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N到VOIP 企业语音转换全攻略(一)
2007/06/27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企业很可能是第一个网络电话(Voice over IP)以及其他一些基于IP网络相关服务的受益者。在VOIP到来之前,企业一般是通过基于电路交换的PSTN网络来进行实时语音通话和传真业务,而数据通信业务则是基于拨号上网,X.25,帧中继,ATM,IP等等。在企业中,IEEE标准制定的802.3协议或者基于以太网的局域网都是应用极其普遍的数据通信网络。
图2. IP-Centrex解决方案体系结构
图2显示了从传统的中央交换机业务向基于IP的中央交换机业务转换的一个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体系结构,这个方案尽量使得用户侧客户端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最小化,而运营商对此的投资回报则会相对较多(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相对较少,而电信运营商更多)。更具体来讲,部署成本取决于设备接口和服务的需求、部署的范围、备的使用年限、现有可用的IP网络基础设施等等,因此每个具体的解决方案需要单独地核算成本。
IP中央交换机的用户不仅能够在不需要增加运营商的专用线路的前提下扩容,还能只在本地的IP网(LAN或者Intranet)添加服务器就能实现各种新的基于IP的业务与应用。许多现存的电路交换制造厂商正在致力于开发线路卡(line
card)或网关设备,其中线路卡可以与现有设备完整结合以支持必需的接口功能,而网关设备可以支持IP网络、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以及服务传输组件之间的互通。
图3 IP-PBX解决方案体系结构
图3示范了一个现存的基于电路交换的PBX增加了一个嵌入式的VOIP呼叫控制器和通向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的网关线路卡之后,如何向基于IP的PBX转换的体系结构。另一种实现转换可选取的方案是使用一个分离的物理设备,这个设备具有完整的VOIP网关和一个分离的呼叫控制或呼叫代理功能。这两种实现方案的选取则取决于系统机构。
尽管现今已经有很多用于基于IP终端控制的协议存在,例如H.32.,SIP,MGCP等等,但是IETF的SIP正在凭借它的开放性与简单性,逐渐赢得了来自标准化组织和企业厂商的共同支持。而对于呼叫管理或呼叫服务器或呼叫控制器的VOIP网关设备来说,MGCP和Megaco/H.248协议正在成为最无争议的赢家。
3、IP-VPN和远程工作
虚拟专用网络(VPN)是指利用电信网络链路或者共享Internet中继线来提供点对点的专用逻辑信道,以进行数据或话音通信。IP的灵活性和普遍性已经激发了许多因特网和电信网设备制造商来投入开发基于IP的虚拟专用网络(IP-VPN)设备,用以支持在宽带IP链路上传输融合的实时通信和数据业务。如图4所示,宽带IP链路可以是一个数字用户线路,一个附装在有线电视上的线缆调制解调器(CATV),一个无线的或以太网本地环路,或异步传输模式(ATM)之上的IP,或光纤激光器之上的同步光网络(SONET)等等。
图4 IP-VPN和VOIP解决方案
许多大公司都已经在内部建立起了他们的IP-VPN,从而方便他们的员工、呼叫中心代理和差旅人员的使用。基于IP-VPN的VOIP业务主要益处是能够方便远程工作者(在家或者其他地方)使用和公司中心部署的VOIP设施和服务。
商业级的SOHO IP-VPN设备和IP-PBX能够提供从IP网络到PSTN网络的平滑VOIP呼叫,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拥有可靠服务质量的业务。同样地,本地和应急呼叫能够通过本地模拟或者BRI线路被路由到PSTN网络。这使得企业能够实现向其他端点(PSTN电话)或者公众服务接入点(PSAP)传送低成本、高效的呼叫。
和所有的基于IP的业务一样,通过基于Internet逻辑私有网络管道提供IP-VPN和相关业务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
a)安全性
b)服务质量保证
为了满足安全性的需求,我们需要为终端提供完善的鉴权、加密解密、隧道和防火墙机制。同样地,为了满足服务质量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对通过网络的IP分组进行接入控制和带宽分配。因此,任何实际可行的IP-VPN设备都必须同时通过嵌入的软硬件支持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目前,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制定了系列的标准和草案来实现基于IP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控制。例如:
a)基于PKI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的数字认证,用户鉴权、授权和计费的Diameter和Radius协议等都可以用于用户和终端的鉴权。
b)IETF的IPSec采用了基于多路数字加密标准(DES,三重DES比较常用)的消息加密机制,通常提供128位键字(key)。
c)基于包头压缩和加密的点到点隧道协议(PPTP),二层隧道协议(L2TP)等提供信息隧道技术。
d)基于TCP/UDP端口、IP地址、协议类型、业务、接口等的分组包过滤机制、有状态的分组包检测、服务登录、网络地址转换(NAT)等机制可以被用作构建防火墙服务。
为了支持服务质量保证,IETF的区分服务(Diff Serv)、综合服务(IntServ)、以及结合二者优点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已经趋于成熟。
4、基于WEB的呼叫中心
基于Web的呼叫中心不仅实现了商用和运营级的VOIP服务,而且继承了IP电话的灵活性等天生优势。传统的基于电路交换的PBX和自动呼叫分发(ACD)的呼叫中心系统能够通过添置VOIP网关和相应软件来升级为支持VOIP和基于Web的管理控制。因此,需要传统PBX和ACD设备场上,例如Avaya、北电网络、NEC等已经在市场上投放了这类基于Web的呼叫中心相关的产品设备。
在呼叫中心支持IP电话和VOIP业务使得添加、移动和改变工作站,以及远程呼叫代理员接入变得简单可行。此外,通过使用ANI/DNIS和基于IP网络的用户信息实时检索,呼叫中心代理员能够低成本、个性化地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是对于在不同时区和地理位置的部署多个呼叫中心站点的情况,通过IP进行互连互通,能够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管理和维护。此外,由于IP电话支持各种开发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例如智能网络Java
API(JAIN)、Paraly/OSA、TAPI/JTAPI,因此许多被电子商务应用所需要的销售自动化、库存管理、故障记录单和计费软件包等可以被低成本地开发,同时还将提供用户资源管理(CRM)等配套设施。而为了保证电子交易等事务的私有性和安全性,在上一节所讨论的鉴权、加密和防火墙机制将能派上用场。
基于Web的呼叫控制和ACD管理同时还能够平滑地实现智能控制、路由和任何位置的智能呼叫管理,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IP-VPN远程。这些特性实现了基于全IP的业务融合-话音、数据/电子邮件、传真等等,并且都统一到多媒体终端或者PC机上。因此,Web呼叫的引入对于企业而言使得他们更加容易开发和发布各种新的基于IP的业务与应用。这些业务包括基于Web的内部协作(呼叫中心代理员之间)和外部协作(呼叫中心代理员和客户之间)、基于浏览器的网络和业务管理、聊天和即时消息、基于Web的点击拨号(Click-To-Dial)等等。
基于Web的呼叫中心还可以被用来构建虚拟呼叫中心,以支持更为高级的呼叫控制和业务交付。这样的呼叫中心不仅可以在地理位置上跨越全球不同的时区,而且还可以低成本地实现不间断客户服务(24小时/天、365天/年)。例如,美国东部时间(EST)临晨1:25到达波士顿呼叫中心的呼叫可以通过协同的IP-VPN被路由到北京的呼叫中心,当时正是下午13:25。
同时,还可以统一地对于全球呼叫中心代理员进行培训,使得他们对于某方面的业务有所专注,这样客户到达的呼叫可以按照类别被路由到合适的代理员处。
IT168专稿
PSTN到VOIP 企业语音转换全攻略(二) 2007-06-27 |
低话费让你长话慢说 VoIP软件横评 2007-06-26 |
移动VoIP真的准备好了吗? 2007-06-26 |
建立多厂商的VoIP网络 2007-06-26 |
关键应用和技术基础 统一通信的两大要点 2007-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