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中国参与国际通信海缆建设和保护相关情况报告发布

2025-03-30 19:38:03   作者:   来源:   评论:0  点击:


  3月30日,“通过32纤对海缆,只要眨一下眼,就可以完成3200部时长2小时左右的4K超清电影传输。”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参与国际通信海缆建设和保护相关情况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通信海缆建设取得新突破。

  国际通信海缆是一种敷设于海底、用于跨国通信与数据传输的光缆系统,承担了全球超95%的跨国数据流量,是现代全球通信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光通信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国际通信海缆领域进行了大量研发投入,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全球海缆发展最重要的技术力量之一。《报告》指出,我国通信海缆技术起步较晚,但相关海缆企业和科研机构依托通信产业优势,不断加大海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逐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经过长期努力,中国企业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底光纤光缆、海底中继器、海底分支器等核心产品,能够提供端到端海缆系统解决方案。在海底光缆、岸端设备、湿端设备、海缆施工船、船载敷设设备、水下敷设维修设备等生产制造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部分环节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具备了独立承建跨洋跨洲际海缆的能力。

  2018年以来,我国海缆企业承建完成多个超长距离大容量海缆系统,特别是我国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在行业中率先推出了首个32纤对海缆解决方案及全系列产品,并能够保证在8000米水深下稳定工作25年。从6纤对、12纤对到最新的32纤对,相当于将过去“6个双向车道”的海底通信“高速”升级为“32个双向车道”的海底“超高速”通道。

  《报告》显示,我国海缆企业和研究机构长期参与通信海缆相关标准制定,更多专家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在国际电信联盟(ITU)2024年7月召开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全会上,中国移动牵头完成《海缆系统术语》标准的修订,中国联通牵头完成《专用科学观测海缆系统》标准的制定发布与《海缆系统设计导则》标准增补文件的修订。此外,我国技术机构多年来还牵头或参与其他通信海缆标准的编制或修订,包括《海缆系统的一般特性》《无中继海缆系统的特性》等。

  此外,由于海底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和渔船抛锚、海上施工等人类活动,都可能造成海缆故障,为此,我国在海缆设计和施工时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报告》指出,我国海缆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海缆设备生产、海缆系统集成、海缆施工和维护的重要参与力量,相关海缆产品和服务获得广泛认可。我国政府和企业也高度重视国际海缆运行安全,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渔业、航运等活动对海缆破坏,保障国际海缆通信畅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CTI论坛无关。CTI论坛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阅读:

专题

CTI论坛会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