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站在企业门口

2002/09/09

  1996年7月,四个以色列的年轻人在特拉维夫成立了一家名为Mirabilis的小公司,公司的名称取自拉丁语,意为神奇。四个月之后,世界第一个即时通信(IM)软件ICQ在他们手中诞生,自此拉开了神奇的序幕。他们没想到,当初仅仅是为了使连接在同一个服务器上的用户能相互交流而开发的ICQ,在后来的日子里能如此风光无限;他们更没想到,即时通信软件在席卷全球网民之后,又雄心勃勃地准备跨越企业应用的门槛。然而,围绕IM企业应用的争议一直不绝于耳,安全隐患、可管理性差、各版本之间的仇视、相关延展性服务匮乏,都阻碍着IM在商务领域前进的步伐。面对企业应用的高门槛,IM要想实现成功跨越,让自己尽快强壮起来也许是唯一的选择。

IM其实并不矮小

  ICQ出现在Internet热潮蓬勃之初,它以一种更直接、更简单、更便捷的方式改变了整个网络的交流方式,在编码、字符、图片堆积成的Internet中构建了一条充满温情的沟通渠道。凭借其网上信息实时交流的功能,利用P2P的方式,对任何登录ICQ服务器的用户实现在线即时沟通。在这一点上,BBS、聊天室、虚拟社区和E-mail的魅力都要逊色得多。ICQ在全球范围掀起了即时通信的风暴,由于其鲜明的特色,并不断得到Mirabilis公司的细心呵护和完善,问世半年后,注册人数就超过了100万;至1998年,ICQ用户人数达到1200万;到2001年5月,这个数字突破一亿,并始终以每天10万人左右的速度飞快增长。

  ICQ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让众多门户网站找到了赢利的希望。1998年6月,Mirabilis公司被美国在线(AOL)以2.87亿美元收购,更名为ICQ公司,并作为AOL—时代华纳集团内部少数盈利的公司之一,继续着神奇的旅程。另一大门户站点雅虎也及时推出了自己的即时通信软件Yahoo! Messenger,加入搜索引擎的功能,借此来吸引更多网民的注意。还有微软,这个全球软件业的老大在巨大的商机面前绝不手软,于2000年7月开发出MSN Messenger加入战团,虽然下手晚,但凭借其深厚的背景很快也占据了大片领地,并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意思。自此,世界IM领域形成了AOL、Yahoo和微软的鼎足之势,瓜分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AOL旗下有AIM和ICQ两张王牌,这为它赢得了相对占优的地位。不能不提国产软件OICQ,自腾讯公司99年2月发布模仿ICQ的OICQ测试版本以来,QQ以其简易的操作性和全中文界面立刻牢牢吸引住了国人的目光,并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拥有一亿注册用户的亚洲最大即时通信服务提供商,占据了中国IM领域将近95%的市场,其版本更新很快,各项增值服务也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企业的门槛有点高

  以ICQ为代表的各种IM软件有着为数众多的忠诚支持者,每天同时在线的用户数以千万计。在如此庞大的基础层上,展开企业应用似乎存在先天的有利条件,也确实有很多大公司正在这么做。

  1998年年底,IBM的Lotus开发部门推出Sametime即时通信软件,开始在公司内部使用,这可以说是IM首次进入企业应用领域。据称,目前IBM有三分之一的雇员使用Sametime进行日常交流,他们每天发送约300万条即时消息。IBM大力提倡使用IM软件,这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E-mail的数量,使邮件服务器的巨大负荷得以有效缓解;另一方面,用IM实现在线会议,也大大缩减了公司差旅费用的支出,这无疑是劳资双方都乐于接受的结果。据Osterman研究公司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有84%的企业正在使用即时通信软件,而且这一数字将在未来一年内增长至89%;IBM的这套Lotus Sametime软件在已拥有标准化IM平台的大公司中占有83%的市场份额,包括全球100强企业中的50家。

  尽管IM是非常个人化的软件,但其高效、低成本和灵活便捷的特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所接受。甚至有分析家提出,IM将会成为下一个电子商务渠道,并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力量。IM应用于电子商务网站,可以有效解决“购物中断率”居高不下的难题,尤其是金融、法律、教育、咨询和零售企业,效果更为明显。消费者在购物时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如果能及时得到解决,定单被中途丢弃的现象将会大幅减少。网络即时通信成本要比传统的通讯成本低得多,特别是在异地沟通上更是有显著优势。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采用IM体系以后,企业内部的通讯费用将下降70%左右,同时由于IM特有的亲和力和便捷性,在畅通客服渠道及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方面也有明显帮助。目前,很多企业都正在或将要把IM作为其内部的通讯工具或B2B交易的一种辅助。

  但是,IM的安全隐患、可管理性差、各主流版本通信协议相互不兼容、相关延展性服务匮乏等等问题还是经常让企业的CIO们头疼,企业应用的门槛确实有点高。

  安全问题首当其冲。目前许多流行的IM软件本身都存在设计缺陷,为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提供了方便。大多数IM系统所采用的C/S结构,允许用户以非加密的形式进行信息和文件交换,这不仅意味着IM的内容能够被企业防火墙以外的任何人截取,还会导致蠕虫、特洛伊木马等恶性病毒的传播,关键是,很多IM软件本身并没有提供加密机制;另外还有脚本缺陷及身份窃取等问题,没有安全的保障,这迈进企业的第一步就无从下脚。

  其次就是几种主流IM软件之间通信协议互通性的问题。微软的MSN在发布之初,曾以能与AOL的AIM互通消息为最大卖点,但美国在线可不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庞大用户群拿来给别人分享,立刻修改了通信协议,断绝与MSN的联系。微软不甘心,又反复努力了3次,AOL始终不卑不亢,义正言辞,这情景到跟我国两家移动运营商之间的短信互通颇为类似。虽然AOL顶着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压力固守ICQ和AIM协议,拒绝与其他IM系统兼容,还有国内的腾讯公司在前一段也对Linux下的开放性QQ版本进行了封杀,这其中有着利益和市场的苦衷,但这样的各自为政、逆融合的趋势而动却使IM很难真正的深入人心,走上康庄大道。

  还有延展性服务匮乏的问题。早先的IM基本只能进行文本信息收发,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使得IM的相关功能大为改观,目前各种主流的IM版本基本都有进行语音、传送文件、视频、邮件辅助、短信服务等功能,Yahoo! Messenger的最新版本中还加入了高品质动态图像传输功能。但要想进军企业应用领域,只有这些就远远不够了,比如存档问题。企业用户将会把IM记录当作文件来管理,而目前很多IM系统在存储功能上都太薄弱,很难满足需求。

EIM身肩重任

  为企业开发专用的IM版本—EIM(Enterprise IM)也许是两全之策,腾讯在今年一月推出的BQQ—企业QQ就是很好的例子。BQQ在QQ的基础上,加入了专为企业用户定制的新功能,诸如短信中心、网络会议、分组讨论等;服务器体系为全模块化的设计,各模块间用TCP/IP协议互联;在安全策略上,BQQ采用128位密钥对传输协议加密,协议体系采用开放式的加密协议模式;今年五月,BQQ2.0版发布,实现了与QQ的互联通信。这些专门面向企业用户的强化举措无疑为IM的企业应用前景开辟了一片很广阔的空间。但BQQ的对手很多,前途并不明朗,先不说这一领域的前辈Lotus Sametime,就拿QQ的晚辈MSN来说,其特有的网络电话、电子白板、远程协助等强大的功能就很值得BQQ好好学习,再加上它与Exchange 2000的整合以及微软强大的后台支援,这个对手将是绝对重量级的。AOL也带着它的EAIM杀入EIM战局,准备对其岌岌可危的领导地位进行加固。

  另外,有专家提醒说,为降低IM系统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除了建议部署防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之外,建立IM使用策略、避免用公共的IM发送机密信息、恰当配置企业防火墙、拦截“非法”信息、部署企业专用IM服务器等等也是不容忽视的措施。

  实现不同IM系统间的互连互通、在无线领域应用即时通信、构建集成了SMS、E-mail、IM和传真的统一消息平台等等,都是要IM跳一跳才能够得到的目标。据Gartner的预测,到2005年,IM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将超过电子邮件,而在企业运作中,50%以上的需要与消费者进行直接交流,或者具有互动性质的业务将与IM服务结合在一起。另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05年,全球的企业IM用户将由目前的1800万增加到2亿2900万,每年发送的消息多达数万亿条。需求是很充足的,IM的那些优势毕竟明摆着,而且其在全球有着浓郁的应用氛围,但目前多数人是在观望,大家对其技术实现上的疑虑还没有完全消除。IM要想把近年来的无限风光成功渗入企业应用领域,靠不得那些乐观的预测,也不能指望企业降低应用的门槛,自己尽快成熟和强壮起来才是最佳选择。

eNet硅谷动力(cio.enet.com.cn)


相关链接:
通讯服务促进增长 微软MSN单月独立用户已超3亿 2002-09-09
为IM提供安全服务 2002-09-04
QQ对MSN——聚焦即时通讯软件市场 2002-09-04
腾讯着力打造企业办公通讯新平台 2002-08-29
QQ对MSN 即时通讯软件何时能互连互通 2002-08-27

分类信息:     文摘   技术_即时通信_新闻   技术_即时通信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