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NGN

NGN机遇面临商业模式挑战

张永利 2005/02/03

  2004年北京国际通信展过去一个多月了,但我们的记忆却总是一次次被NGN包围。内容翔实的展版、种类齐全的设备、滔滔不绝的厂家演讲……面对这一切,我们又不禁会发问:NGN在业务种类的完善度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NGN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正是因为如此,记者特别采访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请他对NGN技术进展情况再次做全方位的评述。
  ——蒋林涛

  记者:下一代网的确切定位非常重要,NGN到底是指什么?其基本业务又偏重于那些?

  蒋林涛:广义上,下一代网(NGN)是指下一代业务网、承载网和传送网;而狭义上,下一代网是下一代话音网,基本业务还是集中于会话业务。

  记者:相对与Internet,下一代电信网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蒋林涛:下一代电信网是一个以商业运营为其主要目的的网络,它将完全不同于没有明确商业目标的Internet。在下一代电信业务网的设计中,商业模型必须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加以考虑,这将是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必须指出,商业模型是要技术来支持的,不同的商业模型将会导致采用不同的技术,因此下一代电信网采用的技术将不同于Internet采用的技术,它将要求网络有更好的服务质量保证和更好的网络安全,来满足业务发展和开拓的需要。

  记者:汽车需要驱动,电脑不可缺少驱动,那么NGN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

  蒋林涛:对于下一代网的研究,最早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并不是起自最近几年,只是目前已经基本定位IP技术将是下一代网的核心技术,无论承载网或业务网都将围绕IP技术这个核心来开展研究。从本质上说,NGN由市场驱动,最直接的驱动力是业务的开拓对网络提出新的要求,而网络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而引发的。市场驱动的最主要表现是,市场需要业务的多样化、综合化。一方面来自用户的多种应用需求,将促使运营商不断开发与提供新的业务,以获取新的用户;另一方面,鉴于整合多种应用方式的多媒体业务将成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使综合化的业务成为下一代网中的主流业务。

记者:设计对于电信业务的发展可以说是基础和前提,下一代电信业务网的设计将有哪几个问题值得业界关注?

  蒋林涛:下一代电信业务网的设计绝不能走老套路。由于分组交换技术与电路交换技术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在业务网的设计方面也将会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是业务网与业务承载网相分离问题。在下一代电信网中,业务网和业务承载网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即:业务网需要了解业务承载网的资源分配和使用情况;业务承载网需要能感知业务网的资源需求,这个要求将导致下一代电信网整个体系结构的变化。其次是电路交换网与分组交换网的差异。电路交换网与分组交换网是有很大差别的,电路交换网中是一条物理链路对应一条连接,而分组交换网中是一条物理链路对应多条连接(虚连接),这是一个巨大的区别,特别反映在终端处。上述两个业务网的区别和差异,导致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中业务网设计的差别。目前,在业已存在的业务网中,真正可以称得上基于分组网设计的业务网很少,Web是设计最为成功的业务网之一。下一代电信网的业务种类繁多、层出不穷,每一种业务有每一种业务的特征,要将为数众多、性能各异的业务网归类为统一的业务模型,并搞出一种核心设备是极为困难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下一代业务网不可能统一为一个业务网,不可能有什么所谓的核心设备。

  下一代电信网的业务网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IP网的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是:一条物理连接可以同时拥有多个虚连接,对于终端来说,当一个终端接入分组交换网时,由于多个虚连接的存在,在同一个时刻可以进行多项工作;另一个特点是业务端节点之间的通信,在业务网层面是平面结构,无论是业务的信令流或业务的媒体流都是平面结构,这一点与电路交换网的业务网设计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两个特点将导致下一代网的业务网设计将会极大地有别于电路交换网的业务网设计。

  记者:商业模型对于任何一项新业务的拓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下一代网的商业模型将会是什么样的?

  蒋林涛:我认为下一代网的商业模型有两种,一种是Internet的商业模型,一种是电信网的商业模型。这是两种绝然不同的商业模型,各自有其特定的使用面。对于基于Internet的业务商业模型很难有良性的生态链,但是其发展是阻挡不住的,只能是疏导;基于电信网的业务商业模型可以有良好的生态链,但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两种商业模型可以共存,协调发展,设计合理可以有良好的生态链。

  记者:寻找商业赢利点确实很难,当前合理的电信商业模型还难以建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蒋林涛:主要原因是IP承载网无法支持电信商业模型,按照电信商业模型设计的业务网对IP承载网的要求是很高的,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技术来支持。目前的IP+MPLS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运营商的要求,但要清醒的看到IP+MPLS技术存在严重的可扩展性问题,而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广泛使用的包月制计费,不应是电信主流的收费模式,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由于没有技术去满足不同用户群的不同消费的要求,从高端用户处得到更高的收益,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过渡措施。一旦技术条件具备,优质优价,分门别类对不同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费用将是主流形式。

  记者:一提到NGN,似乎都离不开“软交换”,“软交换”有没有明确的定义?下一代电信网应该跟踪和关注与它相关的哪些关键技术?

  蒋林涛:从其起源来说,“软交换机”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传统电话交换机向分组话音设备演进中的中间产物,即“呼叫服务器”;另一方面来自VOIP的媒体网关控制器(MGC)。目前,一般说“软交换”是指:媒体网关控制器(MGC)、驻地网守(GK)或SIP PROXY,即分组话音系统中的呼叫控制与处理设备。目前将“软交换”这个概念过分延伸了,将众多逻辑功能完全独立的实体放在一个物理设备之中,并把它叫“软交换”。目前定义的“软交换”设备(软交换机功能复杂,接口众多,而且还有进一步增加“软交换”功能的趋势。在下一代电信网的业务网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分组网的技术特点。

  记者后记:

  NGN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或“新一代网络(New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它是以软交换为核心,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在与蒋总工的对话和他精辟的评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NGN的满腔欢喜,——“对中国来说,NGN是非常好的一个机遇,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作为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总工,他对于商业模式的困惑,也无不让我们感到担子的沉重。因为,正如他所言:“IP承载网无法支持电信商业模型,按照电信商业模型设计的业务网对IP承载网的要求是很高的,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技术来支持。”

ChinaByte(e.chinabyte.com)


相关链接:
基于软交换的话音网 2005-01-18
软交换网络发展若干问题 2005-01-13
发展NGN的驱动力 2004-12-24
NGN承载网技术 2004-12-23
软交换与虚拟运营 2004-12-02

分类信息:  电信_与_NGN及软交换     文摘   行业_电信_新闻   技术_NGN及软交换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