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技术文摘 > 浅谈三网融合的解冻与忧思

浅谈三网融合的解冻与忧思

2010-10-11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三网融合经过10多年酝酿,终于在2010年由国家推出试点方案,这是一大进步,业界对其前景寄予着希望,同时也有忧思。
  溯源三网融合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都是百年老店,各有其技术、业务特征,百年来从来井水不犯河水。随着数字化的兴起,由于经营内容、传输手段和处理方法等的数字化,导致了一个行业可以做另一行业的事,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跨界越行尝试:电信业就开始发展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后来又发展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提供话音、数据、视频综合业务;广播电视业也想在有线电视网上做全业务网(FSN)。但这些早期的努力都没有成功,根本原因是,虽然这些网出现了融合的可能性,但由于彼此采用不同的传输技术和协议,要从链路层上连接这些网几乎是不可能的。互通互联都做不到,又如何实现融合呢?
  互联网1994年商业化以后,短短10多年形成了世界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它集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网络互连采用的基本协议是TCP/IP,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础设施和应用是分离的,人们开始尝试在互联网上提供话音和各种数据通信及视频业务,开始出现Everything over IP,即任何一种业务都可在互联网上实现的局面,不仅提供基于Web的新的互联网业务,也提供各种传统的电信业务,甚至视频传输和广播业务。互联网是网络层上的互联,而不是在链路层上互联。3个网都接受IP协议,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个结合点,一个共同基础。
  三网融合在技术层面已没有什么大问题,可在中国由于历史形成的监管体系给三网融合构筑了巨大的屏障。最大的难点在体制和政策,即如何打破行业管制和市场准入限制。问题的实质是“归属工信部的电信网、互联网和隶属广电总局的广播电视网间的互联互通”,三网融合是一种体制融合和政策融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挑战都在于此。
  中国三网融合解冻的意义
  今年我国下决心推进三网融合,提出了推进的阶段性目标,明确了推进的重点工作,也确定了首批试点城市名单。从目前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来看,虽然规定双方可以进入对方业务,但值得关注的是,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和管理已明确仍由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这种安排可能出于内容监管方面的需求,但潜在的体制隐患仍然存在。
  三网融合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跨行业跨专业的整合,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市场空间,衍生了业务形态,开拓了丰富的创意空间。据初步估算,综合考虑IPTV、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各种业务系统,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等配套网络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在未来几年可以直接拉动市场大约1000亿美元,如果进一步考虑连带辐射作用,长期市场发展空间可达数千亿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三网融合可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实现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纪峰会”上一致认可的2015年《行动计划》发展目标:把所有村庄连接起来,在每一个社区都设立信息连接站;把大学、中学、小学都连接起来,实现大中小学课程联网;把科研中心、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邮局连接起来;把健身中心和医院都连接起来;把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连接起来;保证让所有人都能享受电视和广播;鼓励使用各种语言提供网上信息;努力做到让半数以上的居民能使用信息技术。
共 2 页:1 2 

通信世界周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呼叫中心在报业的运用

下一篇:融合:将开辟大蓝海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