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免费WiFi入口:互联网各巨头O2O角逐新战场

2014-06-10 09:34:38   作者:   来源:新浪科技   评论:0  点击:


  总体仍处于试探阶段

  作为O2O的又一个重要入口,不少业内人士将免费WiFi与此前的打车软件混战相提并论。但这一场战争,涉及的商家范围无疑要复杂和广泛得多。

  除树熊网络外,服务于银行营业厅、网吧等场所的海蜘蛛,也在与支付宝钱包团队接洽,有意加入全民免费WiFi计划。

  黄渊普认为,支付宝现在开始布局其实有一点晚,“这个市场任何人都做不到一家独大,只能在分散的市场里寻求更多的合作。”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大多数商家,更多持观望态度。一位大型连锁餐厅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免费WiFi带来客流不一定完全有效,“很多用户是到店后才对WiFi有需求,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带来客流。”

  他认为,目前餐厅已经全部布置好了免费WiFi,如果再更换其他厂家服务,意义并不是特别大。

  不过,大多数商家表示,目前的服务商都是付费合作的形式,如果互联网巨头能像补贴打车软件一样给予优惠甚至是免费,则更愿意与他们合作。

  对此,熊益斌表示,通过大数据计算,不仅为商家提供精准投放,还可能输出信用融资体系。这一措施或许能解决商户的两个痛点,一是怎么去吸引客流,二是解决企业如何快速发展和资金困境的问题。

  目前,这一服务还没有上线,腾讯与百度在线下的免费WiFi也尚未深入到用户身边。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草根创业者都嗅到了WiFi覆盖的巨大商业机会,都试图以“免费WiFi”的方式切入这一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但目前仍有不少问题待解,总体仍处于试探阶段。免费WiFi认证流程繁琐,安全隐患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用户,在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之前,想必各大巨头不会轻易下力气去推广。

  场景案例

  校园网WiFi存“玻璃门”商业模式待突破

  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公共场所,不要说免费WiFi,有线宽带的速率也离“宽带”甚远。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尚未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前提下,仅靠运营商出钱出力来构建良性的WiFi供给,既不现实也无法维持长久运营,外部市场层面的力量介入同样面临商业模式的难题,也许只有通过政府主导模式才能破解当下的困境。

  校园中的WiFi垄断现象

  以校园网这一场景的WiFi使用为例,猎豹移动的《全国高校校园网使用限制报告》显示,全国校园网的平均网速仅为2.68M。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范围内,2010年世界电信日开始,只有4M及以上的带宽才能被称为宽带。2.68M的平均网速仍属于窄带层面,导致上网需求强烈的学生群体依旧为 “网”发愁,成为中国“压抑的WiFi需求池”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除了网速慢外,校园内的WiFi环境还存在众多怪相。

  据了解,目前高校的网络建设多先由运营商出资,再经运营商自己或借助设备商出力,提供网络设备以及带宽支持,并主导校内的工程实施。网络建成后,学校和运营商会定期地分成结算学生缴费收入。学校承建方式即为学校主导,然后对外招标式选择运营商和设备商。

  在这个产业链中,学校是校园网的主导者,其次是电信运营商,学生用户几乎无话语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学生采访发现,目前多数学生会使用市场提供的免费WiFi软件,亦有同学使用技术手段突破校园网络客户端对路由器的限制,而校园网络运营商则会不断地强制升级客户端对免费WiFi软件进行封堵。

  “一物一号”也是校园网的另一个特点,即一个登陆账号只对应一台设备。这种一物一号以及禁止路由器使用的方式,通过人为设置门槛而增加了流量购买范围,从而推高了学生的流量使用成本。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不少校园网络运营商利用其垄断的市场地位,进行一些捆绑性的商业开发,例如要求学生购买并捆绑手机套餐,以便发送和接收动态短信指令。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分析道,校园是个特殊的WiFi使用场景,网络建设的投入成本较高,高校的宽带收费标准较市场价格却相对偏低。因此,运营商采取上述做法无不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防止学生打破既有的收费模式,甚至希望达到“每个学生都付钱”的目的。对学生而言,则希望能够利用共享来降低上网费用。这是运营商和学生用户之间相互博弈的表现。

  项立刚点出,运营商不该对校园采取过分市场化的运作手段,不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校园网运营思路,而是应针对高校学生上网时段较为集中的特点,积极加强网络建设和带宽支持。

  在采访中,一位匿名专家总结道,高校限制网络共享是学校的行政垄断和电信的商业垄断合二为一而形成的综合怪象。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