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IT与互联网 >
 首页 > 资讯 > IT与互联网 >

是取代还是解放?大模型时代的金融客服走向何方?

2023-03-23 14:19:36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最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热点话题。无论是简单的聊天、文案生成、翻译,还是复杂的代码编程,ChatGPT几乎都能解答,这些功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随着最新一代版本ChatGPT-4的发布,ChatGPT仍在狂飙突进的路上,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革新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身处热潮之中,诸多科技企业也高调入局。百度发布“文心一言”,阿里达摩院正在研发类ChatGPT对话机器人,腾讯成立“混元助手”项目组以针对ChatGPT对话式产品,京东计划推出ChatJD,而科大讯飞于5月率先推出搭载类ChatGPT技术的AI学习机。此外,浪潮、昆仑万维、网易、360等公司也纷纷宣布加入这场探索,以期挖掘出适合中国市场的ChatGPT商业化模式。

  ChatGPT的火爆源自于其独特的能力,通过能力提升,实现了初步的「智慧涌现」。某种意义上来说,ChatGPT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重新定义生产力,超级AI算力+大模型算法正在成为国家及各产业战略核心的竞争力。ChatGPT引发的热潮背后,是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无限想象和期待,也形成了推动人工智能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动力。

  AI大模型:新发展范式应用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款对话式机器人,ChatGPT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语义理解、多轮交互、内容生成等方面表现优异,而这背后离不开AI大模型强大的通用智能能力。

  自2018年起,预训练大模型成为了一个风口,国外谷歌、微软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参数指标不断创新高,国内的AI领域也在快速跟进,百度、华为、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也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预训练大模型攻关。

  大模型攻关非一日之功,算力、算法和数据这三要素是AI技术应用化突破的基石。和传统的AI算法相比,ChatGPT背后的AI大模型参数从初代的1.17亿提升到第三代的1750亿,用于训练的数据量呈指数级提升,这才带来了模型能力和使用效果的大幅提升。

  具有算力、算法、数据综合优势的企业,基于低门槛、高效率的生产平台,通过采用“预训练+下游任务微调”的方式,在研发阶段就可以将模型的复杂生产过程封装起来。这样,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的复杂技术和研发挑战可以在客户应用之前得到解决。

  客户能够直接使用简单、易用、工业化的大模型能力,而各个行业的企业只需要通过生产平台提出具体应用场景,开发大模型的企业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针对性地开发、训练,帮助使用者优化调整大模型的各项参数,从而向千行百业提供大模型服务。

  AI大模型强大的通用智能能力,有助于跨越技术与应用之间的鸿沟。其应用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解决了AI模型过于碎片化的问题,使得模型的泛化应用场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次,可挖掘现有大模型潜力,提升智能程度,从而降低下游具体任务的研发成本;最后,大模型实现了高度标准化的训练过程,可缩短研发周期,加快AI应用的落地。这三大特性让大模型更适应AI工业化阶段的需求。随着人工智能第三波大模型生成式AI浪潮的到来,相信人工智能的落地模式将跃迁进入新的发展范式。

  AI大模型:从智能客服到ChatGPT,企业级应用的落地仍需优化

  近些年来,AI对话能力在具体业务场景落地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搭建企业级的智能客服。通过对话式AI平台,企业用户可以构建对话机器人,实现人机交互。此前,智能客服主要用于消费市场的企业,但随着客服服务边界不断拓宽深化,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等企业级服务场景也不断增加,例如企业客服、营销以及内部助手等场景。

  然而,智能客服应用的表现仍有提升的空间。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智能客服满意度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只有29.8%的用户认为智能客服能够解决较多问题。在智能客服使用中,千篇一律的回答占比达59.1%,重复循环操作为50.6%,答非所问为47.3%,听不懂需求为31.2%,回答滞后则为17.9%,用户遇到的问题也呼应了智能客服有待改进的方面。

  ChatGPT能够“光速出圈”原因就在于它能够像人一样对话。其背后强大的认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让人机之间的对话流畅进行,有效地弥补了智能客服“答非所问”和“听不懂需求”等缺陷。

  那么,具备大模型支撑的ChatGPT,是否可以直接取代或者解放智能客服呢?

  目前来看,ChatGPT是一种通用AI技术,在通用领域积累了足够的数据和语料,但在众多垂直行业和专业领域尚无法完全替代智能客服。如果想将ChatGPT应用于智能客服产品中,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优化调整大模型,不断训练模型的专业能力而非通用能力。与此同时,客户要求企业智能客服提供准确回答,这也需要针对企业的个性化知识库对大模型进行训练,并对回答进行审核和纠正。

  但天价的大模型训练费用让企业望而却步,据国盛证券在报告《ChatGPT需要多少算力》里提到,ChatGPT背后的自回归语言模型(GPT-3)训练一次的成本约为140万美元,对于一些更大的大型语言模型(LLM),训练成本介于200万美元至1200万美元之间。为了应对高昂的成本和多种场景下的复用要求,ChatGPT大规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采用工程化技术来解决模型开发、训练、预测等全链路生命周期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和费用范围内完成模型训练,从而解决不同行业或企业规模化运营时的性能和效率问题。

  因此,ChatGPT的应用需要与智能客服相互补充,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综合而言,企业级智能客服的市场规模仍然非常广阔,它们拥有庞大的呼叫中心和客户服务体系,客户数量众多,业务规模庞大,面临的咨询压力也很大。因此,这些企业更需要像ChatGPT这样的产品,与智能客服结合起来,极大地提升智能客服的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体验,进而打开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大门,从以前的成本中心真正实现到未来的价值中心。

  AI大模型:赋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金融行业作为智能客服应用最广泛的行业之一,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领跑者,也是大模型技术落地的最佳领域。

  大模型技术基于海量数据进行预训练,在智能咨询与推荐、内容生产、用户体验、赋能从业者等方面,有助于金融机构大幅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

  在智能咨询与推荐方面,当前银行等金融机构使用自助问答系统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但无法直接解答客户的所有问题。大模型的应用可智能判断,给出可靠性高的专业解答,提高解决率与客户满意度;同时,大模型依托海量专业智能知识库,根据客户的需求、基本情况、收入情况和健康状况等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在线、智能地推荐适合的理财、信贷和保险产品。大模型的知识库处在不断进化中,可以不断增加对客户的洞察理解,这使得金融机构更加精准地了解和响应客户的需求。

  在内容生产方面,随着用户消费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的提高,金融行业在内容生产方面正面临着质量和数量双重压力。依托金融行业大模型的升级应用,并结合AIGC,即可自动生成营销物料,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个性化营销,提高营销效率,并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在用户体验方面,金融行业持续建立以APP为核心的移动应用生态建设,手机银行和证券APP等产品通过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来争夺用户流量。通过金融行业大模型的升级应用,可以改善人机交互方式,提升人机对话服务的质量。同时,结合数字人技术,实现更加贴心的虚拟服务,为金融机构和用户交互环节带来更好的体验价值。

  在赋能从业者方面,利用生成式大模型,可打造一款全新的“智能业务助理”。它智能化地掌握着金融行业的宏观政策、行业动态、市场信息、产品信息等,可以自动生成分析报告、文章,给出专业的建议和方案,使金融从业者可以更加高效、全面地完成工作,给客户提供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服务。

  此外,生成式大模型还可以轻松生成适合广告和营销的创意内容,包括文稿、图像和视频等,这将大幅提升广告和营销效率。

  大模型AI:驱动智能客服厂商乘风而上

  在技术浪潮式迭代的当下,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更加普及。据IDC预测,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211亿美元,人工智能进入大规模落地应用关键期。

  但距离大模型技术在智能客服的应用仍旧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将大模型的通用能力与行业业务场景进行融合,创造出性能强、成熟度高、规模适宜的AI产品,都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智能客服市场中,想要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需要通过大算力、行业大数据训练ChatGPT大语言模型,突破AI瓶颈,将其应用于自然语言交互领域。同时,还需要探索出合适的模型规模以满足客户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客服厂商需要拥有专业的行业知识,以及持续的技术投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此种背景下,拥有大模型关键技术的企业将有望乘风而上。

  作为认知智能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大讯飞于2022年12月进一步推进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任务攻关,在核心算法积累、数据积累、应用和算力支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再加上科大讯飞此前在邮储银行、中国人保、浦发银行、广发银行、长沙银行等金融机构中持续实践,有望借此东风乘风而上,不断拓深智能客服的服务边界。

  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基础上,ChatGPT“让机器理解”能力已经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开启了全新的大门,大模型应用在金融业也开始了进一步探索,金融业必须积极拥抱AI技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阅读: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