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增值业务需准确把握和引导市场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陈凯 2004/02/26
由于市场需求正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及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国内电信增值业务正不断推陈出新。
电信增值业务内容的拓展,有赖于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共同协作;业务供给的定位须以需求为依据,在供给与需求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伴随中国电信业的快速发展,增值业务市场异军突起,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从近期来看,我国增值业务市场花样繁多,供需两旺,竞争已全面展开。增值业务发展有利于电信业的繁荣,但目前增值业务市场一些日益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增值业务继续推陈出新,竞争全方位展开,国内经营者面临挑战。
由于市场需求出现多样化、差异化及个性化,运营商的增值业务也不断推陈出新,具体表现在:业务种类越来越多、业务所涉及的领域来越广、业务推出的周期越来越短、业务的针对性越来越强。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运营商通常会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一、以文艺、体育、赞助、捐献等方式为依托,宣传和推介自己的业务,创优质品牌及产品;二、竞争的主要目标瞄准大用户,包括政府部门、工业企业及服务业,助推政府电子政务及企业信息化;三、根据自身的特点,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增值业务,在不同的层面上展开竞争。随着3G的来临,3G最突出的增值业务将成为各运营商的竞争焦点。
同时,随着外资对增值业务的介入越来越大,国内经营者面临挑战。我国电信增值服务市场准入门槛低、价格变动空间大、管制较松,对外资的吸引力较大,这从北京、上海和广州外资咨询电信增值市场准入的数量就可看出。2000年我国开放了电子邮件、语音信箱、互联网接入服务等9种增值业务,2001年扩大到20种目前这一数目已超过30。自2002年3月22日,第一家中外合资增值业务运营商开始经营以来,不断有国外企业介入中国增值业务市场。此外,NTT
DoCoMo、电讯盈科、德国电信、法国电信等对各项电信增值业务均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入世后,国外电信运营企业在增值业务领域进入选择了谨慎的策略,这既有世界电信业持续低迷引发增加的产业投资风险的影响,也不排除对中国电信增值市场缺乏信心。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外资进入的力度加大,将对国内经营电信增值业务的中小企业会产生更大的冲击,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诸多方面。
增值业务发展迅速,促进了价值链各环节的相互依存度。
中国巨大的增值业务市场潜力,诱人的利润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加盟。目前,我国增值服务市场中各类中小企业已超过8000家,以增值业务为经营内容的虚拟运营商群体正在形成。增值业务的增加,催生了ISP、ICP、ESP、ASP等各种增值服务提供商。
在经营模式上,服务提供商已从简单的接入向更高层次的应用转型。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通过电信业务外包,以虚拟电信业务方式,形成电信网络、虚拟运营商及客户“三赢”。
产业链上,从单一循环转向开放服务,网络设备制造商、运营企业、虚拟运营商、系统集成商、销售代理商、信息供应商,融于一个开放的产业链结构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信应用服务体系。
随着增值业务对运营商的重要性增加和业务开展内容的扩大,要提供增值业务,必须依赖上下游各环节上的共同协作这些协作既包括同行内内部的,又有跨部门的;既有制造业的,又有服务业的;既有ICP,又有ISP;既有服务上的,又有内容上的;既有资本上的,又有技术上的。这些合作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双赢和多赢。
增值业务已成新增点,但经营创新不够,仍无法主导市场。
由于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业务日趋饱和,业务增长进入平稳期,收入大幅增长的时期已过去;新发展的用户向低端化转移,单位用户的收入出现减少的现象;竞争的加剧使电信价格出现下降,运营商的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运营商已将发展的重心转向增值业务。从2003年各运营商的实际发展看,围绕固定、移动的增值业务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总收入的比重也在加大。例如短信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但在总收入中,传统业务仍占主流,增值业务尚未成为电信产业中的支柱。
中国移动的GPRS业务、联通的CDMA及中国电信力推的“家加e”等增值业务均有所发展,但它们占企业业务收入的比重并不大,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在移动增值业务(包括移动智能、移动数据和移动IP业务)中,只有移动数据业务在中国发展尚好,其他业务还有待开发。
目前,中国电信市场增值业务的发展虽有亮点,但并不是普遍繁荣。原因有:一是脱离市场需求;二是忽略了雄厚的需求群体和多样性的应用内容;三是应用需在低资费、实用性、易操作上下功夫不够;四是增值业务提供的服务种类、内容、质量、资费难以满足需求,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增值业务在短期内不会替代传统业务。
虽然增值业务发展有新特点,但经营创新仍不够。近两年,增值业务成为运营商业务经营的一大亮点,短信、彩信、彩E、手机银行、移动游戏、移动定位等新业务、使电信增值业务由概念逐步推向务实。
增值业务发展出现三大特征,五大趋势,三大特征是:一、语音和数据融合的紧密度增强;二、统一的平台下进行业务开发;三、产业链推动业务实现发展。五大趋势是:一是电信增值将持续高速增长;二是技术的互补性、替代性凸显;三是服务竞争的差异性弱化;四是应用对市场的驱动成为关键;五是内容是长远发展的基础。
面对越来越放松的管制环境、良好的技术环境、多元化的市场环境,增值业务的经营上,很多都未摆脱模仿日韩的方式,但中国毕竟不是日本,也不是韩国,如何实现增值业务创新是摆在各运营商面前的一个难题。
另外,短信快速发展引发的安全及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包括:信息对国家、企业及个人的影响;如何防范利用增值业务从事非法活动;如何防止利用增值业务传播不良信息等。如何尽快出台相应的管制办法,保证业务经营顺利进行,防止由业务发展引起的信息安全问题,对管制部门及运营商都是至关重要的。
促进增值业务健康发展必须把握供需平衡,引导、方便用户消费。
国内各电信运营商在推出增值业务方面互不相让,中国电信有互联星空,移动有“动感地带”,联通增值业务有:神奇宝典、定位之星、彩E、互动视界、掌中宽带等,网通推出了宽带增值业务——网通企业在线,以及小灵通增值业务品牌——灵机e动。
但用户面对花样繁多的增值服务,如何了解、选择、使用却是一件头痛的事。增值业务的关键还在于消费者能否认可,只有当增值业务有用时,消费者才会使用。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多数增值业务了解甚少。通过对运营商咨询电话服务人员的调查,也发现咨询人员对自己业务了解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增值业务很难实现推广和普及。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运营商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另外,推出业务时要使自己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供给与需求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供给的定位必须以需要为依据。有调查显示:78.2%的用户经常使用移动增值业务,但其中97.5%的用户仅使用短消息一项增值业务,使用手机银行、手机炒股、定制消息等其他业务的仅有2.5%。业务使用的不平衡,也会影响增值业务市场。
对用户使用增值业务加以正确的引导很重要,其中包括业务宣传、使用介绍、用户效益分析等。推出的增值业务应覆盖不同的消费群体,既有满足普及性需求的业务,又有针对不同群体的专业性业务。业务的多样性可降低运营商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可使用户享受到更方便的服务。
中国信息产业网(www.cnii.com.cn)—通信信息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