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失控”或是运营商的新常态

2015-01-14 10:24:18   作者:彭旭知   来源:飞象网   评论:0  点击: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再造一个中国移动”的豪言让笔者记忆最为深刻。奚总的信心和豪气来源于什么?自然来源于流量时代的巨大需求,以及中国移动手中的8亿客户量,还有移动在4G时代对领导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当然,还有“咪咕文化公司”和“三新—和手机”等互联网新动作。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在这样的转折年代,激发员工的斗志,喊出这样的口号,提出这样的目标打是必须的。但现实归现实,以中国移动为首的运营商,要想真正打造移动互联网的升级版,再造一个中国移动,必须认真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

  他的同事离职了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跟运营商的朋友打交道;而最近,工作之余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关于运营商员工离职的问题。这位员工告诉笔者,他的同事离职了,之前还走了很多人!自己也经常有这个想法,可能还是因为太保守的缘故,所以暂时还没有动。说实话,跟运营商打了近10年的交道,从来没有像2014年这样感受到运营商的员工有如此的勇气和洒脱。毕竟进入运营商的大部分人都是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可以说每一个被录用者都是经历了过关斩将。对于大型国企,以前大家哪怕工作再幸苦,限制再多,也要在运营商里呆着,毕竟这里福利好,稳定,并且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存压力。所以,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出现运营商员工的大批出走只能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运营商的员工已经“失控”了!

  而探究员工失控的原因,一方面时代变了,现阶段运营商的基层员工大都以85后、90后为主,而这个年代的员工不甘于为某些利益而干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在反腐和节约之风的吹拂下,运营商的薪资福利少了,运营商作为职业平台,对于员工来说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吸引力。年轻一代看着人人持股的互联网公司,哪有不心动的道理。所以,年轻一代,只要能走得动的,都想到外面去看看。

  用户还是当初的用户吗?

  三大运营商有十几亿用户,但为什么在与BAT的竞争中处在明显的劣势呢?为什么一个微信、一个微信电话本就让运营商坐立不安。如此庞大的运营商始终无法创造一个真正的互联网产品,反而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担惊受怕,这似乎太不可思议。运营商的用户还能称之为用户吗!在互联网时代如果真有这么多用户,运营商还担心什么?

  这里笔者要说的是,并不是用了运营商的号码,就可以称为是自己的用户。用《参与感》里的一句话,就是“要和用户做朋友”,只有和用户做朋友了,只有你想找他的时候可以找到,想说话的时候有人听,只有这些用户,你才能理直气壮叫他们一声用户。而运营商的现实则恰恰相反,用户并不是运营商的友好用户,运营商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运营商并没有和他们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法,运营商想找他们的时候并不能马上找到他们,运营商没办法听到他们的声音,运营商作为一条管道,用户已经开始意识不到运营商的存在。以前每一个用户都要在运营商处开户,申请号码;以前还需要去营业厅办理业务、交话费,打10086查话费、投诉等。但现在,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解决。号码还是那个号码,但用户已不再是原来的用户。运营商的存在感在消费者心中越来越弱。而没有存在感的东西自然不会有太多的商业价值。

  事情越来越难做了?

  当年的移动梦网时代,是运营商一呼百应的时代,可以说运营商希望谁赚钱,谁就可以赚到钱!所以,不管是CP、AP还是SP,谁都要看运营商的脸色。而今天,合作伙伴不再唯运营商马首是瞻了:随着终端的普及,以及卡号实名制的推广,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运营商已经无法提供合理利润的产品,社会渠道的控制力明显减弱;随着互联网企业BAT巨头的诞生,几乎瓜分了应用下载、购物、游戏等各类入口,运营商在互联网内容、AAP的聚合能力越来越弱,话语权自然也跟着大幅下降。现在唯一的话语权,只是来自于基站建设、硬件采购等领域的利益关联体。就算在在合作伙伴投入占比很少的营销领域,因为营销费用缩减,中国移动对于合作伙伴的控制力也在下降。

  以前,笔者常跟运营商的员工谈论“应该把腾讯收购了”之类的话题,这一方面说明了大家对于公司体制限制发展的一种无奈,另一方面也是运营商认为自己虽然没有很出彩的产品,但从不缺钱,收购一个腾讯小菜一碟。但最近两年,笔者已经很明显感觉到,运营商不再那么财大气粗了!

  除此以外,在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运营商自己内部也在去中心化,要更多小盘子加入,取代旧的大盘子!比如说中国移动未来将有新媒体文化公司、政企公司、在线服务公司、财务公司、互联网公司等,分拆其实就是分权,个体的话语权自然减少;何况内部之间不仅仅有协作,也有竞争,激发了活力、注入了创新的动力,但也削弱了单个的聚合能力。

  “失控”的合作伙伴对于运营商来说可能是不正常的,然而,这恰恰是互联网时代的常态。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有想法的企业都有可能成功,马云也就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打造了阿里巴巴,雷军的小米就更神奇了。如何在缺少资源、缺少支援、没有退路的时候为用户创造价值,这是互联网时代给运营商带来的最大挑战。

  “失控”的局面如何面对?

  笔者认为,员工不听话,闹辞职;用户不听话,不理人;合作伙伴不听话,不配合,话虽不好听,但这就是运营商的新常态。在这个时候,运营商应该怎么做?这里笔者给出两点建议。

  第一点,运营商要学会接受这种事实,不要再把自己端着,真正以一种服务者的心态去和外界合作,以合伙人的心态去凝聚员工。笔者认为,面对现实,运营商不要把自己限制得太死,虽然目前公司的转型在制度上更加开放了,但这是自上而下的,运营商的转型还是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思想革命。每一个基层员工脑袋的转型才是决定运营商未来的关键。

  第二点,运营商要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不要老想着做平台,而是要把自己手头的东西弄好,产品弄好了,平台就有了,与客户的对话渠道也就建立起来了……比如说现在的“三新”和手机就是一个不错的产品,真正能给用户提供不一样的价值,并且是有所差异的,是基于自己的核心能力的。中国移动南方基地正在打造的“我是和粉,我是合伙人”计划也是一个很好的想法,通过虚拟投资的方式,让用户成为股东,让应用活起来,让营销成为一种能创造价值的娱乐。当然,真正打动笔者的不是这个构想,而是运营商变得踏实起来了,真正立足自己的产品、沉下心来去做一些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了。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