头脑风暴”碰撞出许多灵感的火花,热烈的讨论不仅营造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氛围,诸多精彩的观点也激发了我们探索与关注的热情。
  一年前,在一些评论以太网交换机发展趋势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如下预测:
  端到端QoS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就在一个多月前,思科系统公司宣布,其Catalyst系列智能以太网交换机全面遵循了IEEE 802.3af网线供电标准,能够对包括企业IP电话和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等在内的以太网设备提供电源。IEEE 802.3af标准的确立,使以太网供电市场获得一针强心剂,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推动了IP电话和无线接入设备的推广。
  SMC公司不久前推出了一款号称“适用于运营商、宽带接入、企业网络、网吧、校园网等各种场合的‘全能’接入层以太网交换机——6724AL2”。它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的可圈可点之处要数在端口镜像、端口限速、服务质量、链路聚合、接入认证、网管安全性、访问控制列表、冗余弹性链路、多种管理方式、虚拟局域网(VLAN)和私有虚拟局域网(PVLAN)等十大方面的特性。
  高速增长的用户数量、层出不穷的新业务、防不胜防的病毒攻击,让传统交换机不堪重负。日前,锐捷网络力推SPOH(synchronization process over hardware)技术,即“基于硬件的同步式数据交换技术”。据锐捷网络产品经理项小升介绍:“我们使传统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交换机。”
  最近出现在市场上的交换机新生代产品,使一年前的那些预测成为了现实。这些新产品掀起了一个更安全、更可靠和更易于管理的交换网络的风暴。
  带宽与QoS,谁更虚无缥缈?
  QoS是个人人都说、但人人都怵的“老大难“问题。
  Avaya公司中国区技术总监陈蔚的经历让人吃惊,他说:“搞了近10年的网络,做过的项目不算少,但是真正启用QoS功能的用户大概只有两三个。”
  北电网络企业网技术市场部顾问工程师朱军强说:“是否支持QoS,其实根本不是交换机一个产品的问题。QoS是基于策略的,一个策略发生变化,全网策略必须随之调整。这样,网络管理变得非常困难。”这恐怕就是QoS“风声大、雨点小”的症结所在。
  安奈特公司产品/培训部总监黄威提出了关于QoS的悖论:现在,只有数据业务的时候,如果网络拥塞,采取QoS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一旦视频、语音业务上来了,QoS却不能很好地解决服务质量问题。那么,既然QoS仅仅是在数据应用时管用,对于融合网络和融合业务而言,QoS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种现状是否会给时下比较时髦的“在交换机上处理业务”,或称“业务交换”泼冷水呢?
  以美国网件为代表的厂商却十分干脆,他们认为:带宽就是最大的QoS。但这种观点难以得到企业级设备商的普遍认同。
  凯创公司北方区工程师文晓江说:“从去年冲击波病毒肆虐之后,‘带宽万能’之说彻底破灭,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网络平台的架构应该更加高效、更加安全,需要有自防御体系,有联动能力。”
  华为3Com公司局域网交换机产品副总监孟新宏认为,带宽不断提升,以往令人咋舌的“万兆”已经不算是交换机的“功能”了,而应该归结为“性能”参数。交换机上的业务,如QoS、VPN、安全等,以前的确用得很少,基本上还是一种“包装”。但是,现在电信、教育等领域相继开通实验网,实现了一些基本业务,对于QoS、NAT等,目前已经不仅是“支持”,而是“线速支持”的水平了。
“业务交换”更加务实
  无论是以往做语音设备的厂商,还是做IP技术的厂商,现在都在网络融合产品上下了很大功夫。于是,出现了对PBX(电信网中的程控交换机)和对Switch(以太网交换机)的改造——使PBX支持数据,使Switch支持语音。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多业务”产品。
  VoIP是最典型的多业务了。如果VoIP技术优点很多,但为何很多用户不立刻实施VoIP技术及相关应用呢?一般来说,客户会在两方面的原因面前停步不前,一方面是技术性的,另一方面则是商业性的。
  西门子商业通信系统部北方区销售支持部经理张在望说:“分组交换技术并不是实验室里产生的全新技术。但过去因为网络带宽及可靠性等方面的原因,很难说服终端客户采用VoIP技术。对企业用户来说,通信质量相当关键,不能仅仅为了节省费用而牺牲这一要求。”
  近来,随着全球IP基础设施的部署,领先的VoIP供应商已能够提供堪与传统TDM设备相媲美、甚至更好的VoIP设备了。
  目前,“纯IP”解决方案只能在理想的IP网络环境下才能完美工作,而当用户遇到类似IP网络堵塞或带宽限制的问题时,他们是多么迫切地想寻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
  为了消除VoIP和TDM系统之间的鸿沟,一个好的多业务产品架构应该能够在TDM、IP或是两者混合的环境下运作。它们支持传统数字电话机、IP电话机、PC客户端和模拟设备。即使在IP网络中遇到问题,系统也能自动地切换到传统的PSTN环境下,以保证业务流程的连续性。
  目前,几乎所有具备高端能力的网络设备商,都将很大的精力投放在3层以上的“业务交换机”方面。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市场和业务战略总监侯联昌说:“现在的网络和北京的交通一样,拥堵时有发生。要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地管理网络流量、服务质量等,只一味地“修路”、增加带宽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必须加强网络设备的智能化,实现基于策略的管理。”
  4月下旬,美国网捷网络发布了一系列新的4~7层交换机产品,其中包括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高性能与高密度的ServerIron 458和850,以及稍小规模应用的具有SSL加速功能的、智能化、可堆叠的ServerIron GT系列。
  目前在全球的交换机市场中,2~3层产品有20亿美元的销售额,而4~7层产品只有8亿美元,加之后者的价格比前者还要贵,可见,4~7层的交换机出货量是非常有限的。
  以往,4~7层交换机的用户主要是互联网公司,用于连接网站数据中心数量庞大的Web服务器。因此,客户类型相对单一,数量也不多,但购买量大。例如,日本的NTT DoCoMo,一次就购买了网捷的几百台4~7层交换机。
  对于其他的企业来说,具备“业务交换”能力的交换机,还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因为它往往并不能被充分利用。
  近来,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许多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开始使用4~7层产品,主要是用于安全性、冗余备份等。这时,4~7层交换机更多的是连接企业的数据库,企业的购买量也相对少一些,有时是10台左右。
  用户需求的变化使业务交换机所面对的客户类型、客户数量、购买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交换机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也产生了新的影响。网捷公司副总裁郑刚健认为,4~7层产品呈现出几个趋势:
  第一是智能、安全与性能方面。主要表现在应用集成(负载均衡逐渐扩展到所有企业的应用中);应用安全;SSL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刀片服务器的采用和数据中心整合,对千兆铜缆的需求更大;高性能的内容监测能力等方面。
  第二是安全、可扩展和高可用性。主要表现在在高速率的情况下抵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跨多个数据中心的无缝冗余、吞吐量密集应用等。
“日用品”视角
  “包装盒是个严肃的问题。”美国网件公司技术支持经理杨子江风趣特别的观点,引起了一阵笑声。但杨子江并不觉得他的这个观点有可笑之处。他认为,对于家用交换机来说,它和其他家电产品,甚至日用品没有什么区别,它也会出现在家乐福超市,它也会因为时尚漂亮的外观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安奈特的黄威也同意这种看法,他说:“我们的一种5口交换机有6种颜色,就是因为它会摆在SOHO一族的家里和工作室里。因为家用产品的功能相对简单,因此只要它够漂亮、价格够合理,当然就有竞争力了。”
  针对家用的目标市场,产品形态比较多,千奇百怪的需求也多,所以“按需定制”也是生产家用交换机的一大特点。
  靠这种产品起家的,还有D-Link公司。在“日用品”方面,D-Link还是在扩大着其市场规模,一个相同的做法就是,也会把交换机以及无线交换产品做成五颜六色、各种形状,以最贴近客户为目标。D-Link公司电信/金融事业部技术经理叶鹏说:“无论哪一类交换机,都会有一些我们现在可能还不知道的应用前景,因此不管是‘日用品’,还是‘工业品’今后大家总会有事情做,而且会有很多更有意思的事情做。”
  “日用品”和“工业品”的产品功能、应用模式、销售方式都不同,因此虽然都是交换机,但面向SOHO市场的产品,或许更需要用做“日用品”的视角去看待它。
“变种”
  “交换机的发展不是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期待,而是一种产品与另一种产品的协同、甚至融合。”港湾网络企业网总工张建军说了这样一句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的话。
  试想,如果在一个企业网络中,高性能的三层交换机实现内网的高速交换,专业的VPN网关实现安全加密的VPN隧道,专业的IP PBX实现在数据IP网上传输话音,并且要数据设备提供相应的QoS保障,还要支持MPLS VPN的路由器实现网络的逻辑隔离等等……
  投资这样一套系统,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将造成高额的投资成本,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或许就是无法接受的。于是,在一个设备上集成实现多种业务的应用,成了很多厂商考虑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交换路由一体化”。对此,博达公司北方区技术总监罗新洪特别提出:为了解决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的“数据落差”,将路由器的功能做到交换机中,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其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QoS的问题。他说: “以往,QoS作为一个显示交换机的档次的‘招牌’指标,招标的时候提出来,招标结束大家‘嘿嘿’一笑就抛到脑后去了。这种现象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呢?”
  看来,QoS是客观存在的,它存留在每个人心里,根本挥之不去。
  对交换机进行各种改造的时候,有一个原则需要把握。张建军认为,尽管交换机已经产生许多“变种”,但它必须还是一个交换机,必须保持交换机最基本的功能和本色。
  产品的变异化设计,也可以针对特殊的应用市场来进行。
  一个最有特色的例子,就是网吧的需求。目前,我国10家企业获得网吧全国连锁经营牌照。由于文化部发放的全国牌照还需要分别拿到地方“落地”,于是各地已成规模的连锁网吧机构也发展非常活跃。网吧业正在成为IT软硬件厂商淘金的乐园,其中自然包括交换机厂商。
  SMC公司的技术经理徐炯说:“网吧是网络应用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不少厂商是用路由器为核心组成其网络解决方案的,而SMC则采用了交换机来实现。由一台千兆骨干网管型路由交换机作为网吧核心设备,它的突出特色是最多可以支持到12个千兆光纤接口;可选的冗余电源组,可以提供网吧更长时间的不间断运行;三层线速转发能力,保证无盘工作站与服务器网络通道高速安全流畅。”
进入“控制时代”
  神州数码网络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向阳朝说:“在交换机领域,没什么新鲜概念可炒了,这并不意味着交换机已经做得很完善了,而是处在暴风雨前夕的一个看似平和的阶段。现在,一提到交换机,是QoS、性能、安全等,实际上这些技术停滞了许多年,却一直没有实质的应用性发展,这些问题为什么没有解决?从细节中跳出来看,首先要考虑网络交换的架构。”
  IP网是基于一种“对等”思路构建起来的。最初,PC、路由器、交换机,在网络中都是平等的,没有权限的差别。这如同一个原始社会,其特征是在一段时间内,获得快速成长。
  而与之有本质不同的是电信网。它是一种集权的机制,它甚至控制到每一个终端用户,从国家级整机,一直到最终的研究所,到每一个家庭,都是直接控制的。它是一种强权的奴隶社会形态,每个终端用户只能老老实实打电话,也没有黑客,充其量有一些“斯巴达克暴动”。即使用户可以盗打电话,也很容易跟踪到,于是很快被消除掉。
  而现在网络通信正处于封建社会。这意味着,网络进入了更高级的形态,但新的问题是:一旦出了某个诸侯国的统治范围,权益就得不到保护。
  网络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样,总是在自由平等与强权控制的交替或平衡中向前发展。最初的网络,由于没有控制而得以蓬勃快速的发展,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有些功能无法提供,比如监管功能、端到端的质量功能。于是,网络管理势在必行。
  因此,在目前的交换机产品中,既要体现IP网络开放的特性,同时也要体现一定的策略、认证和管理功能。向阳朝说:“之所以现在更多地考虑安全性、业务能力,说明目前网络需要向更先进的形态去发展,所谓更先进,不是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不是强权管理的奴隶社会,也不是诸侯割据的封建社会,而应该是能够在有秩序的情况下、给大众提供基础的服务,是一种更有序、更科学的‘控制时代’。”
  对此观点,与会代表大多表示赞成。港湾网络的张建军反复强调,如何让网络更有秩序,是目前的一个关键任务。
  方正世纪网络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军认为:“大家都觉得现在的日子不好过,今后必须将网络产品放在‘全地域’、‘全时间’、‘多应用’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上看,才会有新的突破。”
  新的网络社会蓝图,通常被具体化为IPv6、NGN、3G。但是,这种由现实向理想的变迁如同社会变革一样,将会经历漫长的时间和复杂的过程。

计算机世界网(www.ccw.com.cn)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