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虚拟运营商哭穷背后有赢家 10月或大范围放号

2014-09-04 10:20:42   作者:郑志辉   来源:新快报   评论:0  点击:


  自2014年5月初首个虚拟运营商开始放号至今,已过去近4个月时间,相关渠道的数据显示,目前170号段放号约23万个,这个数字不到基础运营商月增新用户的十分之一,其中相对较活跃的蜗牛移动、京东通信和阿里通信三家就占据了约七成份额。

  这样的成绩,表面来看,很难说得上“理想”,和公众对虚拟运营商这一通讯市场新“鲶鱼”的超高期望值也有很大落差。

  一些悲观的论调渐占上风,“按目前的表现来看,虚拟运营商必死无疑。”

  这样的看法是否太武断?还是业内心照不宣的共识?

  1、澄清:“鲶鱼效应”是误导

  2012年6月28日,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内地将扶持民营资本实质性进入基础电信领域,力争在移动通信试点业务方面推出一批民间示范企业,增添电信市场竞争活力。

  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正式向11家企业发放虚拟运营商牌照,通过虚拟运营商,消费者将能够获得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以外的电信服务,这也标志着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概括地说,工信部引入虚拟运营商,主要目的还是响应政府要求,在基础电信领域扶持民营资本的进入,以增加电信市场的活力,首先在移动通信领域试点,之后会扩充到固网业务。

  在业务上,工信部期望虚拟运营商与基础运营商是良性的、适度的竞争,有助于促进通信资费进一步合理化。同时,虚拟运营商应立足自身优势与特点,在新的平台上开发更多新产品、新服务,为通信业务扩充更多的功能,从而创造新的价值,提升产品的性能价格比。

  不过,也由于我国通讯市场长期处于少数企业的有限竞争格局之下,致使公众对于打破电信垄断的意愿一直十分强烈,虚拟运营商的出现,立即承接了这一意愿。

  不少媒体也在推波助澜,鼓吹虚拟运营商作为新入场者,能发挥“鲶鱼效应”,倒逼运营商在资费、服务等方面的大幅度变革,最终让消费者受益。而在评价虚拟运营商的阶段发展成果时,也习惯性地以此为标准作衡量。

  对于这种说法,一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人士对记者表示,这都是公众和媒体一厢情愿的想法,“政府对虚拟运营商的期望,一开始就说了,是促进创新,期间也会有对基础运营商的一些促进作用,但是不是要对市场冲击。从能力上讲,移动转售不可能成为主战场,主战场还是三大运营商,虚拟运营商只是游击队,只能成为基础运营商业务的补充。”

  “不认清这一点,只会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该人士说。

  2、现状:政府、企业和用户都不满意

  3、集体“哭穷”背后有赢家

  记者近日接触了多家虚拟运营商企业,公开上都表示,“通过这段时间运营,发现虚拟运营商在国内还是很有市场,并且大有可为,未来将以业务创新为突破,细分人群,注重用户体验并做好服务”,云云。

  但在私底下,有获发牌企业已在秘密寻找下家接手牌照或合作,还有企业负责人对记者抱怨说,三大运营商的合约价太高,根本无利可图,“我们和传统运营商是鱼和水的关系,大水养大鱼,小水养小鱼,现在的状况是运营商给的水太少了。”

  前述工信部电研院人士表示,工信部对发牌企业的考核指标,是服务措施是否到位、服务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等,即按《电信服务规范》的要求和标准来规范试点企业,对这些企业是否盈利,或者发展了多少用户,并不关心。

  “撇开那些‘人有我有’就去申请个牌照的企业,其他虚商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打算长期投资,亏损4个月不算什么,着急的是媒体,他们并不着急。当然,对外可能会‘哭穷’,主要还是想争取更多资源。但是纠结批发价是没用的,即使价格降下来了,他们就有生存空间吗?最终还是要看民营企业能不能在原有的用户基础和业务上,形成资源捆绑,做出业务创新来。”

  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说,“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23万170用户,并不是虚商的目标用户,当中大部分都是友好用户,例如企业员工、发烧友等。现在还是虚商平台测试的阶段,因为担心投诉率太高,运营商并没有全面放开放号,预计今年10月份才是大面积放号的时机。”

  “现有25家获发牌的民营企业都是大企业,一般来说,开展新业务的头半年时间,亏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虚拟运营商很受资本追捧,虽然业务还没开展,但是都圈到了钱,像企业股价的上涨,借牌照拿地,还有品牌价值的上升等。虚商是有赢家的,现在就看如何走好第二步,继续前进了。”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