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寰宇之内,尽为我心—专访乐视TV梁军

2014-02-26 11:18:23   作者:吕峥    来源:《互联网周刊》    评论:0  点击:


  提案石沉大海。

  梁军却逐渐意识到,如果说工业时代有需求就有交易,那体验经济则告诉世人:只有当价值观产生共鸣,才会爆发井喷式的溢价。

  2011年底,当初次见到贾跃亭时,梁军对乐视一无所知。

  两次会面后,剑鸣匣中。

  所谓惺惺相惜,有时只因找到了共同的答案。

  比如,在一个坊间争说用户体验的时代,究竟什么才是好的用户体验?

  当你观察星巴克的座椅时,发现大部分椅子的靠背靠起来都很不舒服,属于典型的用户体验不好的设计。然而,这是一种故意为之的隐形策略,以驱赶那些长时间赖着不走的消费者。

  但几乎无人就此诟病星巴克。

  同理,当你试图从微博和论坛上了解超级电视时,会觉得乐视快完了,因为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嘲讽与谩骂。

  事实却恰恰相反,不到半年时间,超级电视的销量已突破30万,乐视盒子也逼近100万大关。

  看似矛盾,其实不难理解。

  传统企业的用户反馈来自渠道与售后,周期长、效率低。而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力则在于离客户近,近到几乎没有中间环节。

  以网站为例,通过后台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用户是被搜索引擎还是其它网站引导而来,可以清楚地知道用户打开了哪个网页、停留了多长时间、鼠标是否滚到页面底端,由此对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灵活调整。

  然而,用户需求千变万化,与之零距离接触,往往易生肘腋之变。

  一次,乐视的S50被用户拆解,照片传到网上,同另一款传统电视放一起对比,得出结论:S50的布线像蜘蛛网一样凌乱。

  于是赶紧召集人连夜修改。类似的事情多了,乐视TV上下达成共识:把硬件当艺术品来做。

  梁军经常对团队说:“成本压力都给我,你们先照最好的做出来。”

  问题是最好的标准在哪?

  乐视影业甄选剧本可以一改再改,因为内容无远弗届。但对乐视TV而言,设计固然永无止境,加工却有一个看得见的标杆。

  在去台湾前,无论贾跃亭还是梁军,都没想过同郭台铭的合作快到几乎一拍即合。

  郭台铭曾拒绝过小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互联网思维。事实上,在他看来,未来所有的屏都要靠云汇聚在一起。因此,他投资夏普十代线和奇美电子,准备打造所谓的“八屏一云”。

  可惜没有内容。

  人人都爱好故事,这跟你在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无关。对早在2011年就囤积了9万集电视剧和5000部电影的正版版权的乐视而言,最不缺的就是故事。

  等风来的乐视TV得到了鸿海的排他性合作,并接受了郭台铭对于乐视TV1.3亿元的投资参股提议,乐视超级电视的生产从此有了质和量的保障。

  逆风飞翔,飞得更高

  梁军用了大半年来适应新的工作节奏。

  8点下班属于正常时间,回家后处理完邮件,再在微信群讨论第二天的工作。有时一整天忙下来甚至顾不上吃饭。

  但这并不是最痛苦的。

  梁军在办公室

  对梁军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这是一场没有任何先例可资借鉴的赌博,只有不断试错,趟出血路。

  而摆在面前的首要难题,便近乎无解的悖论:工业时代的产品,硬件生产周期动辄八九个月,而互联网产品的特点是实时更新,不断迭代。如何把分明是方枘圆凿的两样东西拧在一起?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