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技术文摘 > “WLAN元年”运营商的热点革命

“WLAN元年”运营商的热点革命

2011-07-22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运营商对无线宽带技术一反常态的激进投入带来的不仅是上百亿美元网络设备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为创业型公司和新媒体提供了商业模式的多重想象力。
  当中国移动“CMCC”的无线热点覆盖了星巴克在中国内地的400多家门店,你能想象它是一场变革的开始吗?
  至少对中国移动集团客户部来说,星巴克是第一个完全从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切入的企业级客户。人们在星巴克搜索到“CMCC-Starbucks”的无线网络信号,输入任何网址都将被自动转到中国移动与星巴克的统一登录界面,在界面上输入手机号码获得登录ID和验证码之后,才能连接到互联网上。
  这个计划在2008年初在上海的零星几家星巴克进行试点,到了2009年8月已覆盖当地全部110多家门店,并迅速扩展到华东地区的167家门店。2010年下半年,北京的100多家星巴克门店也完全被中国移动覆盖。而随着星巴克未来四年将在中国内地总计开设1500家店面,中移动的跟进将如影随形。
  它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变:无线热点和它背后的WLAN技术已成为中移动重要的战略投资—几年前,它还是电信运营商自行设置的“禁区”。现在,它们对无线宽带的投入简直疯狂了。
  无数个类似星巴克的案例构成了中国移动的无线宽带布局:中移动的解决方案工程师们需要让无线信号经过精确的计算,绕过曲折的弄堂、高耸的楼宇和熙攘的街道,顺畅地覆盖更多的人群和建筑—这是一项艰苦的地面工作。而中移动计划在2013年在全国范围部署100万个WiFi(无线宽带)热点,这意味着它的整体数量要增加8倍。
  移动的竞争对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并不示弱。中国电信的“百万WiFi热点”预期将比移动提前一年实现—2012年底由现在的30万个增加到100万个。而中国联通也计划在2012年底覆盖至少4万座单体楼宇,并启动了2010年底和2011年初先后两轮累计了数十万部WiFi设备的招标。
  平安证券3月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预计WiFi建设将带动250亿~300亿元的电信设备新市场。在2011年中国电信运营商总体上15%-20%的增长预期中,WiFi投资是其中的“结构性惊喜”。
  在被称作“WLAN元年”的2011年,几大运营商还计划将这些零星密布的WiFi热点连接成一座无处不在的“无线城市”。 所谓的“无线城市”,就是利用高速宽带无线网(2G/3G/WLAN等),把一座城市覆盖起来,实现网络和应用的无处不在—其中WLAN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陆续与兰州、重庆、成都和西安等城市签署了“无线城市”的框架性协议。从2008年开始,中国移动已陆续在9个省的77个城市开展无线城市业务体验试点,包括厦门、深圳、石家庄、秦皇岛等。
  中国电信则首先聚焦在广州、珠海和东莞等城市建设“无线城市”的试点。由于具备固定宽带的优势,中电信试图将光速有线、3G无线、WiFi和卫星等多元宽带统一接入,将“无线城市”和“光网城市”组合升级为“智慧城市”。
  显然,运营商在走一条此前避之唯恐不及的道路—英特尔中国董事总经理黄节曾对《第一财经周刊》回忆:在他担任北电网络亚太区副总裁的时候曾多次受邀参加“无线城市”的研讨会,主办方大多是地方政府的发改委以及一些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部门,而当时的信息产业部和几大国有运营商对此反应冷淡,不为所动。中国移动也曾在2007年表达过对“无线城市”的态度,称中国移动内部对此并无太多计划。
  而随着2008年3G牌照被发放给三大电信运营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在3G网络大规模铺设的同时,无线WiFi热点的投资反而成为另一个“结构性惊喜”—“3G元年”刚刚结束不久,迎来的反倒是所谓的“WLAN元年”。
  为什么运营商几乎在一夜之间对WLAN的态度发生彻底转变?它们遇到了什么?
  其实,在这几年全球范围内3G网络和应用普及的过程中,无线宽带技术后来居上几乎成了普遍现象。几乎所有世界上领先的电信运营商,现在都是“热点”的拥趸。
  WiFi联盟市场总监KellyDavis-Felner预测:全球WiFi热点数量有望在2014年增加一倍以上。“全球运营商正在为建设WiFi热点、热区和无线城市而加大投资,以期与电信运营商的蜂窝广域网形成互补”—所谓的蜂窝广域网,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2G和3G数据流量网络。
  真正的症结在于:无论是你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iPad平板电脑,都在成为随时可以连接互联网的“超级终端”—这些终端在未来3年内甚至将达到百亿部。它们给运营商带来海量的数据流量,成为运营商推出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催化剂,但一方面,它更考验着运营商网络的承载能力。
  有数据统计,苹果iPad 在美国开始发售后仅3天,在当地各大机场所产生的无线数据流量就超过了除iPhone以外的所有智能终端。
  也有消息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透露,中国联通的高层在公司内部也曾经半开玩笑地感叹:如果所有的用户都用包月的流量每天看两小时视频,那我们的网络肯定是冲垮了。“3G不给力,只有WiFi出山。”
  对中国移动而言,这种困境似乎更为突出。移动的TD-SCDMA 3G网络无论从覆盖程度和稳定程度都比联通的WCDMA和电信的CDMA2000有一定的差距,终端数量也乏善可陈。为此,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在内部会议中指出: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中国移动将借鉴国际上的两种应对方案:一是大量建设WiFi热点,二是启动TD LTE—下一代向4G网络演进的技术的规模实验。
  但显然WiFi热点和WLAN网络的铺设是一个能迅速解决问题的途径:WiFi数据传输的速率是现有蜂窝网络的10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当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都将WiFi作为必备的嵌入模块,变革就会出现。
  运营商终于意识到:对WiFi会冲击传统数据流量收入的担心,纯属自己吓唬自己。3G网络如果难以支撑用户创造的数据流量,这个灾难要大得多了。
  更根本的原因在于:运营商一直认为它们在控制着移动产业链的发展节奏和预期。但事实上移动产业的话语权已经被“下放”到了苹果、谷歌甚至Facebook和Twitter,它们创造了用户永不间断的海量数据需求—运营商按照自己预期和节奏铺设的3G网络,突然就显得脆弱不堪。
  坚冰正在融化:2009年6月,国内第一款带有WiFi模块的行货手机摩托罗拉A3100通过工信部的入网检测上市。禁止WiFi模块手机在国内销售的禁令开始松动。2010年8月9日,首款带有WiFi模块的苹果iPhone 4“行货”在国内市场面世。现在,你已经几乎很难在“行货”市场上找到一款没有WiFi模块的智能手机终端。
  运营商变成了WLAN的支持者甚至“无线城市”的推动者,这是一个被动但迫切的变革。但运营商投身无线宽带建设势必面临一个根本悖论:全球“无线城市”建设几无成功先例。更何况它本身一定会蚕食传统数据服务的流量—至少,这部分WiFi网络消耗的数据,很难向用户收到过去那么多的钱。
  早在2002年,费城首次提出了无线城市的概念。六年之后,美国运营商EarthLink终止了费城的无线上网项目—在拥有140万人口的费城,其“无线费城”的注册用户只有6000人。不仅如此,除了新加坡仍由政府埋单将免费WiFi维系下去之外,旧金山、纽约、波士顿和台北等等城市和地区都陷入成本过大难以为继的困境。
共 2 页:1 2 

《第一财经周刊》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