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有容乃大 可穿戴设备呈现“海绵属性”

2013-05-29 08:52:16   作者:   来源:通信产业网   评论:0  点击:


  “会场中的情景的确吓到我了。”在刚刚落幕的谷歌I/O大会中,一位记者在见到众多谷歌员工佩戴着谷歌眼镜后惊诧万分。

  虽然在随后的发布会演讲过程中,嘉宾均未谈及谷歌眼镜及其相关应用,但是工作人员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可穿戴设备市场,已成为谷歌今后最为重要的目标领域之一。在记者问答环节,谷歌眼镜的产品总监史蒂夫·李表示,谷歌将会按月推出谷歌眼镜的软件更新,更让业界对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除了谷歌,国际国内众多厂商均推出,或者正在酝酿推出新式可穿戴设备的产品:耐克的第二代NIKE+FuelBand,苹果的“悬疑产品”iWatch,以及百度的咕咚手环,各种形态的产品正在让可穿戴设备市场变得丰富多彩。对此美国《福布斯》撰稿人克里斯托弗·文萨斯甚至撰文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关注这一领域,可穿戴市场将变为与智能手机市场一样,变得拥挤不堪。

  产品形态:用户习惯说了算

  目前,“力求节俭”是厂商们集中想要表达的理念。

  早在2012年1月,耐克公司就发布了NIKE+FuelBand第一代产品。从外形上来看,该产品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通过感应手腕的动作传导不同的活动信息,并将运动监测结果显示在约占手环体积1/5的点阵显示屏上。零配件方面,除了20个LED能量记录彩灯,以及内置USB接口之外,该产品再无其他外置配饰。

  从功能上来看,该产品只允许用户记录和测量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量,并通过蓝牙模块实现与iPhone应用同步,记录每一天的活动与进展,以此激励和启发用户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体现出由内及外的简约主义。“耐克公司推出NIKE+FuelBand,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简单、有趣且直观的方法,记录运动的全过程。”耐克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帕克表示。

  在耐克公司为产品注入极简主义精神之后,可穿戴设备开始与互联网界产生交集。同年4月4日,谷歌通过社交网络Google+公布了名为“Project Glass”电子眼镜产品计划,并公布了产品的相关信息。从外形来看,该产品仅有一条可横置于鼻梁上方的平行框架、一个位于镜框右侧的宽条状电脑,以及一个透明显示屏,仅此而已。在功能方面,抛开围绕该产品开发的第三方移动应用,谷歌眼镜只能实现菜单、消息提醒、语音信息、地图、导航、位置分享等12项基础操作功能。

  在了解其他厂商的动作后,百度已不甘寂寞。通过官方微博,百度宣布将联合咕咚网于2013年6月上旬,推出一款名为“咕咚手环”的智能可穿戴式设备。从百度对产品的描述来看,该产品像是一个“熔炉”,将Nike+ FuelBand与谷歌眼镜的特点与功能融合在一起。该手环在外形上与Nike+FuelBand较为类似,仅有一个显示灯和一个按钮;在功能上,该产品除了可以实现谷歌眼镜那样的基础性的操控之外,还支持运动提醒功能,记录用户的睡眠信息,在用户得到充足睡眠后将用户唤醒,24小时不间断监测用户的活动量和睡眠情况,并可与百度云结合,将记录的数据实时传输到百度云端,方便用户随时查看。

  可穿戴设备之所以集中于外型时尚,操作起来也不复杂的眼镜与手环形态,在新岸线市场营销副总裁杨宇欣与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主要受到用户习惯的影响。杨宇欣表示,目前,可穿戴设备还属于较为新颖的产品门类,加入过多功能,强制性改变用户习惯的方式必然适得其反。因此选择这两种形态,能够最大程度沿袭用户已建立的习惯。“改变用户习惯的成本非常高昂,而这两种形态的产品很好地规避了这种风险。”杨宇欣说。

  在张毅看来,时尚的设计更不可或缺。相比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可穿戴设备短时间内尚不能被广泛推广,所以为产品设计前卫时尚的外形,让用户更容易接受,是厂商最理想的准备。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眼镜与手环更容易与时尚结合。

  正因如此,2012年下半年,与谷歌眼镜联系最为紧密的不是产品的技术参数,而是马克·雅克布、Jason Wu、Alexander Wang等时尚设计师,以及全球各地的众多场时装发布会活动。“与其说目前的可穿戴设备是新型终端产品,不如说这些产品是时尚界的新宠。”张毅表示。

  可穿戴设备的“海绵属性”

  虽然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此类产品正如一块海绵,具有强大的吸收能力。而谷歌和苹果等企业的加入,更让这块海绵如同泡在大海中。

  以谷歌眼镜为例,从硬件角度看,平行框架、宽条状电脑与透明显示屏,以及通过语音识别实现I/O和操控功能,16G内存,搭载安卓操作系统,让谷歌眼镜成为微型投影仪、摄像头、传感器、存储传输和操控设备的结合体,像极了“简化版”的智能手机。一旦依靠开发者的研发能力,围绕该产品推出大量的移动应用,谷歌眼镜将体现出更为突出的使用价值。“可穿戴式设备可以容纳来自各领域的不同业务内容。”张毅表示。

  正如张毅所言,可穿戴设备正在吸收来自不同属性企业的属性元素。谷歌与百度推出的产品有不同形态,不过作为业务与特点非常相近的两家互联网企业,他们均已不约而同地在产品中整合了各自的云服务。谷歌眼镜利用云语音识别系统、无线网络和内置话筒,可向其他用户发送语音命令,并支持谷歌云同步存储;咕咚手环则可将用户完整记录的个人信息上传至百度云,蓝牙体重秤、蓝牙自行车码表等一系列配件也将会陆续推出。(下接第28版)

  苹果也有自己的互联网业务,不过相比之下,公司更为强调优化产品的用户体验。杨宇欣认为,苹果并未发明触摸屏、操作系统和移动应用,可是公司却很好地整合了上述技术,让iPhone和iPad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这证明苹果的核心能力在产品打造,而非业务整合。正因如此,iWatch很可能成为引领可穿戴设备走向成熟的“带头大哥”。“iWatch之于可穿戴设备,正如iPhone之于智能手机。”杨宇欣说。

  可穿戴设备的吸纳性,除了体现在与企业的对接,也体现在技术环节。近期,游戏主机Steambox设计师、硬件主管、著名黑客杰里·艾尔斯沃西正在与同事开发一款名为CastAR的眼镜式可穿戴设备。该产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通过三维界面与现实交互,并根据用户头部的运动调整3D图像视角,让用户看到在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物体。

分享到: 收藏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