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视像通信  视像通信产品

 

H.320标准起关键作用

杨频京 2000/11/16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人们逐渐发现在人与人的通信中, 利用传统的电话已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交流的需要。加之,出差开会交通不便、差旅费高昂,所以人们渴望使用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科学的统计,人与人的交流,只有40%是通过话音,60%是通过视觉来实现。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图像压缩、编码算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得利用会议电视这种先进的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可能。


  ■会议电视系统的发展国内起步较晚


  我国在80年代末期,开始对静态可视电话会议进行研究,制定出了静态可视电话会议体制标准,并开通了京、沪、穗三点会议,国家领导人与其他两市市长通了话 ,互相看到了影像,它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在场人员的一致好评。90年代开始进行基于H.320标准的会议电视的研究,因当时我国的N-ISDN没有大力发展,所以只能利用现有的PCM数字线路,进行会议电视的传输,满足当时国家党政机关召开会议电视的需要。根据当时国情,制定出了“64~1920Kbit/s会议电视网路技术体制”和“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为我国国家骨干网、省网及各专网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和信息网络时代,建设“中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CNII)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信息网络所提供的多媒体信息交流愈来愈受到各级政府、企业的高度重视。基于电路交换方式的H.320会议电视系统,在我国各行各业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公安、铁路、交通、银行以及大专院校、医院等。

  H.320编解码设备产品除了国外产品,还有更多的国内公司已经生产出许多有自主产权的设备,已经大量使用在省网和各专网中。基于H.320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虽然已进入成熟的阶段, 但现在依然需要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标准版本升级的新规定,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近几年来,H.320终端(箱型、桌面型)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在标准化程度方面,还是在性能、稳定可靠性方面,均达到了较为满意的状况。国内生产的H.320终端设备已运营在现有的通信网上 ,连技术难度高得多点控制器(MCU)国内也已生产出来了,其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目前这种会议电视系统仍是使用较多、被大家看好的一种视频通信方式。

  世界发达国家早在60年代就开始研制开发会议电视系统,但当时只是模拟系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使图像通信中最关键的编解码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会议电视设备才得以快速研制出来,加之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会议电视系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1984年,国际电联(ITU)就制定出会议电视的相关标准H.120和H.130等建议,使图像压缩编码算法得到统一,但由于各国电视制式和PCM制式不同,使得会议电视仍不能达到互通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90年代初,通过了H.261建议,它是H.320框架中最核心的标准,从而为各国会议电视的实用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也使会议电视业务迅速发展起来,并在各种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极大普及、信息网络的长足发展,会议电视的应用,已不仅仅是为了开会,而且是不断向其他业务领域发展,如: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远程监控、 办公室自动化、视频点播以及电子商务等。目前,ITU-T在继续完善会议电视标准的同时,也在积极制定更新相关国际标准。


  ■H.320给出的是智能终端


  这种会议电视系统主要由终端设备、传送网络和多点控制单元(MCU)组成。

  (1).H.261

  该建议称为“用于速率为P(64Kbit/s)的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它的核心是在视频中解决编码算法,统一规定出图像格式:全公共中间格式(FCIF)、1/4公共中间格式 (OCIF)。最大图像帧频为30Hz。运动矢量:在垂直和水平方向最大位移不超过±15个像素。差错处理:所传送的比特流可包含BCH(511,493)前项纠错编码。

  (2).H.221

  该建议称为“视听电信业务中64~1920Kbit/s信道的帧结构”。会议电视信号中的视频、音频、数据和控制信号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一定的结构同步传输。N-ISDN信道中规定了单路B(64Kbit/s)、多路 B[(2~6)(64Kbit/s)]、H0(384 Kbit/s)、H11[4(384 Kbit/s)]、H12[5(384 Kbit/s)]的帧结构。

  (3).H.230

  该建议称为“用于视听系统的帧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C&I)”。在会议电视通信系统中,除视频、音频、数据信号外,还一定要有端到端的信令,即帧同步控制信号(C)和指示信号(I)。它们分别可以控制接收设备,使其改变状态并把该系统的功能给用户。

  (4 ).H.242

  该建议称为“在使用高至2Mbit/s数字信道的视听终端之间建立通信的系统”。在会议电视通信系统中,端到端的互通,必须要遵守一定的通信规程,大家按照统一的步伐,进行约定、协商、完成握手协议后,便可开始通信了。该建议适用于点到点通信。

  (5 ).H.243

  该建议称为“使用高至2Mbit/s数字信道在三个或更多视听终端之间建立通信的过程”。在多点会议电视系统和多个MCU通信使用该协议,它只适用于星型网络结构中多个MCU的呼叫连接建立,是多点通信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通信协议规程。

  (6 ).H.281和H.224

  该建议称为“会议电视的远端摄像机控制(FECC)规程”和“利用H.221的LSD/HSD/MLP信道单工应用的实时控制”。H.281建议主要包括(FECC)规程的各要素及字段格式;H.224建议主要规定了在帧结构中的低速数据(LSD)信道、高速数据 (HSD)信道、多层协议(MLP)信道的能力,规定了在上述三种信道中选择一种信道来传输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两个建议必须配合使用。

  (7 ).H.231

  该建议称为“使用高至2Mbit/s数字信道的视听系统的多点控制单元”,即(MCU)。该建议规定了有关视频、音频、信道接口、数据时钟以及MCU的最大端口数等接口标准,还规定3种切换方式。

  (8 ).G.711 G.722 G.728

  音频编码符合ITU-T建议G.711[(PCM)脉冲编码调制]、G.722[(ADPCM)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 G.728[(LD-CLEP)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唇音同步:自动,图像相对于语音延迟小于40ms。

  (9).T.120系列

  该系列建议是在考虑H.320框架下的会议电视系统增加数据功能加入的,有了这些建议后,使会议电视业务的应用更广泛。T.120系列建议如下:

  T.122——用于音像和视听会议业务的多点通信服务。

  T.123——用于音像和视听会议应用的协议栈。

  T.124——通用会议控制。

  T.125——多点通信服务协议规程。

  T.126——多点静止图像和注释规程。

  T.127——多点二值文件传输协议。


  结束语


  近几年来,我国的会议电视形式大多是集中型的,即集中到一个公共的会议室里,这样的形式无论在覆盖面、运营方式和使用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现今用户在各种网络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数字数据网 (CHINDDN)等网络上的会议电视业务及其他应用都有极大的需求量。在上述网络上开放窄带会议型业务,可使其应用延伸到各个大楼、学校、医院,甚至到家庭,并且具有灵活性、高效性、及时性等多种优点。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我国传统通信单一模式、单一电信业务的格局,使通信领域向更高层次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娱乐方式的向往。随着网络对支持多媒体会议型业务的能力以及视听多媒体设备的技术、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提高和完善,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到来。

 

《赛迪市场专家》 2000/11/16

 


分类信息:     技术_视像通讯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