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前期试点2013年初启动 小城镇何以大智慧

2012-11-22 09:15:45   作者:   来源:通信产业网   评论:0  点击:


  根据规划,首批智慧城镇试点将在2013年初正式启动。这也意味着,在目前全国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队伍中,将出现首批“小兄弟”,与智慧城市建设相比,智慧城镇建设在基础设施规划、规模大小、资源支持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各方面的硬件来看,大城市明显优于中小城市、城镇、城区,大城市中完善的基础设施、庞大的规模及资源对企业而言,有绝对的吸引力,比如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三大运营商利用自身在当地的强大优势,更倾向于选择由城市向城区、城镇的“扩张”,逐步实现有整合性的“智慧化”。那么智慧城镇的建设又将何去何从呢?本报记者采访到四位相关人士,将从标准、部署、可复制性、商业机会四个方面对此命题进行解读。

  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新鲜出炉”的智慧城市、城区、城镇而言,树立标准当是首要任务。虽说欧洲在此方面仅早于我国一年的时间,但毕竟先行者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另外,依据城市信息化前两个阶段(数字城市、无线城市)的铺垫,自身也有所体悟。归纳两方面的内容,提炼出新的标准,而后再摸索中,不断地修正偏差,方成正果。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规划部部长万碧玉:在共标准前提下兼顾特色

  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智慧城市/城镇的建设必须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不管是无线城市、数字城市还是智慧城市/城镇,都是从时代进步中不断发展、不断提炼出来的。智慧城市并不是突然凭空出现的概念,它是在城镇化、两化融合五化并举背景下,在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条件下提出的,可以说是无线城市、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城镇的标准可以吸纳延续其他建设标准的部分相关内容,并进行修订扩充。智慧城市/城镇的建设标准以顶层设计框架为蓝本,考虑基础、数据、平台、业务、运营及安全等方面。同时城市/城镇考虑自身的特殊性,在地域、产业、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共性标准的前提下,围绕自身功能定位,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智慧城市”。

  可复制性

  按照规划,我国首批将推行15个城市、城区、城镇作为智慧城镇试点。全国众多地区都争相申请成为试点,目前选定工作尚未完成。对此,国家慎之又慎,因为这15个试点将会成为可参照的模板,并提供给全国多层次、立体化的智慧城镇模式。不言而喻,15个试点将会是遍布全国,又各具典型性的城市(城区、城镇)。那么这些智慧城镇应当具备什么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复制其模式又有怎样的意义?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宋俊德:批量推广意义巨大

  15个智慧城镇的试点由政府组织的相关领导和专家组共同选定,接着让当地政府配合发展,然后国家相关部门、专家来验收,只有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城镇,才能作为合格者,随即国家就给予“智慧城镇”的牌照。若是试点建设取得了成功,国家便会以此为参照,进行推广,类似于典型复制,例如产业型城镇、旅游型城镇、环保经济型等。各个试点有其共性,但也会根据自身特色制定相应的发展方向。专家组成员会随着团队来到各个试点,听取当地政府对于发展建设的意见,再进行商讨给出相应的建议。我国有两万多个城镇,假如其中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城镇能以此为模板发展起来,这对于国家的经济腾飞有质的贡献,因此智慧城镇试点的意义极为重大。

  部署

  智慧城市是一个受统一智慧大脑指挥的巨型系统。运营商无疑在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从最初的布局,再到实际建设,乃至后期运营服务,环环相扣,运营商都参与其中。“明确的解决方案”加“适合的数字系统”则是其核心。智慧城镇从本质上区别于智慧城市,作为策划者与执行者的运营商在对待智慧城镇部署的时候,是否会因为规模、资源、基础设施的不同而“因地制宜”,还是更倾向于把试点城镇、城区的建设规划整合到城市的统一部署上?

  数字天堂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王安:城镇建设应延续城市部署

  相较城市而言,城镇、区县政府的管理还会更弱,这会导致许多执行、实施上的问题,而且城市的集中管理应该会越来越强。在厂商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哪怕是在城区、城镇,我们也更宁愿跟其所属城市的市级单位交流协商,毕竟上级单位更加有效率,应用系统和服务系统也能更具统一性,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后期的改动,更利于运营服务。另外,作为城市居民也好,城镇(区)居民也罢,大家所希望的是一个便利的生活环境,尽力去简化各种步骤,建设智慧城市(区、镇)同样也有这方面诉求,方案厂商没必要把城市和城镇的建设区别。

  商业机会

  有人认为城镇、城区因其固有的硬件限制,在起跑线上,便远远落后与大城市,对于企业而言,吸引力明显不够,对于人才也缺乏诱惑力,自然而然对其前景并不看好。但也有人认为,城镇虽然小、经济相对落后,但是却比城市有更好的自然环境,更少的交通问题,只有这样的“白纸”,才能在上面画出最美的“图画”,创造更好的商业环境。“智慧城镇”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试点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已经入驻参与建设,自然希望分得一杯羹,而还有部分公司仍旧从旁观望,难以抉择,不断在问:其中的商业潜力到底有多大?

  赛迪顾问城市信息化资讯中心常务副总郭慧鹏:看好长远商业机会

  郭慧鹏向记者表示,相对于建设和运维规模更加庞大的大型城市,智慧城镇的商业机会目前来看虽然更小,吸引力暂时更弱,但由于中国城镇的基数庞大,后续发展的空间更大,因此,智慧城镇的商业机会不应该被忽视,厂商也不会忽略这块“蛋糕”。郭慧鹏同时强调,目前正处于智慧城镇规划的初级阶段,鉴于中国小型城市和城镇在基础网络建设的不足,因此,在智慧城镇战略前期,电信运营商作为智慧城镇建设传输层上的重要主体,商业机会巨大。“没有便捷高效的网络,信息无法获取和传输。”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