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数学好的,进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去了投行,都干起了金融。我这种数学不好的,苦逼的创业去了……但创业也是可以逼着你对数字开始敏感的。因为,你天天在烧钱。

现在的我,终于不用再学数学,但却越来越发现数字之美,系统之美,因为能解决公司运营的大问题,缓解我的焦虑。请允许我慢慢道来:
第一套系统:企业运营框架
我一直都明白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套系统,但就是不知道是哪套系统……
所以,我就不断的去寻找。

很幸运的,身边的一位好友介绍我去听了一堂网课,是原思科CEO林正刚先生讲的关于‘企业运营框架’的基础课。那一个小时的免费网课,对我的触及很大。让我从更高的维度,更宏观的角度看到了一家公司的运营都涉及了哪些方方面面。
例如:公司的存活,离不开销售,销售离不开公司策略,而公司的策略是建立在人事与财务模型之上的。销售、策略、人事、财务四大模块彼此联谊,缺一不可。
再深入了解,发现每个模块,又分很多子模块。例如:策略模块就包含:企业三需、核心能力、核心价值、市场定位、进入市场,商业模型这六大模块。

再细化,例如:企业三需:使命、远景、价值观。听着有点虚,但它是引领一家企业前进的动力源泉,也是在无人监管状态下,引领前线员工做出最优决策的决策石。
再比如:核心价值。核心价值不等同于核心能力。你觉得你的软件很强,很多功能,但客户是否认可?被客户认可的才算是核心价值。
我发现系统的去学习及掌握这些模块,对企业的整体运营有了全局之眼,最大的好处就是:心不慌了!因为你知道你正在做对的事,知道接下去该往哪里走,慌什么,慢慢走呗。唯一的焦虑就是嫌弃自己走的不够快,因为都知道了方向,干嘛不跑步前进呢?额,这里面不得不提到我的过敏,真的有些阻碍前进的速度,该出的差没出。所以,亲爱的各地伙伴们,请原谅我这点,纯属个人问题。

好了,来点实际的,送点干货。我将‘企业运营框架’制作成了表格,有需要的可以向我要。
第二套系统:进销存系统
最近一直忙着给公司上系统,一套接着一套上。
最近上了一套进销存系统。就是为了搞清楚每月的进库、出库、收账、欠账情况。
目前,我准备将这些数据也列入月统计表,方便了解公司的运营及库存周转状况,以便随时做出最佳决策。

Profit & Loss Account 财务损益表举例说明
这套进销存,对货品有了很好的管控,也避免了大批量的外借新机,回来就变旧机情况的发生。测试样机在公司内部,定期收回,循环使用。尽量将公司货品的折损率降到最低,并清楚每一笔货的走向,有记录可寻。
第三套系统:客情管理系统CRM
为了客情管理,上了一套CRM,云端的,还蛮好用。
对于上这套系统,我就是想知道【销售订单】(已成单客户):公司目前都有哪些客户?联系人都是谁?哪位销售经理在负责?客户买了哪些东西?什么时候维保到期?是否可以通过系统设置提醒,定期做好客户回访工作,确保客户的满意度?

对于【销售机会】,我特别希望了解,目前有哪些销售机会?相关产品是什么?(关联到现有库存是否够)金额大概是多少?这些销售机会,是不是大约预测的销售额两倍,假如不是,那么要警惕,销售需要加快速度寻找销售机会了。
当然,上一套CRM系统只能销售部门用,未免有点太浪费,毕竟我们是创业公司,一套系统必须每个人都要用,都要有关联。所以我们给技术部门设定了工单制。

整个思路是:技术工程师接到客户的来电/微信/QQ请求帮助,工程师建立工单,写上客户名称,需要支持的技术的问题描述,如:XX客户VPN组网断开,方便下次的查询。
紧接着写上谁执行的工单,用时多久?微软就是通过工单系统来做工程师的绩效考核。从三个维度进行考核。
- A:工程师处理一个工单的时长,这个时长是工程师自己填写;
- B:工单数量;
- C 总工作时间:A*B = C。这三个维度的同时考核,就避免了以偏概全情况的发生。

例如:一个常见技术问题,明明可以1小时处理完,工程师非要写5小时,那么会影响季度评级考核,因为技术不达标,才会需要那么久。工单处理数量越多,代表越努力;而从C可以看出工程师每周总工作时长,也从这些点可以看出,什么时候该加新工程师了,因为工单数量越来越多,现有工程师已处理不过来。
通过几个月的平均值统计,即可得出每位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值。这有点类似阿米巴经营的理念,若你的工程师勤劳、踏实、愿意学习,TA完全不介意这种方式。因为老板可以根据勤奋值,上进度给予奖励,创建积极的企业奋进文化。

第四套系统:一切基于数字化的管理
思科的企业文化是:不管你的职位有多高,一切看业绩说话。我觉得这种企业文化挺好,没那么多辈分,就是你有能力,你就往前冲。这种文化往往最能激励年轻人,也最受年轻人的欢迎。因为他们浑身鸡血,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工作不好玩,没挑战性。
然后,我找到了一本书,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实战篇,看完后,照葫芦画瓢的弄出来一个模型,我觉得非常适合我们这种技术类型的公司。因为技术公司,就两种人:一类是销售,一类是技术。财务,行政,人事虽然也很重要,但统统都可以外包。所以我们公司没有专门做行政的,没有专门做财务和人事的,稍微复杂点的活,我都给外包了,不复杂之前,都全部内部消化。
好的,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通过这张图你可以看出,一件产品的诞生,从工厂出来,到了技术手里,需要装系统,配置、发货,远程调试,哪一样都消耗了技术部门的资源,那么他们就应该获得报酬。
同样的,技术部门为公司做技术培训,撰写技术稿件,做技术支持,等都为公司创造了价值,这些价值要被看得见,并衡量出来,因此我采用了这个表格的方式。只要工程师认真记录他的工单系统,通过工单,可以了解到具体用时等信息,然后由专门的外包财务统计数据。记住,这个环节不能少,因为数据统计比较繁琐,自己弄,会烦死你。所以我聘请了细心的外包小会计,认真帮我核对,收集信息,费用还非常少。帮我节省了宝贵时间。钱这么花,真的比去买个名牌包包还开心。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我还在不断学习,但逐渐掌握到,其实经营就是一个个模块。认真学习每个模块,然后一边学一边实践,其实是挺开心的事。
希望今天分享的运营干货,对你有用哦。
PS:各种表格,我均已制好,需要的可以找我要。下次有商机的时候,也请记得想起我们Equiinet团队哦。仰仗各位老板给饭吃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