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谈IT变革的“中庸之道”

2013-02-21 13:46:21   作者:赵效民   来源:ZDNet视点   评论:0  点击:


  近日,看到一则采访报道,是美国科技网站WMPowerUser,采访已经在诺基亚任职12年之久的德国产品经理David Akinjise,由后者具体讲述了诺基亚自全身心制造WP的心路历程与相关的一些内幕(比如WP 7.5为何姗姗来迟等),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通过他的阐述,让我相信诺基亚以后基本没有可能再出QWERTY全键盘的手机,此时我看了看刚买不久的三星B5330全键盘Android手机,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曾经是诺基亚手机的坚定粉丝,上一台手机是诺基亚E63,使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期间很短暂的换过E6,但不久就丢了……),与很多朋友聊天,聊到手机的话题时,我都强调了我选机的原则——必须是QWERTY全键盘,其他的都好说,这是我的核心需求。如果不是因为E63在邮件处理方面实在力不从心,已经影响到我的工作效率,我相信我会用到它报废为止。我很庆幸,经过艰苦的寻找与比对,最终我用不到500元的成本换了一台全键盘的Android手机(其实现在市面上的Android+QWERTY手机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虽然配置不值一提,但对于我的日常应用完全没问题了。而当我看到上述的采访之后,我更庆幸的是,现在出手可能是对的,就算我用E63用到报废,可能也等不来诺基亚的WP+QWERTY手机,而且可能整体市场再也没有QWERTY手机了……

  但这正常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尤其是对诺基亚而言更是如此。由此展开,放眼整个科技业,我们还能看到不少与诺基亚相似的情况,比如微软的Windows 8系列产品战略。在我看来,它们似乎没有遵守一个重要的发展原则,尤其是在其自身开始重大变革之际,这一原则至关重要,那就是——“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何为中庸之道,过犹不及?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凡事不要偏激,要在一个合适的度与范围内作出改变,而不要超出这个边界,否则就会有较大的危险。如果用一个空间来比作这个范围,那么必须有上下两个边界。对于每个人和企业,都有自己的下限与上限,下限更为“有形”,比如人不能饿死,企业不能倒闭,但上限是什么,谁都可能说不清楚,所以要一步步的发展与积累,再到最后的发达与辉煌。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六经之首的《易经》中的《周易》对这一理念也有很好的诠释。比如在乾卦中的6个爻中,最好的其实不是最上面的“上九”,而是其次的“九五”,在这一卦中,九五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而上九则为“亢龙有悔”。从字面意思上就能体会出来谁更好,所以古代帝王都更喜欢“九五至尊”,并不喜欢上九之位。同理,在坤卦中也是如此,六五为“黄裳元吉”,再往上就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虽然《周易》研究的是人的运势,比如乾卦就象征着帝王的发展轨迹,坤卦象征着“二号首长”的成长路线,但是我们都能明显的看到那个上限。如果突破这个上限,并不是说就肯定有问题,但出危险的机率肯定会马上升高。我认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IT产业,每家公司与企业都有自己的运势与征兆,就看能不能真正的把握好自己。如果将乾卦与坤卦比作是自下而上的6个发展阶层,那么最理想的的范围就是在6层以下,最好就是第5爻的境界,以不偏激、不激进、不保守的策略寻求更好的发展,这就是“中庸之道”。

  我认为,乾卦其实非常适合于那些在业界或曾经领先的企业,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种帝王之派,所以也非常容易一意孤行的进入到“亢龙有悔”的境地,或者不敢发力,而从“第5爻”一直衰落下去,到最后生存都成问题……

中庸之道与“锐意进取”

  中庸之道强调的是一种与时俱进,在发展过程中的有机延续性,它首先并不鼓励剧烈的变革,即使这种变革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辉煌的开始,其次也不赞同过分的保守,看准方向该发力时要果断发力,否则同样会被时代抛弃。

  在现实中,越是年长的人越会认同中庸之道的理念,相反那些年轻气盛的人则觉得这是一种腐朽之气,因此,形容年轻人的也更多的是类似于“锐意进取”的词汇。但是,这两者并不冲突,正确的锐意进取是在积累自己的资源与实力,而到了一定程度,则必然会更倾向于看似中庸,实则稳健的策略。两者的区别就在于自己积累的程度,比如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里工作时间越长,可能越难以跳一另外一个完全不相干的行业就职,但年轻时可以,一年换5、6份工作都不是问题。同样的,很多出其不意的想法与好的产品,也大多出自年轻人或是年轻的公司(想想微软、苹果、Google、Faceook等著名IT公司的发家史),注意这里的年轻不是说公司的创办时间的久远程度,而是其在相应行业里的时间长度。而越是“年长”的公司,在业务创新方面就会相对弱化,原因在于它们已经有了深厚的积累,不敢轻易乱动,尤其是大动,如果是一个新进的公司,则正是由于没有历史的积累,所以可以大施拳脚,即使失败,也没什么可损失的。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是这个道理。

苹果公司是个人电脑市场的元老,但在手机行业则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新手,也正因为如此它可以在没有任何历史包袱下大胆创新,开拓自己的领地,并迅速让传统手机巨头的地盘土崩瓦解,这就是“年轻”的力量,也是锐意进取的极佳范本

  然而,有历史积累的公司不动也是不行的,<>当你在你所处的行业里成为霸主的时候,也将是你转型最为迫切及艰难的时刻。因为科技的进步将带动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行改变行业的游戏规则,后续的相关的新兴市场将有可能成为前任霸主的丧身之地。最为典型例子的就是柯达,这个昔日胶卷产业的王者,尽管头顶第一个研制成功数码相机的光环,可是由于担心会侵蚀自己巨额的胶卷利润,而过于保守的死守胶卷市场,但当人们连胶卷都不需求的时候,柯达也从此被业界遗弃。再比如,电商的兴起,对于传统的家电、服装、鞋帽等实体零售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传统卖场已经慢慢沦落为试衣间、体验店,如果它们再不“动”,前途也将是明摆着的,中关村电子商城的没落就是最好的写照。同理,英特尔在统治了x86市场之后,也必然面临着“年轻力量”的挑战,其全力开发低功耗x86处理器,与ARM阵营的全方位开战已经说明,没有一成不变的行业,没有永远固定的需求,没有谁会是永远的霸主——其实相对于永远争一,能让公司永远存活下去才是更困难的事情,所以变化无处不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同样适合于企业生存。

  但是,该怎么动呢?如果先机已失,作为昔日的王者应该怎样应对呢?诺基亚与微软以剧烈的动作,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一个令人遗憾的“榜样”。

中庸之道与“矫枉过正”

  谁都知道矫枉过正是对于修正过往错误的一种反向的错误做法,后果往往得不偿失,并且比原始的错误更加不可控。但是,矫枉过正也是很多人突然受挫时,最容易做出的选择。

  苹果公司发布iPhone时,诺基亚嘲笑它不是做手机的料,自己才是老大。可短短几年,诺基亚迅速的从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的宝座上滚落。随后,诺基亚快速改变策略,全面向苹果Style靠拢。必须要指出的是,在苹果发布iPhone与iPad之前,触屏手机与手势操作对于诺基亚工程师都不是新鲜事物,但它也犯了与柯达同样的错误,但好在诺基亚开始了迅速的调整,并且是以一种难得的“自我否定”的理念开始,为矫枉过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诺基亚的迅速衰落,让其管理层开始挥刀自宫——在塞班手机出货量即使是今天仍然高于Limua的情况下,几年前就果断的宣布将放弃它,并且言出必行,体现出了极高的执行力。与英特尔合作的MeeGO操作系统也很快的无疾而终,在范爷的“不跟随”广告声中同步落幕。可笑吧,一款上市就注定断子绝孙的手机系统,仍然以一种近乎于讽刺自己的姿态宣传自己,也算是自我否定的极致了,如果我是经销商都不知道怎么去推销它,难道以绝版收藏打动消费者吗?让大家买完之后埋起来,几千年之后让祖孙们挖出来,当文物卖?

诺基亚是QWERTY全键盘手机的重要发起者与领导者,是它带领了亿万用户进入了全键盘手机的时代,但在其寻找复兴之路时,又果断的将历史积累抛弃,无谓的加大了自己复兴的难度

  而当初看着实验室里的触屏手机不敢卖的原因是怕用习惯QWERTY手机的用户接受不了,影响公司的收益,可如今,当诺基亚奋勇投入Windows Phone(下文简称WP)怀抱之后,也将QWERTY的设计决绝的否定,原因则是用户没有需求了。真是胡同里赶猪,两头堵,怎么说都有理。总而言之,诺基亚在很短的时间里,将自己的历史积累快速的清理,并选择了一个前途未知,远没有达到稳固状态的WP环境作为自己东山再起的基石。

  如果诺基亚真的觉得QWERTY键盘没用了,用户都不喜欢,请到中国市场好好看看,京东商城上的E63仍然热卖,再去公交、地铁里看看,又有多少人还在用着E71、E72、E6x等经典诺基亚手机在看新闻?即使是Android的全键盘手机也很受欢迎,在用户评论中,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全键盘,这其中,笔者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有人可能会说,就算E63卖得很火又怎样,有这种需求的人必定是少数。不错,与广泛流行的全触摸屏手机相比,QWERTY的需求肯定大不如前。但是,我一直强调有历史积累的企业和没有企业积累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不一样的。这就好比某演员总演某一类型的角色,深入人心,哪天演了一个反差很大的角色,除非极为出彩,否则很多人可能就受不了。只有结合自己的长处与优势的改进,才会更快的创造出新的观众与市场。同理,用户的习惯是一个企业培养出来的,这就是企业的一种积累,你可以说它是企业转型与创新的一种阻力与包袱,但如果借用的好,则是一个坚定的市场起点基础。完全的抛弃由自己培养出来的用户习惯,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是将用户喜欢的习惯保留,去除以往明显不好的地方,再与用户新的需求相结合,循序渐进,走出一条“中庸之道”,在继往与开来之间达到完美的平衡,

  归根结底,诺基亚应该明白,QWERTY是影响用户体验的设计吗?诺基亚的衰落是因为QWERTY全键盘的设计,还是因为没有及时跟上触屏应用、操作系统落后、生态环境不完善?但似乎诺基亚并不想认真的想明白,而是简单的全面推倒。以前被视为经典的QWERTY不要了,塞班不要了,MeeGO不要了,迎来一个对于自己是全新的WP。事实上,如果用户们真的不看重QWERTY键盘手机了,编辑们在报道这篇采访时也不会着重强调这个关键字了!

戴尔的WP名机Venue Pro,可能是截止目前唯一一台全键盘WP手机,按理它应该出自诺基亚之手。而从Venue Pro本身来看,做不做全键盘手机不是微软说了算的(厂商如果想做,是能做出来的),可惜诺基亚没有将其培养出的QWERTY忠诚用户带入到自己的复兴之路上

  诺基亚想学习苹果,没有问题,但诺基亚毕竟不是苹果,双方在手机行业里的积累程度完全不一样。苹果可以没有顾及的大刀阔斧的冲击传统手机业,开创出全触屏手机王朝,但诺基亚不行,自己培养出来的QWERTY用户群体,是不可的忽视的力量。如果所有人都喜欢触摸屏的虚拟键盘,那么按理现在就不会有人再用E7x/E6x的手机了,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像笔者那样,自iPhone、Android触屏手机上市以来5、6年不换手机?关键的原因有两个:对诺基亚的钟爱和对全键盘的不舍。可是用户的忠诚守候,并没有换来诺基亚的照顾,全新的LUMIA系列就此与QWERTY无缘,当时有人猜测WP系统不支持QWERTY全键盘,但戴尔的Venue Pro彻底粉碎了这个谣言。

  作为已经不是王者而是追赶者的诺基亚,应该珍惜这部分用户,因为他们将是诺基亚复兴过程中一个宝贵的初始力量,因为他们忠诚于这个品牌,为什么?因为被诺基亚培养出了习惯,如果诺基亚能将这种习惯与LUMIA相结合,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购买,愿意跟随诺基亚进入新的WP世界(包括笔者在内),而这样的用户群体会有效提高诺基亚LUMIA用户群的初始积累,虽然最终的复兴成败在于吸引更多的用户进来,并且更取决于WP系统本身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诺基亚需要更多的初始用户,来加大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份量,而诺基亚培养出来的塞班+QWERTY忠诚用户就是这样的力量——塞班是基于应用层面的体验,QWERTY则是物理键盘体验,一软一硬覆盖着两类用户群。按理,诺基亚完全可以借塞班延缓自己的下滑趋势,并趁机将原有的用户平滑的导入WP的环境里,QWERTY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桥梁,但诺基亚义都绝情的抛弃了,从而也让自己的复兴之路走得愈发艰难。

肩负诺基亚复兴重任的LUMIA系列,完全的、决绝的抛弃了所有传统,隔绝了历史积累,也让自己的发展之路变得单一而艰难,MeeGO时代的“不跟随”基因已经荡然无存,我很想问问诺基亚,在每一代LUMIA产品线中,推出一款中低端定位的QWERTY手机,你会死吗?

  总而言之,昔日的手机之王在面对挫败时,以一种果断的自绝方式,孤注一掷地重新上路。它没有清晰的理清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又是什么,什么是市场的需求,什么又是诺基亚独有的用户需求?它没有将自己出色的基因传承下来,与新兴的技术相结合,而是像变性人一样,以另一种姿态开始新生。这无异于白手起家。但是当诺基亚放弃历史传承的时候,也将让越来越多的忠诚用户出走,如果这对于诺基亚无所谓,那么我也只能在此祝愿它未来能一路走好,但我总觉得它“亢龙有悔”的机率越来越大……

中庸之道与“畏首畏尾”

  相比诺基亚,另一个昔日的QWERTY手机的领导品牌黑莓(Black Berry)则要“中庸”得多,在最新发布的基于黑莓10操作系统的手机中,就体现出了对老用户的照顾。在黑莓10手机正式亮相前,它就再三强调不会抛弃QWERTY的设计,到最后果然兑现。而在新手机发布之际,从黑莓的拥趸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对全触屏版的Z10和QWERTY版的Q10的关注度似乎不相上下,后者甚至更高。我认为,至少在初始用户积累方面,黑莓比诺基亚要更聪明。我当初甚至都想买一台Q10,但可惜它最终的设计大出我的意料,这才转向挑选Android的QWERTY手机,而这也引出了我接着要说的话题……那就是在中庸之道里的如何平衡历史与未来的问题。

新一代黑莓10手机,右边的Q10明显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保护了黑莓QWERTY死忠们的需求,也将使黑莓的复兴之路的起点更好,当然,它更多的是促进黑莓10手机完成初始用户的积累,能否复兴成功还取决于黑莓10系统本身

  笔者完全支持黑莓开发Q10的作法,但笔者之所以没有等黑莓Q10,就在于黑莓有些保守,它想把触屏与QWERTY完美的结合,但做得不够彻底,并没有做到很好的平衡。在Q10的身上,将传统的QWERTY的特色很好的保留,但没有体现出触屏的优势,因为QWERTY+触屏设计的黑莓手机现在就有,只不过不是黑莓10系统,因此本质上讲与诺基亚E6的情况相当。但现在E6基本上销声匿迹,而E63还在大卖特卖,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在很多黑莓论坛里,Q10让莓友们纠结的最大问题就是屏幕太小……好不容易等到黑莓10了,怎么还和以前一样呢?

  事实上,当初笔者在对诺基亚失望之后开始关注黑莓10手机时,就是因为业界对其的预测,当初打动我的是几个概念设计,相比之下这些概念设计似乎要更理想一些,而且我相信这些概念设计肯定出自黑莓的粉丝之手,在他们的设计中,基本没有现在Q10的形态,可见他们的预期与黑莓最终的设计是有很大差距的。

黑莓10+QWERTY键盘设计的概念图之一(滑盖版),也是让笔者心动的设计,如果LUMIA有这样的产品,我肯定买一台

另一个黑莓10+QWERTY的手机概念设计(转屏版),也相当不错

  归根结底,黑莓10手机体现出了黑莓自身的承上启下发展理念,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些“畏首畏尾”,其实像笔者在内的很多忠实的QWERTY用户,并不是没有用过全触屏手机,正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QWERTY用户并不反对触屏,但反感鸡肋般的融合,到最后谁更物美价廉,谁更占优,倒霉的只能是新品。笔者的E6在丢失后,也没再想买一台,原因就是如此。但黑莓的做法似乎认为传统的黑莓用户没用过大屏手机,仍然喜欢的只是QWERTY键盘,那你出Z10干什么呢?我相信,如果黑莓Q10按照粉丝们的概念设计,不管操作系统怎样,不管生态环境怎样,都会更受欢迎,也将会为黑莓10带来更多的初始用户,这对其日后的可能复兴肯定是有帮助的。

  另一个在中庸之道下“畏首畏尾”的典型则是微软的Windows 8。在苹果说要出手机,微软嘲笑过,苹果说进军平板电脑时,微软冷笑过,但如今,据高通的数据,微软操作系统在IT设备上的占有率从最高超过90%,降至20%左右,暂且不说这个数据的精准性,现实已经能让人感受到,在新兴的用户端平台方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微软几乎没有影响力了。而就在此时,Windows 8携触屏操作的特色出世了。

  如果说黑莓Q10更多兼顾了传统,而在融合未来(触屏)方面顾虑重重,那么Windows 8则更多的照顾了未来的触屏操作,而在保留传统方面不够彻底,过多的纠结于两者交合的部分,并没有通过松耦合方式来实现两者完美的融合,从而导致了现在怨声载道,前景悲观的局面。

Windows 8走在正确的操作融合的道路上,但怎么融合?由于过于纠结于两种操作方式的交结,它并没有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其实将两种操作界面更彻底的分开,也许是更好的办法

  假如将诺基亚做的举措定义为有点“过”,那么黑莓与微软则做得的些“不及”,都在过犹不及的范畴之内。有人可能会疑问,Windows 8还不激进?将触屏与传统操作相结合,结果搞得不伦不类,这不是“过”是什么?然而,我认为微软还应该得更“过”一些,正因为微软的“畏首畏尾”,才有了现在的Windows 8。

  首先强调一点,我个人非常赞同Windows将触屏操作融合进来,这是大势所趋,我也赞同未来Windows一统三屏(手机、平板、PC)或四屏(TV)的理念,但微软走的第一步就明显有些犹豫不决——两边都想顾及,但都没有彻底的顾及,最终是两种操作界面非常纠结的粘在一起,让习惯了触屏的用户不适,也让习惯传统界面的用户骂街,比如最著名的“开始”按钮。相对的,它对于全新的用户来说可能比较适应,可对于老用户大多是一场灾难。但Windows 8的流行不需要老用户的支持吗?这与诺基亚、黑莓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

  为什么Windows 8不能在安装时自动识别PC的类型(是否有触屏),智能询问用户所需要的界面是传统的Start还Metro UI?为什么不能提供一个切换的设置,让用户在传统界面与瓷片界面之间进行自主的、彻底的切换?为什么非要把两种操作习惯融合在一起,设计那么繁杂的管理界面?

  我相信,如果将传统的界面与Metro界面彻底分开,让用户在享受完整与熟悉的操作环境的同时,留给他们探索未来触屏应用体验的自由,那么Windows 8的境遇就会大不一样。比如我现在的电脑就是很传统的PC,现在我如果买了一套Windows 8,我只需要传统的类似于Windows 7的Start界面,未来我换成带触屏的电脑,等我需要时再切换成触屏的界面与模式即可,那时我再决定是否可以让两种界面混合使用……

总结:小心自以为是的“中庸之道”

  微软的Windows 8与诺基亚的LUMIA、黑莓的Z10、Q10一样,都是有重大使命的产品,它们将影响这些昔日的巨头们未来的发展走向,是再度辉煌还是就此没落,这三家公司都已经没有太多的家底与战略防守纵深供挥霍了。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也看到了相应的不同策略。相较而言,诺基亚属于激进一派,走的每一步都很值得商榷,是明显的“矫枉过正”的典型,黑莓与微软稍好些,至少给人的感觉方向更正确,可随后的表现又有些简单、保守,让人觉得“畏首畏尾”。而从他们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些大公司的一种独特的气质——自以为是。

  这三家公司都是老牌的公司了,而且所干的这些事都不是跨界,都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因此我认为它们是符合遵守中庸之道原则的群体。所以按理他们所做的决定,也应该是他们认为合适的“中庸之道”。不过,自以为是让这种“中庸”产生了某种偏差。

  很多公司都会把“满足客户的需求”挂在嘴上,“倾听客户的想法”是他们秉承的成功之道,可事实上为什么相关的决策与产品出来后会受到很多质疑?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听取市场的声音,因为他们都是有原始积累的企业,这种积累的影响非常深远,它其实也造就了企业的成长环境,你如果强力的脱离这种环境与用户习惯,所受到的反制也会同样的剧烈。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强调转型,但我也再三强调越悠久的公司就好慎之又慎,在行业进而扎根越深越是如此,看看惠普当初要出售PC部门的想法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就再清楚不过了。

  有人会问,苹果为什么没事?因为它所取得辉煌成功的领域都是它新进的领域,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傲视群雄,并迅速建立了自己风格的市场领地,iPod、iPhone、iPad均是如此。但看看它传统的Mac电脑,又有很大的起色吗?显然没有,甚至比微软更为保守,不敢跨出触屏融合的一步,我相信苹果是想这么做的,只是还没想好怎么做,至少不能像微软现在这么做。苹果可以在设计手机时大胆创新,但在Mac电脑方面就会要小心得多,因为手机方面苹果没有积累,在Mac则有很深的用户基础,不敢乱动。所以,那些在本行业有长久历史的企业,请扪心自问,你们是否真的在倾听用户的心声?当你在行业里的优势受到剧烈的冲击时,是盲目的自我否定,还是会前怕狼后怕虎的纠结与犹豫?其实,<>充分的吸收对手的优点,尊重市场的新需求,倾听老用户的心声,在此基础上再制定自己的反击战略,才会最大限度避免日后步入自以为是的尴尬境地。如果能足够倾听老用户的呼声,我相信诺基亚会推出WP+QWERTY的手机,如果能有足够关注试用者的呼声(在我印象中,从测试版出现开始,就对这种混合的操作界面吐槽凶猛),我相信Windows 8不会像现在这样,如果能虚心询问市场的看法,黑莓至少会在Q10的设计上更大胆。但现在没有这些如果,那么未来即使暗淡也不要怪用户了——在责怪用户不给力的时候,有多少厂商会想过你们关注老用户了吗?都以为自己是乔教主吗?可惜世上不全是苹果Style的信徙!

  当人们不需要胶卷时,柯达即使霸占了整个胶卷行业也没有意义——其实与柯达相比,诺基亚与微软当前应对未来的态度是相当积极的,但最终让柯达走上不归路的根源并不是保守,而是“自以为是”——总相信自己是对的,用户都得听我的。这种心态能导致保守,也能导致激进,最终都会将公司带向消亡。那么谁会是下一个柯达?我相信,自以为是的公司都有可能……相较之下,我目前最为欣赏的是英特尔的做法,面对ARM的冲击,它没有盲目的自我否定,而是尽力借助自己的TICK-TOCK战略在制程与核心架构方面,全力向低功耗领域调整,同时借助x86行业深厚的积累,来回击ARM,这其中x86的历史对于英特尔更多的是一个有利的竞争优势而不是负担

  但是,有着辉煌历史的公司都会有自以为是的毛病,只是或大或小而已,苹果也不例外,可它现在有深厚的自以为是的资本,反之留给微软、诺基亚与黑莓的时间并不多了。不过,如果能很好的控制住自以为是的心态也没有问题,比如x86的老大英特尔,在面对ARM的冲击时的表现就可圈可点。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诺基亚继续单一的操作系统路线与单一的手机设计;黑莓Q10再三推后上市日期,原因在于黑莓显然低估了QWERTY死忠们的热情,为保证供货不出问题,只好推迟上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谓的错过了先发时机;微软坚称Windows 8优秀,卖得不好是OEM伙伴的问题,同时将零售价格恢复至上千元,最近又宣布了Office 2013的单机授权机制,敢这么做,是明显的依仗自己的霸主地位,让用户就范。但是,如果哪天大家从微软不占优的个人终端平台上习惯了非Windows操作,逼迫办公环境向非Office平台转移,当人们不再需要Windows与Office的时候,微软会不会就是下一个柯达呢?

  其实,当今的每个领袖企业都有可能是未来的“柯达”,包括如日中天的苹果,如果“中庸之道,过犹不及”是他们发展过程中不断敲响的警钟,那么“自以为是”就是让它们成为未来柯达的加速剂……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谁会是下一个“自以为是”的牺牲者!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