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大连高新区年内将建成国内首个外包千亿产业群

2012-10-19 14:48:25   作者:   来源:半岛晨报    评论:0  点击: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高新区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了解到,前三季度,高新区的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导特色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收入实现868.3亿元,出口创汇20.4亿美元。大连高新区年内建成全国第一个软件和服务外包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端倪初显。

高新区软件外包从业人员达10万

早晨7时,家住中山区的女孩金英爱发动车子驶出小区。金英爱毕业两年,如今在高新区内的IBM公司工作,从事软件服务外包行业,来到公司尚未满一年。

周一的早高峰让道路显得有些拥挤,离家20多公里的上班路程在这座城市算是比较远了,但金英爱对自己的工作挺满意。“朝阳产业”、“低碳经济”这样的形容词在她的脑海里还显得笼统,但公司现在的工作环境和整个高新区的工作氛围,让她觉得这份工作可以长久地做下去,并且很有发展。

像金英爱这样刚刚毕业不久来到高新区工作的年轻人很多。他们大多是看中了这里优美的环境和密集的工作机遇,还有就是相对让自己满意的薪酬。

据统计,高新区目前的人口20余万人,从业人员12.6万人。这其中,从事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的总数达到960家,从业人员10万人,实现销售收入760亿元,出口创汇达25亿美元。

每年2亿元 高新区为软件高端人才筑“放心巢”

高新区最宝贵的资源是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和一整套人才培育、吸引、使用机制。目前,大连高新区拥有各类人才13万余人,其中软件人才超过10万人,中央“千人计划”人才13名,“海创工程”人才26名,省市优秀专家、大连市领军人才近百名,海外留学人才1800余人。已举办13届的大连海创周在软件信息服务、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视听等高新技术领域都成就斐然,部分创业者还成了行业或者领域的领军人才。高新区内,由海外学子创办的科技企业已达600余家,占高新区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50%。高新区1/3的生物医药企业、30%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都由海归学子创办,高新区一半以上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是海外学子携带归国的科研成果。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发放各项奖励资金3.6亿元、各类补贴近千万元,惠及4万余人。今后,大连高新区每年将投入不少于2亿元用于落实软件高级人才奖励、安家补贴和人才住房等优惠政策。

三年增百亿 集成电路设计基地为智能手机造“芯”

63岁的老大连人徐春英家住沙河口区孙家沟,在她印象里,10多年前一片叫做“由家村”的棚户区,到处是低矮的临时房屋,里面有上百家小企业和数以千计的外来人员,脏、乱、差是当时的真实反映。谁也想不到,这里未来将成为全国第一个软件和服务外包的“千亿级航母”,7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争相落户。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大连高新区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为主的特色企业已达1500多家,其中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已达13家,拥有东软、华信、海辉3家连续7年蝉联全国出口前三名的本土企业,IBM、埃森哲等70余家世界500强软件企业项目在这里生根开花,具备了向千亿产业集群迈进的坚实基础。

近日,东北地区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落户高新区,该基地将为发展智能手机、汽车电子、LED等高端设计产业提供强大专业技术支持,预计三年内将在高新区新增100亿元的产业规模。

全年产业规模将达1154亿

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4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9.7亿元,同比增长2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84亿元,同比增长40.2%。

据统计,前三季度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收入已完成全年指标的75.2%,预计全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154亿元,可达到“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

前三季度,高新区的特色主导产业持续保持迅猛增长态势。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中,重点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推动了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IBM、爱立信、海辉软件等企业销售收入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华信计算机公司总人数突破6000人。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