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A.I.+实体经济,共话A.I.赋能产业
本次专题对接会是“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会”的活动之一,以“A.I.赋能产业、融合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主线,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农业、交通、医疗、教育以及中小企业等行业和领域展开智慧碰撞。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朱秀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安晖,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沛霖,及河南省工信厅副厅长郝敬红、工信厅二级巡视员翟贵平等出席会议。

郝敬红为大会致欢迎辞。他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把人工智能作为六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重点推进和培育,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与机器视觉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国内一流的关键技术,打造了一批特色优势“拳头”产品,在“智慧交通”“智慧医院”“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金融”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众多新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为引领,着力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视频图像、智能语音、智能信息安全等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努力构建基础坚实、技术领先、创新活跃、开放协作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体系。”郝敬红说道。
专题对接会上,由科大讯飞、河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等100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河南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正式揭牌。
让汽车能听会说会看能思考更智慧
作为本次专题对接会承办方之一,雷琴辉出席大会并作主题演讲,与大家分享科大讯飞在智能驾驶中多模态的人机交互技术。

从世纪之交至今,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默默耕耘近20年,致力于研发车载语音交互技术让汽车更智慧。“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推动着我们,人机交互从封闭式交互,走向了开放式交互,最终落脚于解决汽车交互的痛点,实现语音、视觉等多模态交互。”雷琴辉说道。
依托于强大的智能语音核心技术,2012年,科大讯飞提出了基于云加端架构及自然语言理解的技术,使汽车上的语音交互更加的自然;2014年推出了麦克风阵列的降噪技术,实现技术上的重大突破;2017年又推出了“全双工”的人工交互技术,让人机交互更加方便、更加自然。
“汽车智能语音交互,别看只是一个语音技术,背后融合了感知技术、多轮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合成技术等多个人工智能技术。我们让汽车不仅‘能听会说,还要懂得去‘看’,并且‘能理解会思考’,为用户提供智能交互服务体验。”雷琴辉透露,目前,科大讯飞已交付超过1000个车型项目,与90%以上的中国主流自主和合资乘用车企业开展了合作,汽车前装产品的累积用户规模已突破2500万。
与河南深度合作“天时地利人和”
专题对接会结束后,雷琴辉接受了央广网的采访。他透露,科大讯飞计划在河南设立中原总部、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和A.I.产业加速中心,以1+2+N的模式,全面服务及赋能河南教育、医疗、智慧城市、政法、工业等领域。

雷琴辉接受央广网采访央广网记者王勇生摄
雷琴辉介绍,早在2015年,科大讯飞就在河南洛阳设立了语音研究院,相关行业应用在河南也有了广泛应用基础。“选择与河南深度合作,一是因为河南省上下都很认可,他们投入了很大的热忱、信心和决心要做这件事;二是河南的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不错,有宇通客车等优秀的人工智能公司;另外,河南是人口大省、人才大省、教育大省,郑州又是国家中心城市,人才、资金、环境,天时地利人和,都到位了。”
雷琴辉在采访中表示,今后,科大讯飞将会密切配合河南的企业和部门,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推动河南的相关行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