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CRM  CRM产品

 

亚洲CRM第二地区:香港、台湾、新加坡

李翊玮 2001/07/17

台湾CRM应用实际,本土产品具竞争力

  我将亚洲CRM的发展划分为三地区。 第一发展得最快的地区,有日本、澳洲及韩国; 第二包括香港、新加坡及台湾;其余地区属于第三,本文集中论述第二地区CRM的发展。

  在第二地区中,台湾于应用CRM较为实际,比其它地区少了“幻想”。可能是由于台湾本土软件供货商,在中、低档次客服中心解决方案(call center solution)的市场十分活跃所致;除高档市场仍然被国际性的供货商陇断外,本土供货商极具竞争力,在余下的市场占据可观份额。这是台湾特色,跟香港及新加坡截然不同。

登陆大中华市场必备:双字符+繁简中文接口

  相比香港只有七百万人口,新加坡的三百多万人口(其中五十万为外国人),人口超过二千万的台湾,自然更能有规模地在推行CRM。经过数年在客服中心操作的实战经验,台湾在这方面已有足够的操作及管理人才,不大需要依赖外来的协助及指引。跟在中国大陆的情况一样,软件供货商必须要提供具备双字符(Double-byte)能力,和中文使用者接口的软件,才可成功登陆台湾。

  纵使香港人平均的英语沟通水平比台湾人高,但操作者的教育水平普遍都不是大学毕业,所以他们在使用全英文接口时也会遇到困难。因此供货商要进军大中华市场,他们的软件必须具备双字符(double-byte) 和繁、简两种的中文字体(包括香港和台湾使用的繁体中文,及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使用的简体中文)

香港人敢拚肯试,惜缺IT管理层

  香港是一个拥有强烈企业家精神和高度灵活性的混合体,她永远跟上潮流步伐。速度是营商致胜之道,作为通往中国内地的门榄,香港往往第一时间尝试最新事物,因此也是测试CRM的一个好市场。但据我所知,在香港并没有太多活跃的供货商;在这里设立地区性总部的跨国供货商,均是以中国市场为目标;可惜的是,中国市场暂时都是中看不中用。

  因香港人口不多,很多大型的CRM供货商,并不热衷攻占本地市场,可是香港有不少企业却愿意作为试点及先锋。但在这里却很难找到既有商业触角、又懂科技的管理人才;信息科技人员(IT)只懂技术,而不知商业应用,管理层只知营商策略,而不懂如何善用科技(当然不独是香港,在世界其它地方也有类似情况)

新加坡市场细作风保守,发展局限

  新加坡在营商及应用科技方面的取向是比较保守的。市场上除非有成功的例子出现,否则企业不会勇于尝试新事物。这源于政府对人民的照顾充足,令他们普遍缺乏企业家精神,及开创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亦解释了为甚么新加坡中小企业,占整体企业比例特别小的原因。此外,新加坡人口少,缺乏发展CRM的规模。

  有一点很有趣的是,新加坡人(CRM行业)认为香港在CRM的发展远超过新加坡,同时香港人却反认为新加坡于CRM的发展比香港好和快,看来我们认为别的地区比自己做得好,只因我们互不了解罢了。其实,两区在CRM推行方面皆做得不算好。除了是因为尚存“幻想”外,还有其它原因。

亚洲CRM软件、也缺顾客

  首先,CRM软件并不具备。不单是香港及新加坡,余下的亚洲地区(除了第一线地区日本、澳洲及韩国)也没有具备CRM软件。我们没有像美国一样的传统,经过数十年由目录销售、电视直销到现在的互联网网上销售年代。累积了数+年经验,他们对CRM有根深蒂固的体验与认识,懂得如何利用及发掘数据,顾客也习惯通过媒体购物。

  这种‘顾客’在亚洲找不到。例如亚洲人及西方人,对于售货员的看法便大异其趣。在亚洲他们只把售货员看作一种职业,而西方则认为售货员是一项专业,所以在亚洲,售货员的流动性很高,我们也不免亲身体验到,普遍的亚洲年青人在服务顾客时,态度差、被动、机械式对推销产品不了解。根据粗略估计,亚洲地区的CRM在商业上的发展与应用,比美国落后1224个月,在我来看,‘软件’方面的断层绝对厉害得多。

ASP模式在亚洲CRM领域有可为

  应用软件供货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的经营模式应可迅速地在亚洲地区发芽。这是基于数个原因。事实上,虽然亚洲人对于通过第三者的数据保安问题,依然十分谨慎,但使用这模式的好处已能抵销其缺点;很多时CRM被看作?大企业使用的特权,但愈来愈多企业,不论大小,也明白到CRM对他们生存的重要性、急切牲、及必要牲。在亚洲很多中、小型企业,对低价文件次CRM的解方案,需求十分殷切,而市场上却缺乏此类供货商及产品。在这市场真空,ASP模式看来是一个十分可行的选择。这模式不用开初的资本支出、实际推行应用的时间快速、不用额外的IT人员、保留最大的活度,最重要的是回报速度快,完全迎合大部份中小型规模的亚洲公司市场。

最新ASP组合:数据中心与客服中心解决方案

  另外,数据中心(data center)需要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去吸引租客。在dot.com热潮时,他们发展蓬勃,但在dot.com泡沫爆破后,这类的数据中心在市场上供过于求。为了长期的生存,他们不能无止境的进行减价战,要更主动去谋求新的生存策略。据我所知,近期有几家客务中心解决方案(contact center solution)供货商,已与区域性的数据中心达成协议,相信ASP模式的客服中心(call center)将大规模地全面推出。不独是客服中心(call center),自动化销售(sales force automation)也将会利用ASP的模式推行。我认为在亚洲以ASP模式去推行CRM,市场是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亚洲传?IT人或情倾ASP

  其次,IT人较倾向于向管理层提出用ASP的解决方案。香港受雇的IT人,一般都采取较为被动的做法,缺乏主动及进取,并不热切于建议及采用新的技术。传统上,亚洲企业的管理层都是以销售及市场推广出身的人占绝大多数,直到近来新经济下才有IT人晋身管理层。由于传统IT人本身习惯于听从上级的决定,他们很少接触、参与商业策,自然地,本土的IT人,也缺乏销售及市场推广出身的人那种企业家精神。故此,他们通常不会主动提出,需要投资巨大金钱、时间及人力的CRM系统。因此ASP那种不须开先资本支出、低成本及简单易用的模式便最为合适;IT人会倾向推荐ASP方案给管理层,而管理层也因其明显好处会较易采纳。

供货商游说策略:以大幅削减成本作饵

  在很多高密度并已发展的亚洲城市,传统上人们在购物前,会惯性地与售货员及商品接触;直到现在,在亚洲市场上,因使用电子商贸而成功的例子廖廖可数,因此也很难明证推行CRM可以带来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利润。

  利用降低成本的论点,去说服管理层,是容易及直接得多。在亚洲的主要城市,工资、租金、客服中心(call center)是最主要的支出,故降低营运成本,是最好使用CRM的理据。因此,在游说亚洲企业时,应以CRM怎样可以降低开支为最大卖点。可是在亚洲,以客为中心的概念,依然薄弱。

市场真空,先行者优势

  北美大型供货商的商业发展策略,通常是先发展本土市场、其次是欧洲市场、再者发展以日本及澳洲为主的亚洲市场、接下来才是在新加坡或香港设立地区性的总部,进军附近的亚洲市场。除了表面的姿态外,供货商并没有在区内进行太多实质及主动的动作,很多潜在顾客,无论是对于CRM供货商、或其产品及服务,均茫无头绪,认知不足,是以首批取态积极的CRM供货商,他们可取得绝对性的优势。市场上供应少(CRM供货商)而需求量大(潜在的CRM?),再加上区内本土供货商所提供的服务水准普遍不高,可预计跨国性活跃的供货商,会占据区内极大市场份额。

  亚洲市场,尤其是第二的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经济表现依然呆滞。虽然在CRM方面有长促发展,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科技可否补传统之足,时间是最好答案。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李翊玮,曾经为香港南华早报集团撰写<互联网一分钟>一书,现在正筹划出版个人第二本着作<亚洲区的客户关系管理>。李氏现为壹脉堂智略有限公司(www.imatchpoint.com)董事总经理,专注提供大中华区的CRM信息;将于今年9月推出首个大中华区CRM入门网站www.GreaterChinaCRM.org)

联络电邮:
sampson@imatchpoint.com

 

 



相关链接:
CRM--数据困扰的解决之道 2001-07-17
企业对CRM有点误解 2001-07-16
如何才能做一个CRM企业? 2001-07-10
CRM首创者谈CRM ——Gartner Group如是说 2001-07-10
CRM完整解决方案的必备条件 200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