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七个问题,厘清“微信收费”始末

2013-04-07 13:11:36   作者:王云辉   来源:财经国家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第五、如果腾讯“被收费”,用户会不会也“被收费”?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从经济学上来讲,企业的成本增加后,必然会转嫁给用户,才能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所以从总量来看,如果被收费,腾讯要么降低自己的利润率,要么只能增加向用户的收费。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逻辑。

  不过,绝大多数的微信用户,是不可能感受到这个变化的。

  中国当前恶劣的互联网竞争环境,决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必然处于“伪免费模式”横行天下的局面。

  所谓“伪免费模式”,即向用户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同时销售各种增值服务包,并以用户资源为商品,在其他的环节赚钱,比如广告、流量倒入等。在QQ时代的腾讯即是如此,未来微信也不会例外。

  说句半真半假的玩笑话,不用管其他任何理由,也不用看任何国内国外的案例,只要有一个周鸿祎在那虎视眈眈看着,马化腾哪还敢提收费?

  第六、腾讯给监管者出了道两难命题

  腾讯是怎么应对这件事的?
  
  中移动下错棋,让腾讯获得了3亿用户的舆论支持,但这并不是治本之道。

  因为只要腾讯的服务器还在运营商的机房里,还使用着运营商的网络,它就始终不能真正脱离运营商而生存。即使变成再强大的鲨鱼,依然离不开基础网络这片海水。
  
  所以,在今年两会上,马化腾提出,开放网络建设。

  这是直击底线的一着,但也给监管层出了难题。如果开放网络建设,整个国家的信息通信产业结构就可能受到冲击,国防、安全等领域也会面临更大风险,但如果不开放,移动互联网公司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越过运营商,以“免费的午餐”一寸一寸摧毁运营商的防线。

  那么,监管者应该怎么办?

  第七、政府不出手,事态将如何演变?

  在过去的很多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几家大企业争吵不休时,坐小板凳上喝茶看戏,坐等政府最后出手拍板定调。

  但可以看到的一个趋势是,政府的出手正越来越少——至少在通信和互联网领域是如此。因为政府已经越来越准确地把握到了自身的权力边界:除了对市场关键秩序的确立,以及对越过法律边界者的治裁,政府对市场干预越少,产业反而越健康。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在被所有网民痛骂的垄断行业中,两桶油、水、电等,提供给民众的产品都在涨价,只有通信是在逐年降价,而在互联网行业,免费为王更是一直没有任何改变。

  而在微信事件上,工信部部长苗圩的两句话值得咀嚼。

  一句话是,工信部正在“协调”各方,而不是我们已经熟悉的“正在研究如何处理”。

  另一句话是,“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解决”。

  显然,政府不准备“出手”。归根结底,这就是一个人要钱,一个人不给钱的商业问题,而且为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都有自己的委屈,也没有谁越过了法律与道德底线。既然这样,你们就自己商量去吧,我不管了。

  值得庆幸。至少我没有想到比这更好的政府处理方式。

  当然,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就是政府不出手的情况下,事态会如何演变?

  1、腾讯向运营商交费或许难以避免,差别只在于多少。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被放大的外部舆论走向,也将会成为双方讨价还价的砝码。

  2、天底下没有真正免费的蛋糕。微信商业化是必然趋势,运营商收不收费,微信都一样会商业化,区别只在于,在不同的成本情况下,它的价格方案可能会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仅此而已。

  3、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用户来说,微信基础的服务肯定还是会免费的,马化腾不会傻到收费,运营商更不会傻到逼马化腾收费。那些鼓噪“免费时代将结束”的人,要么不懂,要么就是黑。

  至于其他的变化,大抵都已无关大局。

  唯一的重要悬念,在于此次事件对于政策将带来多大的推动。

  比如网间结算,这个问题已经是“老大难”。
  
  比如民资进入电信的改革力度,而这,将是今年工信部的重要工作,但其深 度与广度,仍有待时间来观察。

  在最近,最有可能有新动态出现的场合,或许会在博鳌。4月7日在2013博鳌亚洲论坛的“移动互联:热点的冷思考”圆桌会议上,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与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将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