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电信增值

发表评论分享按钮

Kik应用背后需求对运营商亦有机遇

2011/08/15

  目前,米聊、微信等Kik类应用在国内日趋风靡,不仅有效冲击了电信运营商短信及彩信业务,更以建立社交网络的思路逐步践行了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全方位掌控。为应对Kik类业务的挑战,电信运营商需首先明确Kik类业务的优势与卖点。

  以Kik为例,首先,Kik本质上是一款以手机联系人为社交群体,以iPhone和Android平台的消息推送机制(push)为基础原理,以知晓消息发送与阅读状态为特色的通信软件。其中,消息推送机制能在不打开软件的情况下实时接受来自服务器的消息,这与QQ手机客户端等软件有着显著的不同。

  其次,Kik直接基于手机通讯录,这与传统IM软件不同。直接以手机通讯录作为好友关系有两个优势,一是与短信用户重合,二是手机通讯录是实名的真实关系。这样,用户通过Kik发送消息有着与短信一样的体验,而不必对运营商按条付费,显然有着跨平台和近乎免费的吸引力。

  如上所述,Kik类应用对短、彩信有着直接替代作用,对运营商而言无异于“洪水猛兽”,因此,最直接的应对策略就是“堵”。事实上,Kik类应用与短、彩信的关系类似于普通电话与VoIP的关系。Skype是最为典型的VoIP应用,在全世界拥有超过5亿的用户,然而近几年Skype在全球屡遭运营商封杀,发展迟缓,生存艰难。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讲,Kik类应用之所以受到用户欢迎,更多是因为其迎合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发展趋势,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面对用户的Kik类应用需求,运营商“堵不如疏”。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用户选择Kik类应用除了资费方面的原因外,还源于Kik类应用填补了某一种应用场景的空白。例如,用户选择微信,是因为微信可实现在虚拟社交中的信息实时到达以及24小时在线。一直以来,只有在现实社交中,用户才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工具实现信息的实时到达和24小时可接通,而在虚拟的社交中,出于隐私保护的考虑,用户往往不会对所有人绑定电话和短信,用户间的联系以登陆客户端软件为前提。而微信等Kik类应用显然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具备了与短信和电话同样的24小时实时在线的特性。

  因此,对运营商来说,长远的策略是构建一种基于手机的社交环境,在这个社交环境中,具有用户隐私的分层分级管理体系,用户可以在一定的隐私保护策略下,与虚拟的和现实的好友进行语音通话和短、彩信等方式的交流,同时满足用户对于安全以及效率双方面的需求。  

通信世界周刊



相关阅读:
手机购物超市现身公交站 支付方式相对滞后 2011-08-15
英国拟断网禁短信阻止骚乱者利用通信工具串联 2011-08-15
诺基亚与中移动联合推出MM-Nokia应用商店 2011-08-15
科大讯飞语音输入法荣获“手机输入法之星”大奖 2011-08-12
LBS风格手机游戏Dream Owner登场iOS平台 2011-08-12

热点专题:  移动增值   移动增值_移动即时通信
相关频道:  增值电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