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数据中心的时代变迁

2014-04-16 16:52:17   作者:   来源:互联网周刊   评论:0  点击:


  对于云计算布下重兵的并非只有亚马逊、阿里巴巴两家,事实上如今整个IT产业都在向着这一方向聚集。IBM,这个在新旧技术交替中每每能把握住技术脉搏的百年企业,在2013年以20亿美元收购了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SoftLayer,并且将自身原有公共云服务SCE (Smart Cloud Enterprise)迁移至SoftLayer。IBM还宣布将在SoftLayer的13家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投入巨资在全球范围建立40个基于SoftLayer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加上IBM本身的PaaS和SaaS服务,其在云端发力的意图尽显。

  再看微软,有关谁将接任鲍尔默的猜想如今也已有了答案,领导过Bing搜索引擎、SQL Server数据库和Azure云计算业务的萨提亚·纳德拉成了微软新任CEO。在2月4日就职演讲中,纳德拉就提到微软未来的定位是设备和服务公司,而不是一家软件公司。此前他在媒体采访中也曾经谈到,“云服务、大数据不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可见云服务在微软未来业务发展中的将占份量。微软在公有云方面也加紧了全球布局,通过与世纪互联合作,微软公有云Windows Azure在去年落地国内,并已于本月宣布正式投入了商用。

  对于云计算,与纳德拉持相同观点的不在少数,这其中就包括谷歌副总裁霍尔泽,这位谷歌网络基础架构的主要负责人表示:“公共云计算市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已经变得非常明朗。”今年1月,霍尔泽在一份谷歌内部备忘录中,阐述了他领导的团队以及整个谷歌的全新发展方向,他写到:“我们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拓展这一新领域。每个开发者都想依托于云计算服务,而我们有责任提供这样的服务。”

  事实上,我们所能想到的服务器、企业软件、存储厂商,没有一家不在提及云计算,不是提供面向云应用的软硬件产品和方案,就是提供公有云服务,生怕赶不上云计算这趟快行的列车。据Gartner预测,云市场到2015年将达2500亿美元,而目前企业的整体IT支出在2013年预计达3.8万亿,云计算仅占整体IT支出的6.8%,巨大的市场空间激发了IT企业在云应用方面的布局。

  在吴晔来看,云计算的出现既是供需双方共同需求的体现,也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必然。从SUN提出“网络即电脑”(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IT技术已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不论是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的性能,网络应用的完善成熟,还是技术团队所积累的对于软件、硬件资源的整合能力,都已经为通过网络进行IT交付做好了准备。让IT资源向着更能被充分利用、减少社会总体成本支出的方向发展,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至于这种发展的必然为何是“云计算”而不是其他,实际上也有很好的解释,在IT领域,创造词汇永远比创造技术来得更快,将这种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分布计算能力的技术和模式概括为“云计算”,完全是一种巧合。

  云—企业数据中心的归宿?

  在云计算是否代表未来这一问题上,技术厂商由于有利益方面的诉求,因而他们的言论还不足为信。作为用户,他们又对于云计算有着什么样的体会呢?

  吴晔在与移动互联企业接触中,深深体会到这个富有超前意识,具有挑战精神的群体,对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敏锐洞察力。移动互联创业者们追求的是以技术手段为人们展现最完美、最新鲜的体验,与一般的企业相比,他们对于IT技术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也更乐于尝试运用最新的IT技术。

  陈昕烨是一位投身于APP开发较早的创业者,可以实现群组笔记功能的“轻笔记”就是他的作品,吴晔在与他的交流中得知,这款APP不仅向用户提供“个人云”服务,APP自身的开发和运营中也尝试使用了公有云服务。

  作为国内较早试用公有云服务的用户,陈昕烨对于云的评价相对正面,他认为在业务起步时,公有云不仅可以快速交付,同时相比自建IT平台也更为经济。不过他也认为,当企业的IT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自建IT的总体成本与购买云服务相差不多时,自建IT平台还是首选。事实上“轻笔记”的主体功能如今就运行在自建的平台上,陈昕烨坦承这样做并非是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不及自建,而是觉得当企业的底层数据量足够大时,将会导致迁移不便,他顾虑这会让用户在与云服务商的价格谈判中处于劣势,导致日后IT成本再难以压缩。

  吴晔也曾和自己单位的IT经理探讨过云计算相关问题。作为以内容提供为主的网站应用来说,对服务器数量要求较大,但对网络线路出口数及带宽并没有太高要求。但通常托管机房采用机柜与线路资源整体打包的报价模式,带宽资源导致了部分成本的浪费。如果采购云服务,所有资源按量收费,显然会有助于降低成本。

  在被问及公司IT是否有向公有云端迁移的打算时,IT经理持否定的态度。目前公司大量自购设备仍未达到报废程度,另外目前公有云市场竞争还不充分,所以公司对于云应用还处于观望阶段。IT经理也表示,如果是新成立公司,或有大批机器已有必要更换,那的确应该考虑向云端迁移了。

  在吴晔的印象中,如果说一颗药丸能包治百病,那百分之百是江湖术士的疯话。一项投入实际运用不足十年,其成熟仍需时日的雕琢。事实上,在国内云服务市场就发生过丢失客户数据,以及因异常原因导致的服务中断等问题。云计算的安全性、可靠性等现在仍是让企业用户有所顾虑的问题。

  IBM的下一代技术官兼总经理Daniel Sabbah曾指出,云计算虽然是当下热点,但整体还处于早期阶段,仍在实践中,其对于用户及整个IT世界产生革命性影响才刚刚开始。现在的情况是已有系统正在保证世界的平稳运行,另一方面新世界刚刚到来(此处的新世界是指互联网企业所谈论的云计算等新的IT应用),仍然需要探索,离成熟还差得远,最重要的是它成熟起来时,也并未见得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搬到这个模式上。

  实际上,用户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尽管云服务提供商在努力适应用户的需求,但是企业IT环境却非常复杂,应用负载多种多样,有很多应用需要的是定制化的IT,固定的云服务方案仍难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而从企业用户的角度来看,如何为业务发展提供最佳的IT支持才是最值得考虑的,至于IT采用的是传统数据中心形式还是云服务方式,这又有什么不同呢?IT的实现方式并不重要,适合企业自身的才是最好的。

  IT未来将向何方

  当很多人还在纠结于数据中心与云谁会代表未来时,其实已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假想概念的辩题中。当亚马逊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务时,绝对不会想到云概念能够被演绎得如此精彩。从众多面向数据中心提供产品的IT厂商,将原有产品归类于适用于云端的设备,就可以看出EC2出现之前的这些数据中心与云的关系原来竟是如此紧密。

  对于目前的IT现状,Daniel Sabbah的说法非常形象,“这就好似新旧两个世界,旧世界是传统的IT交付环境,也就是私有云,而新世界是全新的公有云计算环境,但是当下,是处于第三个世界,一个交融的时代,也就是混合云时代。”

  在吴晔看来,IT是一个常变常新的过程,从它伴随到人们身边起,就从未停止过变革的脚步,从产品形态的变化,产品功能的完善,与其他领域技术的融合,应用模式的演变,在不同层面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改变。云计算的出现仅仅只是IT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时点。

  人类创造了IT,也在主导着它的发展。在IT的演变进程中,正是人类对于IT的期待,在赋予着IT不同的内涵,驱动着IT形态的演化。在不同时期,我们对于IT的期望不同,也造就了IT千差万别的形态。在计算机诞生之时,人们对于它的期待是它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法实现计算。当这个愿望得到满足,很快人们将兴趣转移到如何让它更快、更易用、更省电、更小巧的愿望上去。正是人类不断调整的愿望,在为IT指明着发展的方向。

  智慧IT才是未来

  在人类改造IT的同时,IT也在时刻改变着人类,它在回馈给我们预期的内容之外,又在一次次向人们灌输着“思维可以创造一切”的理念,鼓励着人们大胆的预想。人的智慧在IT技术的支持下不断提升,IT技术也在不断被人赋予更多的“智慧”。

  网际现在流传着一部名为《成为你》的微电影,这部出自IBM的短片无疑也代表了蓝色巨人对于IT未来的思考。故事讲述了一个以智慧改变世界为职业的程序员,在移动应用、社交商务、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智慧城市这些在真实世界中已有技术的帮助下,经历的一段别样人生体验。情景的编排者似乎在向观众传达一种观点,也就是软件可以定义世界,智慧改变着人类的生活。

  不论是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还是IBM的沃森智能语义分析系统,这些技术的每一次出现,无不超出吴晔的想象。IT一直以来都是由人来主导和引领,按照人的意志去完成既定的任务。但是当IT系统能够利用统计模型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对未来的判断时,似乎“智慧”已经不完全为人类所特有,也许会有一天,IT将不再只是按人的意志去简单重复的工作,还可能成为你意见的赞同者或反对者。事实证明,IT已经正在从解放劳动力的基础上,向着智能的方向上全力迈进。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