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IMS成熟度超出预期

2006-12-22 00:00:00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06/12/22

  就在ITU电信展开幕之前,12月1日MSF(多元服务论坛)出版了“GMI 2006白皮书”,公布了GMI 2006全球IMS兼容性测试活动结果。
  GMI 2006全球IMS兼容性测试活动得出了大量结论和有用经验。测试结论显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IMS的成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IMS日趋成熟
  由MSF(多元服务论坛)组织的IMS兼容性测试活动“GMI 2006”是全球首个跨国界、跨运营商网络、由多厂商参与的IMS/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兼容性测试,于2006年10月在全球的关注下,于北美、欧洲、亚洲三大洲的四个国家进行。此次测试由英国电信(BT)/沃达丰(Vodafone)、美国Verizon、韩国电信( Korea Telecom)/ETRI,以及日本NTT与新汉普郡互连实验室(UNH-IOL)共同举办,涉及了包括北电、朗讯(合并前)、阿尔卡特、爱立信、NEC、中兴通讯等在内的全球26家主要通信设备提供商的197种通信设备,投入了500多名测试工程师及支持人力,进行了24小时实时测试。活动历时12天,于10月27日结束。
  在12月1日~2日举办的NetEvents 2006全球媒体高峰会上,主持GMI 2006测试的英国电信集团CTO兼MSF总裁Roger Ward公布了此次测试结果:“我们以开放的态度开始了GMI2006活动,本不指望当前市场上所有的IMS设备都能与我们活动指定的网络配置完全实现互操作。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对GMI测试结果的分析,惊奇地发现,大多数测试已经成功完成,这甚至超出了我们许多已经持乐观态度成员的预期。”测试结果显示,人们一直以来对于“IMS太过复杂,难以在网络中实际部署和实现”的担心,其实是不必要的,IMS目前的成熟度甚至超过人们的预期。尽管在实际部署中也许会碰到一些身份认证标准上或者其他的细节问题,但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
  Roger Ward告诉记者,通过测试可以看到,在IMS领域,如今大多设备几乎是可以“即插即用”的——配置延迟非常短。
六大关键问题
  针对IMS目前存在的问题,“GMI 2006白皮书”中主要总结了六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1. 业界没有一贯执行端对端QoS的“前提”机制。当前的机制以RFC 3312为基础,虽然存在但没有得到广泛支持。MSF将为这一问题向相关标准团体公布一份白皮书。

  2. 所测试的P-CSCF没有执行一个H.248接口直接控制D-SBG-NE。一些供应商采用中间功能,如ETSI TISPAN R1构架的SPDF;然而许多会话边界网关(SBG)组合了S-SBG和D-SBG功能。MSF将再次评估这一领域的行业趋势,并对构架和相关执行协议(IA)进行相应的修订。

  3. 缺乏真正的IMS终端,这一点令人失望。

  4. 认证相当混乱——存在太多选择,造成时间浪费。如果没有指导,将来用户在如此多的选择中会摸不着头绪。MSF正在寻找分类方法,并评估开发新的IA寻址认证/授权方案的可能性。

  5. 所测试的SBG集中在UNI或互连情况下的NNI方面。在NNI上配置SBG支持漫游时,SBG呈现NI以及NNI的一些属性。因此,在漫游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MSF已发布一个工作计划,通过开发一个新的IA来解决这一问题。

  6. 没有供应商支持旨在提供最佳媒体路由的GMI漫游。在测试的所有设备中,媒体通过家庭网络沿着SIP信令路由返回,导致QoS降低。MSF将与相关团体保持联系,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业界不断地共同努力,全球通信业应用IMS等新技术的步伐将不断加快。

计算机世界网(www.ccw.com.cn)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