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融合通信

市场需求催生IMS

2007/06/28

  IMS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多媒体业务控制和网络融合平台,是向All IP Network业务提供体系演进的重要一步。在当前,IMS融合业务网络架构对于TD-SCDMA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近日,记者就TD-SCDMA网络中是否引入IMS的一些问题采访了阿尔卡特朗讯公司相关负责人。

  记者:目前,很多厂家提出了在TD-SCDMA核心网络上采用IMS架构,提出这种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张战文:IMS作为融合网络架构的核心,提供了与接入无关的业务网络体系架构,支持固网IP、xDSL、UMTS、CDMA、TD-SCDMA、WLAN等接入到统一的IP核心网络和应用环境。IMS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多媒体业务架构,方便灵活地为无线与有线用户提供分组化的多媒体业务应用。因而从TD-SCDMA网络架构来说,无须作改动,从PDSN经过以太网接口就可接入IMS核心网,与P/I/S-CSCF、应用服务器及用户数据库建立起SIP的通路,就可以完成对TD-SCDMA用户以SIP为基础的多媒体应用与业务的实施与部署。

  IMS在TD-SCDMA上引入,是PS域上叠加的一个多媒体子系统,从网络实现方式上来看,引入IMS对CS域并没有影响,仅需要对PS域进行扩展。引入IMS为其PS域提供诸如VoIP、VT、PoC和BCMCS等丰富多彩的IP多媒体业务,同时通过MGCF/MGW与CS互通。

  IMS基于SIP,可提供实时、端到端的移动业务,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保证多媒体业务在安全、计费、漫游以及QoS上的需求,使运营商对网络及业务可管理、可控制。

  记者:采用IMS架构,能给TD-SCDMA网络带来什么竞争优势?

  张战文:与现有3G业务平台的功能不同,IMS可以实现开放的水平业务平台,拓展了移动领域以往单一垂直的业务开发模式(Silo Solution)。由于IMS中用户的接续控制由相应实体实现,移动网络运营商可以进行深度管理,即运营商不仅可控制业务的接续过程,还可控制业务的带宽、QoS、策略及资源管理等等。

  IMS的出现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业务驱动力:

  现有业务的融合。采用IMS架构,可以支持各种接入方式,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可以支持多种终端,和原有的分立网络为不同的终端提供独立的应用不同,现在用户使用不同的终端可以具有相同的业务体验。从运营商的角度,部署同一套服务器可以为不同的接入类型提供同样的服务。

  新的融合类业务。通过开放的应用开发接口,可以迅速地提供新的通信业务应用。

  新的生活时尚业务。通过引入业务代理、数据网格和策略引擎,提供支持跨越通信业务范畴,引入和IT业务、办公业务的融合,为单个用户定制的业务。

  基于IMS的IP Centrex业务也是较可行的对大客户用户的IMS应用。一方面,IMS的接入无关性可使移动运营商增加固定接入的集团用户市场;同时,基于应用服务器AS提供的IP Centrex业务有效减少了对核心网络的要求,业务新需求后期满足更为快捷。

  针对大众用户,移动固定融合的语音视频业务一直是IMS的热点,如VCC、UMA,基于3GPP R7提出的VCC(Voice Call Continuity)能力实现双模终端在IMS域和CS域之间的无缝切换。

  基于Presence业务能力的Reachability业务,能帮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联系到位置距离最近的在线联系人。

  目前,IMS带来的新的业务能力主要体现在OMA中定义的呈现(Presence)、用户组管理(XDMS)、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ing)以及PoC、Video Sharing等类业务;另外,IMS支持接入无关(包括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统一的会话控制和用户数据管理等,有效地增强了融合业务能力。

  另外,由于IMS网络架构支持标准的业务接口并且与具体的接入方式无关,所以可以支持一些新的业务种类。

  就某个具体业务来讲,TD-SCDMA移动软交换或许能够提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Pre-IMS式的垂直应用解决方案(Silo Solution)。而基于IMS的融合业务的提供能力及理念,与移动软交换的业务提供是不一样的。

  记者:目前,运营商对这种建网思路是如何看待的?在具体的网络建设上采取了怎样的策略?

  张战文:IMS网络演进是电信网络发展的一个亮点,除了其技术优点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共识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说是市场的需求催生了IMS。IMS之所以得到了国内外运营商的青睐,其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于市场需求。“融合”是目前电信业的热点,下一代多媒体融合业务已成为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这一方面表现为用户对操作简单、安全、业务个性化、便携移动及有线与无线无缝融合通信方式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融合”也为运营商保持并提高其市场份额提供了巨大空间。

  众所周知,国内外运营商都在进行电信网以及自身角色的转型,即从以前单纯的网络业务提供商转型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而其中网络的转型是一个前提。这正与IMS不谋而合,业务驱动是网络演进的前提,技术驱动是网络演进的保证。最终用户的通信需求及运营商面临的多种挑战都驱动着网络向“融合”方向演进,IMS正是这种演进的技术保证。

  无线网络演进的方向是接入方式与核心网络无关,IMS与各种终端、应用服务器及IP网络完成端到端VoIP及各种多媒体业务的呼叫处理。运营商若从CAPEX/OPEX的角度考虑就没有必要再将目前的CDMA MSC“升级”到移动软交换,将来再“平滑升级”或“演进”到IMS。在目前阶段,运营商在规划网络发展时,应根据网络实际情况,尤其是对于移动软交换的建设发展,要全盘统筹考虑与向IMS网络演进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浪费和重复建设。

  就目前国内电信运营情况来看,现有的固网运营商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获得3G移动牌照而成为综合业务运营商,因而更需要考虑IMS移动固定网络融合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国内各大运营商都在积极地部署、试验及测试IMS及相关融合业务,制定企业IMS标准,并积极推动针对企业及个人用户的基于IMS的融合业务的发展。

  记者:目前,贵公司在TD网络建设中,在IMS引入上是如何考虑的?

  张战文:IMS在TD-SCDMA上引入,是PS域上叠加的一个多媒体子系统,从网络实现方式上来看,引入IMS对CS域并没有影响,仅需要对PS域进行扩展。引入IMS为其PS域提供诸如VoIP、VT、PoC、IM、Presence、Video Sharing和BCMCS等丰富多彩的IP多媒体业务,同时通过MGCF/MGW与CS互通。

中国电子报



相关链接:
IMS成就电信业的“体验经济” 2007-06-28
ATCA——迈向全IP网络之路 2007-06-28
IMS引入TD网络 2007-06-28
CESP在IPTV承载中的应用 2007-06-28
以太环网相关技术已突破IPTV带宽瓶颈 2007-06-26

分类信息:     行业_电信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