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促进通信感知一体化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交流,加快凝聚研究共识、形成研究合力,2021年4月15日,由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主办,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协办的第一届6G通信感知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顺利召开。 

西南交大首席教授范平志
研讨会由西南交大首席教授范平志主持并开场,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主任朱洪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中国信通院副院长、IMT-2030(6G)推进组组长王志勤,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以及华为无线CTO童文等先后致开幕辞。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主任朱洪波
朱洪波在致辞中表示,当今通信系统不仅仅以人为链接对象,而且要求万物按需互联,环境信息包含状态、移动等需要被感知以帮助系统了解通信的需求,联合设计新系统。未来通信系统将融入感知功能,成为变革性技术趋势。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
闻库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移动通信在毫米波和太赫兹的应用,通信和感知的频段在逐渐融合,在实现泛在连接的同时,有效赋能对环境的观察和监测,为人类未来生存环境带来更好的保护手段。感知是6G系统的研究热点,也希望能为5G应用找到新的业务创新点。
王志勤指出,6G技术的发展带给我们无限憧憬,智能内生、多维感知等新能力将孕育全新应用场景。感知通信一体化作为6G重要研究方向,将与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结合,实现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
黄宇红表示,未来网络和终端具备通信和感知能力,不仅催生业务耦合与信息处理等6G基础新理论,构建内生感知新能力,使能基于位置、测距和成像等新业务,同时还将孕育无人驾驶、无人制造等新业态,加速通信技术应用深度。
童文指出,6G网络具有网络感知和机器学习两大新特征,不仅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纽带,更是物理世界与智能世界的“神经系统”。同一网络,同一频谱,同一终端完成集成的通感一体化服务,这将发挥极大的经济规模效应和投资效益。
随后,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15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共同探讨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潜在新应用场景、理论界、指标体系、技术挑战、技术方案研究进展等。共有超过两百位专家学者到现场参会,超过千人通过在线直播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