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产业联盟无踪,后向流量夭折是为何?

2015-02-04 10:29:10   作者:   来源:钛媒体   评论:0  点击:


  前向收费与后向收费,是根据收费对象来区分的不同商业模式。运营商的后向流量业务,就是对于用户使用的数据流量,运营商不向使用者收费,而是向提供流量内容的商家统一收取。2014年5月,由快用苹果助手与悟空网络发起了后向流量产业联盟,此举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甚至有媒体称,这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的来临。然而联盟正式启动之后,音讯全无。这是什么原因呢?看钛媒体作者宁宇独家解密:

  去年中,由快用苹果助手与悟空网络发起了一个“后向流量产业联盟”,此举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这边运营商要开展流量经营,那边互联网公司希望改善客户体验,双方愿望一致,立场趋同,后向流量业务应该是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一拍即合的合作。因此联盟被各方人士普遍看好,甚至有媒体称:“这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的来临。”

  然而正式启动之后,就不见了这个联盟的消息。挺好的创意,怎么没发展起来?因为这个业务并不那么简单。

  前向收费与后向收费,是根据收费对象来区分的不同商业模式。前向收费是对使用业务的客户收钱,而后向收费则是从提供业务或内容的合作伙伴那里收钱

  后向收费是互联网和媒体常用的商业模式,对前向客户免费或者少收钱,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竞价排名的搜索网站、插入广告的视频网站、分类排名的电商网站,以及依托点击量和发行量的媒体等,收费的形式可以是广告发布费、竞价排名费、冠名赞助费、会员费等。

  电信运营商惯常采用的是前向收费,即根据客户使用业务情况,收取资源占用费和业务使用费。收费的基本方式是月(日/年)租或计次,而计次的单位则五花八门,可以是时长、流量、条/次数、速率、接入终端数等,也可以是他们的组合。

  运营商的后向流量业务,就是对于用户使用的数据流量,运营商不向使用者收费,而是向提供流量内容的商家统一收取。具体的业务模式归纳起来,是三个维度组合而成的多种变化:定向/非定向,统付/定额付,指定用户/所有用户:

  1、定向流量是对指定的网站或地址提供后向流量业务,比如用户浏览视频网站或者从某家互联网公司下载应用时,用户不需要支付相关的流量费。

  2、非定向流量类似于给用户进行流量充值,这部分流量由商家从运营商那里购买赠给客户的,用户可以在任意网址使用。通常是商家给客户的优惠活动,或者给指定用户提供的赠品。

  3、流量统付是指有关的流量全部由商家付费,商家通常会采用这种模式,因此有时把“后向流量业务”统成为“后向流量统付”。不过也有商家希望给用户支付的流量有一定的额度限制,这种限制不是商家“抠门”,而是希望防止发生竞争对手或者个别客户恶意盗刷的现象,避免商家损失过大。

  基于多维度进行组合,互联网企业或者别的商家可以与运营商开展后向流量经营,玩出很多花样,难怪运营商推出这样的业务之后,各类企业趋之若鹜,创意无限。但要开展后向流量业务并非轻而易举,目前来看至少遇到三方面的阻碍

  障碍1:是技术实现相当复杂。从业务逻辑看,后向流量就是把给客户的流量计在合作伙伴的账上;但技术实现则是一个复杂的流程。

  第一步是运营准备,需要合作伙伴提供地址信息,然后由网络、支撑等部门在全网进行工作部署和局数据制作。

  第二步是运营计费,用户使用业务后,由支撑部门采集打标记的话单,通过全网分发体系,一方面传送给客户的归属地,用于向用户提供详单;同时将话单汇聚在一起,用于汇总向企业需要收取的费用。

  第三步是运营服务,包括为前向个人客户提供的话费减免、查询等服务,以及为后向企业客户提供的对账、结算、缴费等服务。

  总结下来,要实现后向流量业务,不仅跨越了运营商的不同部门、不同地域,而且要为前向的个人客户和后向的企业客户同时提供服务,更麻烦的是:后向流量业务的变化繁多,每开通一项具体的业务,都需要按照特定的场景重新进行运营准备,这与其他业务相比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障碍2:是商务谈判相当艰巨。虽然双方都有合作意向,但当谈判涉及到具体的需求和价格时,往往异常艰苦,甚至不欢而散。

  谈判第一难在于业务交流。互联网企业很容易就能接受后向流量的概念,与运营商达成合作意向;但是具体的业务组织、技术配合、商务合作等方面,很多都不清楚。后向流量是运营商的新业务,没有发展为成熟商业合作模式,缺乏规范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流程,只能边摸索边前进。开会时吵作一团,却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鸡同鸭讲,沟通的基础差、效率低。

  谈判第二难在于需求沟通。运营商开展后向流量业务的营销目标是集团客户,虽然后向流量已经抽象提炼出了几种相对成熟的模式,但是到了具体的业务设计和使用场景,每一单的需求仍有不同。为了创新和变化,需求的内容总会发生调整,而即使只是稍作调整,都需要业务与技术人员进行大量的沟通协调,才可能达成一致。

  谈判第三难在于价格协商。购买后向流量做营销推广会产生多大的效果,商家对这一新事物并没有底,因此往往不敢投入太多的资金;同时主观上认为运营商应该给个实惠的业务批发价格,所以对价格的期望值相当低。然而流量业务是运营商未来的主要收入来源,后向流量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小业务,一旦这个口子开了,推动流量单价迅速下滑,未来运营商怎么活?因此在价格上运营商并不愿做过多让步。在价格问题上,双方原本的立场差异就比较大,再加上都不愿意让步,这就使价格谈判成为合作前最难迈的一道坎。

  去年成立“后向流量产业联盟”的目标之一,就是聚合起中小规模的互联网公司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与运营商谈判的议价能力。然而分析后就能意识到:聚合起来的商家具体需求并不一样,因此对于运营商和商家来说,合作还得一单一单分别进行,再加上价格谈判没有进展,联盟的价值大打折扣,逐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