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技术 > 解决方案 >
 首页 > 技术 > 解决方案 > 24万字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word2023年

24万字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word2023年

2023-07-24 10:31:45   作者:   来源:搜狐   评论:0  点击:


  目录

  (一)XX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设计

  第一章概述

  1.1 新型智慧城市背景及发展机遇

  1.1.1 背景

  1.1.2 新型智慧城市的提出及相关定义

  1.1.3 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1.1.4 国外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1.1.5 其他运营商新型智慧城市推进情况

  1.1.6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1.2 XX新型智慧城市项目概述

  1.3 XX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原则

  1.3.1统一领导、统一部署

  1.3.2统一标准、统筹规划

  1.3.3全面覆盖、资源共享

  1.3.4建章立制、严格管理

  1.3.5立足实战、深化应用

  1.3.6稳定可靠、创新发展

  1.3 XX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依据

  第二章 XX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设计

  2.1 新型智慧城市核心技术

  2.1.1 物联网

  2.1.2 云计算

  2.1.3 移动互联网

  2.2 新型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2.2.1感知层

  2.2.2通信层

  2.2.3数据层

  2.2.4应用层

  2.3 XX新型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设计

  2.3.1新型智慧城市平台系统

  2.3.1平安城市子系统

  2.3.1智能交通子系统

  2.3.1数字城管子系统

  2.4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

  2.4.1数据共享服务

  2.4.2应用支撑服务

  2.4.3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云平台

  2.4.4大数据中心

  2.4.5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2.4.6智慧城市运营中心

  第三章 XX新型智慧城市基础平台设计

  3.1 系统概述

  3.2 XX新型智慧城市基础平台构架

  3.3XX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平台建设

  3.3.1网络与通信系统建设

  3.3.2主机存储与备份系统建设

  3.3.3呼叫中心系统建设

  3.3.4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3.3.5大屏显示系统建设

  3.3.6安全系统设计

  第四章 新型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机房建设

  4.1 概述

  4.2建设目标

  4.3建设内容

  4.4机房装饰装修

  4.4.1地面工程

  4.4.2吊顶工程

  4.4.3机房墙、柱面设计

  4.4.4门窗工程

  4.4.5机房防水

  4.5机房供配电及照明系统

  4.5.1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

  3.2机房照明系统设计

  3.4机房配线系统设计

  4.6UPS不间断电源系统

  4.6.1 UPS设计需求

  4.6.2 UPS系统设计

  4.6.3 UPS系统的基本组成

  4.7精密空调系统

  4.8 机房消防系统

  4.8.1消防系统概况

  4.8.2消防系统设计

  4.8.3无管网灭火系统介绍

  4.9机房防雷及安全接地系统

  4.9.1概述

  4.9.2机房电源系统防雷设计

  4.9.3机房信号系统防雷设计

  4.9.4接地系统构成及其要求

  4.9.5接地要求

  4.9.6本工程接地系统设计

  4.10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管理系统

  4.10.1概述

  4.10.2需求分析

  4.10.3系统设计及说明

  (二)平安城市子系统

  第一章 概述

  1.1项目概况

  1.2需求分析

  1.3建设内容

  1.3.1城区治安监控系统

  1.3.2治安卡口防控系统

  1.3.3监控中心建设

  1.3.4智能视频分析系统

  1.3.5综合平台系统

  1.3.6传输网络

  1.4建设目标

  1.5建设原则

  第二章 平安城市子系统总体设计

  2.1设计思路

  2.1.1多层次防控策略

  2.1.2统一管理平台

  2.1.3多级管理架构

  2.2体系架构

  第三章 城市治安监控系统

  3.1城市治安监控系统概述

  3.2城市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内容

  3.3城市治安监控前端点位分布

  3.4城市治安监控系统结构

  3.5城市治安监控系统前端设计

  3.5.1前端系统组成

  3.5.2监控点分类

  3.5.3高清监控点分布

  3.5.4点位设置原则

  3.5.5摄像机选择

  3.5.6高清点位部署原则

  3.5.7杆件设计

  3.5.8前端防雷设计

  3.5.9供配电系统设计

  3.5.10监控点夜间补光要求

  3.5.11布线设计

  3.6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设计

  3.6.1运动目标事件检测和分析

  3.6.2运动目标的检测轨迹追踪

  3.6.3运动物体流的统计

  3.6.4周界警戒及入侵检测

  第四章 高清治安卡口系统

  4.1系统概述

  4.2建设内容

  4.3高清治安卡口系统设计

  第五章 监控中心系统

  5.1乡镇派出所监控中心设计

  5.2XX监控中心设计

  5.2.1监控中心总体设计

  5.2.2监控中心系统组成

  第六章 平安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系统

  6.1总体需求分析

  6.2平台软件设计概述

  6.3平台软件总体架构

  6.4视频监控基础子系统

  6.4.1常规功能模块

  6.4.2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6.4.3系统互联模块

  6.4.4智能分析模块设计

  6.4.5GIS地图应用

  6.4.6卡口应用子系统

  1、普通查询

  ①车辆条件

  ②时间条件

  ③区间条件

  ④模糊查询

  6.4.7统计分析

  6.4.8六合一平台对接

  6.4.9移动无线监控子系统

  第七章 视频传输网络建设方案

  7.1视频传输网络概述

  7.2视频传输方式

  7.3视频传输网络总体设计

  7.3.1星形拓扑结构

  7.3.2树形/总线形拓扑结构

  7.3.3环形拓扑结构

  7.4星形拓扑视频监控网络详细设计

  7.4.1方案模型

  7.4.2详细说明

  7.5树形/总线形拓扑视频监控网络详细设计

  7.5.1方案模型

  7.5.2详细说明

  7.5.3方案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7.6环形拓扑视频监控网络详细设计

  7.6.1方案模型

  7.6.2详细说明

  7.6.3方案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三)智能交通子系统

  第一章 概述

  1.1项目概述

  1.2项目需求分析

  1.2.1 项目总体需求

  1.2.2 各子系统功能需求

  1.3建设内容

  1.4建设原则

  1.5方案设计依据和参考标准

  第二章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方案

  2.1系统概述

  2.2点位分布

  2.3系统结构设计

  2.3.1系统总体结构

  2.3.2三级控制结构

  2.4信号控制系统平台

  2.4.1平台概述

  2.4.2平台架构与技术路线

  2.4.3平台主要功能

  2.5信号机主要功能

  2.5.1信号机启动自检功能

  2.5.2设置功能

  2.5.3控制功能

  第三章 高清电子警察系统方案

  3.1系统概述

  3.2点位分布

  3.3系统原理

  3.3.1车辆检测原理

  3.3.2红绿灯检测原理

  3.3.3车牌识别原理

  3.4系统构架

  3.4.1前端采集子系统

  3.4.2网络传输子系统

  3.4.3中心管理子系统

  3.5系统设计

  3.5.1前端结构示意图

  3.5.2前端系统功能

  第四章 高清卡口系统

  4.1系统概述

  4.2建设内容

  4.3点位分布

  4.4整体设计

  4.4.1系统架构

  4.4.2系统组成

  4.5详细设计

  4.5.1系统原理

  4.5.2前端系统功能

  4.5.3前端系统功能详解

  4.5.4系统性能

  4.5.5平台软件系统设计

  第五章 道路监控系统

  5.1系统概述

  5.2点位分布

  5.3系统结构

  5.4系统设计

  5.4.1前端设计

  5.4.2前端防雷设计

  5.4.3传输系统设计

  5.4.4后台管理设计

  5.5系统功能

  5.5.1图像监控

  5.5.2录像与回放功能

  5.5.3大屏显示

  5.5.4远程控制

  5.5.5电子地图

  5.5.6事件记录

  第六章 交通流量采集系统

  6.1系统概述

  6.2点位分布

  6.3系统结构

  6.4系统功能设计

  6.4.1车流量检测系统的功能

  6.4.2流量检测软件主要功能

  6.4.3与集成软件的接口说明

  第七章 交通诱导及信息发布系统

  7.1系统概述

  7.2建设点位

  7.2系统结构

  7.2系统功能

  7.2.1 系统管理及远程控制功能

  7.2.2中心控制功能

  7.2.3本地控制功能

  7.2.4信息发布功能

  7.2.5系统调光功能

  第七章 公共车辆GPS检测系统

  7.1系统概述

  7.2建设内容

  7.3系统结构

  7.4系统功能

  7.4.1平台管理功能

  7.4.2 车载终端功能

  第八章 高清移动车载电子警察系统

  8.1系统概述

  8.2建设内容

  8.3建设目标

  8.4系统设计

  8.5系统功能

  8.5.1前端设备功能:

  8.5.2后台服务功能

  8.6系统特点

  第九章 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9.1系统概述

  9.2系统构架

  9.3 平台功能设计

  9.3.1 各子系统与管理平台信息交互

  9.3.2交通管理控制功能

  9.3.3 交通指挥调度功能

  (四)数字城管子系统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系统概述

  1.2项目建设目标

  1.3项目建设意义

  1.4XX城市管理现状

  1.4.1XX城市管理的基本情况

  1.4.2XX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1.5项目需求分析

  1.5.1项目业务需求

  1.5.2管理流程需求

  1.5.3评价体系需求

  1.5.4拓展应用需求

  1.5.5安全需求分析

  1.5.6手持终端需求分析

  1.5.7呼叫中心需求分析

  1.5.8基础设施平台需求

  1.5.9数据保密性和安全需求

  第二章 总体设计

  2.1指导思想

  2.2设计原则

  2.3参考依据

  2.4主要建设内容

  2.4.1确立数字城市管理业务流程

  2.4.2建设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和监督中心

  2.4.3建立数字城管部件、事件数据库

  2.4.4建立数字城管业务应用系统

  2.4.5建立数字城管网络基础平台

  2.4.6建立数字城管安全体系

  2.4.7建立数字城管综合评价体系

  2.5总体架构设计

  2.6系统安全设计

  2.6.1概述

  2.6.2技术防护措施汇总

  2.6.3目标和原则

  2.6.4应用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2.7内部接口规范设计

  2.7.1无线数据传输接口

  2.7.2无线数据采集设备、监督受理子系统与协同工作子系统接口

  2.7.3无线数据采集设备、协同工作子系统与地理编码子系统接口

  2.7.4监督指挥子系统和无线数据采集设备GPS定位监控子系统接口

  2.7.5视频监控系统和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接口

  2.7.6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和地理信息子系统接口

  2.8外部接口设计

  2.8.1与分布式数字城管系统的接口

  2.8.2GIS共享服务接口架构

  2.8.3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接口

  第三章 系统应用建设

  3.1建设原则

  3.2总体设计

  3.2 “数字城管”子系统建设

  3.2.1数据采集子系统

  3.2.2业务受理子系统

  3.2.3协同工作子系统

  3.2.4监督指挥子系统

  3.2.5综合评价子系统

  3.2.6地理编码子系统

  3.2.7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3.2.8业务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3.2.9数据交换子系统

  3.2.10 “数字城管”拓展应用系统建设

  第四章 标准规范建设

  4.1标准规范建设概述

  4.2标准规范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4.3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

  4.4准规范建设框架

  4.5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4.5.1数字城管业务流程标准

  4.5.2部件、事件的编码标准

  4.5.3单元网格的划分和编码规范

  4.5.4地理编码规则

  4.5.5数据交换标准

  4.5.6运行管理规范

  XX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设计

  2.1 新型智慧城市核心技术

  2.1.1 物联网

  新型智慧城市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大系统,涵盖了更透切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连,更深入的智能。物联网是新型智慧城市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侧重于底层感知信息的采集与传输,城市范围内泛在网方面的建设。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终端互联化和服务智能化三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物联网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了城市的感知能力,并使得这种感知更加深入、智能。通过环境感知、水位感知、照明感知、城市管网感知、移动支付感知、个人健康感知、无线城市门户感知、智能交通的交互感知等,新型智慧城市才能实现市政、民生、产业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物联网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新型智慧城市,许多基于物联网的产业和应用都是服务于新型智慧城市的主流应用的。换句话说,新型智慧城市是物联网的靶心。

  2.1.2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支持异构设施和资源流转的服务供给模型,侧重于信息的处理与存储,通过平台进行数据整合,实现协同工作。云计算可以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按量计费,达到按需索取的目标,最终促进资源规模化,促使分工的专业化,有利于降低单位资源成本,促进网络业务创新。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多应用、多行业、复杂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交互的需求。各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共同抽取数据综合计算和呈现综合结果。如此众多繁复的系统需要多个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

  要从根本上支撑庞大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考虑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架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满足上述需求的同时云计算数据中心具备传统数据中心、单应用系统建设无法比拟的优势、随需应变的动态伸缩能力以及极高的性能投资比。

  2.1.3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最便捷、最时尚、最值得信赖的技术和业务,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信息时代的生活、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和动力。

  移动互联网侧重基于移动互联的智能终端应用,是新型智慧城市的主要展现手段。

  2.2 新型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新型智慧城市体系结构在城市通信基础资源之上分为四层: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同时各层与城市信息化数据与联通公司内部系统进行对接。城市基础资源主要是指光缆网、城域网、互联网、移动网等网络基础资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为通信网络,可以为承载新型智慧城市的各项应用提供高速、安全、可靠的传输通道。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

  

 

  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图

  四层分别描述如下:

  2.2.1感知层

  新型智慧城市感知层是指利用RFID、传感器、摄像头、二维条码、遥测遥感等传感设备和技术,实现对城市中人与物的全面感知。感知层是新型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的首要环节,主要进行信息的的采集处理,为新型智慧城市的高效运行提供基础信息。感知层是人的感知延伸,它扩大了人的感知范围、增强了人的感知能力,极大的提高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水平。

  感知方式是根据被感知的信息类型,继而采取相对应的感知技术及方法。目前主要的信息类型有:数字信息、原始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所以主要的新型智慧城市感知方式可分为四类:

  ①身份感知:通过条形码、RFID、智能卡、信息终端等对物体的地址、身份及静态特征进行标识。

  ②位置感知:利用定位系统或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对物体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进行感知。

  ③多媒体感知:通过录音和摄像等设备对物体的表征及运动状态进行感知。

  ④状态感知:利用各种传感器及传感网对物体的状态进行动态感知。

  新型智慧城市通过身份、位置、多媒体和状态感知等多种相结合的感知方式,实现信息从汇聚阶段向“人—人”、“人—物”、“物—物”之间协同感知阶段和泛在融合阶段迈进。

  2.2.2通信层

  新型智慧城市通信层主要完成所有感知控制网络的接入,同时提供安全、可靠、准确、及时的数据传送,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率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将各种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从而更好地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来得以远程完成。

  由于处于下层的感应层设备种类繁多,数据接口也千差万别,因此网络层在满足多种业务接入需求的同时必须具备丰富的数据接口,处理层所需的海量数据也由网络层完成传送,这就要求网络层必须具备超大容量的网络传送能力。结合以上两方面的需求,可将新型智慧城市的网络层分为接入层和传送层。新型智慧城市各种应用的网络传送主要差别在接入层,传送层对于各种应用基本没有差异。

  ①传输层解决方案

  在新型智慧城市阶段,传统的以SDH/MSTP为主的传送网已不能适应未来业务的需要。传输层呈现出分组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其主要目标是简化网络层次和增加网络的智能特性,实现数据感知、降低网络复杂度和运营成本。

  网络IP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传送层所承载的业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IP数据业务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宽带、IPTV、视频业务的发展,对传送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送网络能适应这种海量增长的带宽需求,并可以进行快速灵活的业务调度,完善便捷的网络维护管理。为了适应这些新的需求,传送网络分组化是必然趋势。

  智能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传送网各个层面的智能控制,如波分、以太网和IP层等等,每个层面通过动态信令、协议来完成网络的自动选路和自动配置。二是传送各层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分组层(以太网、IP)与光层(波分、OTN)的互动,从而实现能进行数据感知的传送网,在提高网络的自动化程度和利用率,减少业务响应时间的同时,增加用户满意度,降低网络运维成本。

  ②接入层层解决方案

  接入网主要的趋势是宽带化和无缝移动性。

  在有线接入领域,“光进铜退”成为毋庸置疑的趋势,综合考虑带宽需求、覆盖范围和成本等因素,FTTH将成为网络建设的主要方式。

  在无线接入领域,HSPA、WiMAX、LTE和AIE等技术将推动移动接入宽带化的发展,同时,手机的智能化和PC的移动化将大大促进宽带需求。

  未来很长的时间内,多种接入技术将和谐共存。从带宽、覆盖范围、移动性和成本等综合考虑,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满足新型智慧城市所有的应用场景,多种技术接入之间的无缝移动将成为关键。

  2.2.3数据层

  通信层之上是新型智慧城市数据层。该层将感知层获取的原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视频等)按照新型智慧城市领域模型,整合到相应的领域数据库中,同时采用ETL数据仓库技术,按照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等进行城市信息仓库的建立。运用具有高吞吐率和高传输率的数据存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云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从而能够满足上层应用业务需求。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一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云计算技术是实现新型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它为新型智慧城市的业务和应用提供虚拟的、强大的计算、存储能力。

  2.2.4应用层

  应用层直接面向新型智慧城市的最终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应用和服务。新型智慧城市三大核心领域应用系统——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智慧产业、智慧民生,位于架构的应用层,通过与知识层的城市综合数据共享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各自的业务功能。

  在整个新型智慧城市信息通信系统架构中,应用信息系统属于最上层的应用层。在应用层,需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统一支撑平台,实现各类信息资源之间的关联、整合、协同、互动和按需服务。所有的智慧服务和应用都部署在统一支撑平台之上。

  统一支撑平台需要提供分层、开放的体系架构,提供模块化设计,方便各种智慧应用的部署;屏蔽底层各种网络的差异;利用云计算技术,为智慧服务提供处理能力集和存储能力集;抽象出标准的服务能力,为智慧服务提供标准接口集,开放API供服务调用;提供统一的业务展现门户和统一的管理平台。

  2.3 XX新型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设计

  XX新型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新型智慧城市平台系统、平安城市子系统、智能交通子系统、数字城管子系统四部分。

  2.3.1新型智慧城市平台系统

  新型智慧城市平台系统的建设,是以“统一网络、统一资源、统一安全、统一机房、统一管理”为方针,依托于数据中心,集成基础数据、信息服务、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一个综合管理、服务、运营的平台。

  XX新型智慧城市平台系统的建设,为XX“新型智慧城市”的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和部署提供一个集约、高效的基础架构环境,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 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2. 计算资源池建设

  3. 网络安全设计

  4. 集中运维管理平台设计

  5. 机房建设

  2.3.1平安城市子系统

  平安城市子系统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范、分层推进的思路,实现全县治安数字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建成县局、派出所分级,点、线、面三类的公共安全技术防控体系。

  切实提高XX防范、打击违法犯罪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城市减灾、 防灾、救灾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全面构筑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化的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公共安全防控 体系,提升全县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政法机关驾驭复杂社会公共安全的能力, 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提供强大的科 技保障。

  2.3.1智能交通子系统

  通过对XX智能交通各子系统的建设,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视频监控技术,按照各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系统集成,使得交通组织管理、交通工程规划、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检测、交通电视监控、及信息提供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网络 系统,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信息获取快速、实时、 准确,提高了交通控制的实效性。通过对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的应用使交通管理系统中人、车、路以及车辆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和谐有效,使XX的交通更为流畅和有序。

  2.3.1数字城管子系统

  依托无线通信技术、空间信息技术、行业实体库技术、工作流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品味。

  2.4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

  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共享、应用支撑及LBS位置服务,是城市信息化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信息基础设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着基础性、先行性角色,是其他信息共享交换与协同服务的载体,同时又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通过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带动个人消费、企业应用、行业应用和公共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应用创新,为智慧管网、智慧管廊、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各智慧城市专业领域提供基础信息服务,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信息载体。

  

 

  2.4.1数据共享服务

  

 

  2.4.2应用支撑服务

  

 

  2.4.3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云平台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建设的综合性高精度位置服务体系,吸纳所有与位置相关的资讯,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位置分析决策支持服务。

  

 

  2.4.4大数据中心

  对内搭建实现整合的一体化数据采集、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的业务服务平台,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不同应用的数据进行集中、规范、整合;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形成智慧城市的“知识库”。

  

 

  2.4.5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2.4.6智慧城市运营中心

  

 

  第三章 XX新型智慧城市基础平台设计

  3.1 系统概述

  作为新型智慧城市的信息枢纽,服务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可同时支持纵向和横向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是整合新型智慧城市系统的基础设施。

  在新型智慧城市的数据中心,服务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负责实现新型智慧城市统一平台与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电子政务、智慧医疗、数字环保等应用平台的对接。它将已按照平台标准处理后的多方数据集中至中心平台,再以统一标准对外提供数据服务,使数据按一定业务规则成为可复用的信息资源服务。同时,以服务总线(ESB)及消息组件(Messaging)支持接入(接出)多通道的消息,使城市内的各类消息可以在总线上流转,实现跨行业、跨机构的信息共享,帮助中心平台对城市数据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与监管,及时感知城市运行状态并做出智能化响应。

  纵向层级方面,可通过构建省、市、区县三级服务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的多级共享,实时、自动地上传数据、下达标准,为各级行政单位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强化新型智慧城市的作用范围和联动效果,提升各类行业应用的工作效能。

  

新型智慧城市服务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功能图

 

  3.2 XX新型智慧城市基础平台构架

  XX新型智慧城市基础平台计划建设在XX,平台建设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同时部署一套管理平台,其通过和资源池各个资源管理模块的接口对资源池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管理,可以管理的自己包括虚拟化后的计算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以及传统的物理机资源、磁阵资源、网络资源以及他们之下的物理设备进行运营管理,也可以对第三方软件进行运营管理,用户的私有应用软件进行管理。

  同时平台中的部分物理主机单独分配给各地市自己独立支配使用,通过云计算管理平台对用户的角色进行分级管理,保证省市管理人员之间的独立性。云平台和周边网元的连接方式为:下连各地市的业务平台,需要平台支持专线、互联网等多种接入方式,同时需要对各接入节点留有相应的接口。

  XX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平台主要包括网络与通信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存储与备份系统、网络安全系统及相关系统软件部署等,总体设计图如下:

  

 

  新型智慧城市基础平台部署示意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阅读: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