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主导或看客: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战略迷局

2014-09-03 13:37:28   作者:刘自强   来源:科技杂谈   评论:0  点击:


  三、“机制问题”分散运营商对业务战略的关注

  按照“历史就是反向的未来学”这一观点,要洞悉未来,我们得看看运营商曾经经历过的过去。为了更好的理解并更符合事实(也不会涉及商业机密),笔者尽量以企业领导“长时期的公开表达某一观点”作为战略核心体现,而不是某一会议上针对某一具体领域的发布。

  以中国移动为例,以三任最高领导人为时间分割,过去的十多年来,中国移动提出了三个战略目标,分别是2004年(含当年)以前的“业务与服务双领先”,2004-2011年的“大象快跑”,2012年以后的“三篇文章(战略转型、改革创新、廉洁健康)”。很显然,前两者更关注业务,后者更侧重管理。2004年以前关注的是移动通信行业的领先地位,2004-2011关注的是庞大有机体的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明确了三项战略举措,分别是“新用户,新话务,新业务”,以至于在2010年后增长乏力的时,把三项战略举措进一步扩充为“新用户,新话务,新业务,新模式,新领域”,力求从新模式、新领域方面创新,继续实现“大象快跑”的增长目标,由此可见战略的影响真真切切,无比巨大。而这一切在12年后已经不再提及了,业务举措变成了“存量经营、流量经营、集客经营”,这些业务举措与“三篇文章”的管理要求本质上是相互独立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前几年审计部门说中国移动存在管理问题,因为战略的“心”不在管理上;也能解释近两年来业务为什么困难,因为战略的“心”不在业务上。

  什么不把战略的“心”放在业务上昵?是对通信业行业增长瓶颈的间接承认,还是最高领导人绩效考核目标有调整?这个问题最直接、准确的答案应该由企业负责人来给出。但从个人角度判断,这些都不是理由,第一,任何企业都不会放松对增长的要求,在增长的要求下,主业不增长,总会找到辅业的增长途径。第二,国资委对中国移动的考核永远也不会减少经营业绩要求。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来自企业管理层的这样一个判断“管理机制问题是制约公司未来发展的第一因素”。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产业或实体具有不同节奏的心跳速度,也就是不同产业或实体固有的自身发展变化周期,心跳速度体现在技术创新、市场占有、系统建设、品牌效应等方面。比如心跳速度最快的当属用户,前一秒一次关键时刻的体验不好,下一秒就马上摒弃不用。其次是互联网应用,均按天为周期不断地优化调整,不断地弥补各项问题并发掘用户的潜在偏好。再次是应用平台,支撑互联网应用的平台,比如APPStore、操作系统等,基本按月或半年进行更新调整,版本升级。再之后是通信设备商,运营商也在此范畴,基本上是按年进行调整。比如去年3G终端高速发展,今年4G商用后,3G终端的大量库存给不少厂商产生巨大压力,因为超出产业心跳速度是很不容易的。然而芯片元器件厂商变化周期就更长,一个决策失误有可能致命。通信行业之外的飞机制造、铁路建设都是如此。

  心跳速度有个规律,简称第一定律,那就是“心跳速度越快,发展变化越快,而优势控制越短”。第一定律让那些现有的互联网巨头忐忑不安,因为现在的成功很可能在某次不经意间变成失败,为了避免这一定律起作用,纷纷布局、并购,力求延长优势控制时间。

  心跳速度还有个规律,简称第二定律(笔者自己的理解),那就是“不同产业之间竞争的时候,心跳速度慢的产业一定会被淘汰”。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互联网与通信也之间有一区隔线,各安其位。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尤其4G使得两者完全融合之后,通信业与互联网业之间界限完全模糊。按照移动互联网的行业特征“总体看起来一片蓝海,但每个个体都是你死我活的红海”,如果还按照通信业的心跳速度与参与移动互联网竞争,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不是运营商不想快速参与移动互联网的盛宴当中,实质上前期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在实践中碰到这样一个难题“产品体验与反应速度跟不上潮流要求”,机制问题是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因素。这也正是三篇文章中的“战略转型、改革创新”内涵之所在。也解释了为何近几年运营商成立各“专业公司”(包含近期新媒体公司),也解释中国电信“易信”在混合所有制上的探索。

  是否成立专业公司就能很好的解决“机制”问题呢?是否将“国有”更改为“混合所有”就能药到病除呢?

  不尽然。机制问题不仅在国有运营商中存在,在一切大企业中均会存在,只是大型国企表现得更为突出。当产品经理、运营经理等各项一线经理未能赋予合适的权利(或激励)并直接对最终用户与结果承担责任的时候,该问题始终存在。在不解决机制问题的前提下,任何战略在移动互联网的竞争环境下均难得到及时、准确、完整的执行,都是空谈。

  问题是,我们要花多长时间完成之一转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留够了时间窗口吗?

  四、战略演进路径不清晰影响目标的达成

  要清晰的理解并明确路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我们真能看到三五年后的世界和自己,那完全可以创业,再造类似“BAT”的巨头,因为李彦宏自己说过,最多只能看清也力争能够看清未来一到两年的情况。

  当然,这并不妨碍从事后诸葛的角度去研讨。让我们逐一看看几个战略目标的理解与演进路径。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