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计费  计费产品

电信重组后的运营支撑系统变局

2008/07/02

  新一轮的电信重组已经结束,中国移动收编了中国铁通,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的C网业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组成新的中国联通。经过重组,以前的六大运营商,整合成了三个全业务运营商,那就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由于此次电信重组涉及到网络和业务的重组分配,所以将直接导致运营支撑系统的完全整合。而虽然重组后的运营商同属全业务运营商,但由于重组主体本身的不同,所以将导致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策略的不同。

  电信业务整合方向

  虽然重组之后的运营商都将会在业务上由单一业务向全业务转型,但各个运营的实际情况却有很大不同,所以,在业务的整合上也将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移动。重组之后,铁通并到了中国移动,但其形式有可能作为中国移动的一个全资子公司而存在,进行相对独立的运营。所以从表面上看,中国移动的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将不会融合在一起发展。但从实际情况看,竞争对手却会迫使中国移动不能太轻视固话业务和移动业务的组合。比如中国电信在重组后会推出组合业务,一个客户使用固话业务和ADSL上网业务的同时,也许会得到更加便宜的C网服务。如此,以前使用电信固网业务和中国移动的移动业务的的客户也许就会转而投向中国电信,这就间接造成了中国移动客户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移动也不得不去开展全业务。而开展全业务,中国移动作为一个固网业务的后进入者,在客户群大部分已经被中国电信或以前的网通占据的情况下,很难从全业务中获得很大利润。但是为了保证移动客户的不被“策反”,也要尽力开展融合业务。为此,中国移动将会利用铁通的固话业务牌照,在铁通固话的基础上,发展比如移动固话、宽带等业务。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的C网后,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开展融合业务、业务之间如何进行交叉、如何推出组合服务等。从根本上说,就是如何向同一客户提供多种业务,提高客户群的重合度。从目前的业务现状看,C网主要以个人客户为主,虽然有集团客户,但使用者也是个人。中国电信拥有大量集团客户和个人客户,比如家庭电话、小灵通大多是属于个人业务,而宽带、专线等业务大多属于集团用户。由此可以看出,C网和中国电信其他业务的重合度是比较高的。所以对中国电信而言,需要做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从业务角度,就是要面对一个客户,推出所有的产;从市场的角度,将C网业务和传统固网业务进行组合营销。而这正是新的中国电信未来比较重要的竞争优势。

  中国联通。新的中国联通在把C网卖给中国电信之后,剩下的业务包括:G网业务、长途业务、IP业务、移动市话、互联网等等。事实上,这些业务除了G网业务以外,和中国联通重组的中国网通同样提供,所以两个公司在业务的重合度上是比较高的,重组之后新联通在业务种类上并没有增加多少。只是在固话业务方面,联通以往只是在极少数的几个地区开展,网通的加入则使固网业务得到极大加强。所以对于新联通来讲,充分利用网通固网的实力,全力推广融合业务也是一种很好的竞争优势。

  可以说,融合业务是三个运营商的必走之路,但如何开展,应该有不同的层次,因为其现有的业务支撑系统不可能从目前的单业务状态下突然迈向全业务融合的非常完善的状态,所以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地开展,用亚信科技电信业务支撑系统方案部何晓棠的话说,需要分三个层次。

  一是统一服务,所谓统一服务就是品牌的感知性要统一,影射到支撑系统要做的工作,就是客户统一接触,不管是在营业厅还是在网上,不管是办何种业务,都让客户感觉到运营商品牌的统一性。也就是说,不能让客户感觉到因为运营商进行重组,而找不到归属感。何晓棠说这一层面的改变是最迫切的。

  二是要对各种业务进行组合营销。比如中国电信,以前没有手机业务,现在收购了C网,就可以将固话业务和移动业务进行组合销售,互为促进。

  三是在市场层面和客户感知层面之后,内部管理需要随之改变,而这就是支撑系统的改变。

  支撑系统建设思路设想

  长期从事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研究的何晓棠认为,在融合业务的需求下,任何一个运营商的支撑系统都无法一下子跨入全业务支撑,必须分步骤地实现对融合业务的支持。而在支撑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则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关键问题。一、对于任何一个省公司的支撑系统来说,是新建一个全业务的支撑系统还是在某一个现有的系统上进行演进?二、如果在现有系统上进行演进,在哪个系统上进行演进?三、如果选择了演进,演进的步骤是什么?

  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一是要看目前的支撑系统是否具备向融合系统演进的能力,即它在技术架构和数据模型上是不是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去向融合系统演进。二是选择由哪个系统进行演进,同样有几个因素。从支撑和用户数看,哪个系统支持业务的用户数多;从业务带来的收入看,哪种业务为运营商带来的收入;哪个业务是运营商未来发展的重点。何晓棠认为,如果每种业务在上述三个方面都不分伯仲,则需要考虑技术架构的因素,即哪个系统更先进、更符合融合业务未来的技术架构的目标,就由哪个系统担起演进的重任。

  基于上述原则,各运营商应如何建设自己新的运营支撑系统呢?

  中国电信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在上一次电话重组时,中国电信被拆分,南方地区归电信,北方10省归网通。而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电信在北方10省的业务也得到了一定拓展,形成了南方为主市场,北方为辅市场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新的中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也将以市场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何晓棠认为,对于中国电信南方各省市公司(南方电信)来说,固网的业务收入和客户群远远大于C网,而这些公司目前的业务支撑系统是MBOSS,这个系统不管是从业务模型还是技术架构上看都是比较先进的。而且它也是支持多业务的支撑系统,支持固话、宽带、小灵通、IPTV等等。在这种情况下,MBOSS是有能力演进成全业务的支撑系统的。但眼下的情况是,C网现在已经被电信收购,MBOSS需要尽快支持C网业务,而且不能低于目前联通系统对C网的支持能力,这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事情。对此何晓棠分析,第一阶段,南方电信可以在MBOSS改造的过程中,选择收购一个C网的支撑系统,先运行着,支持C网业务,也可能选择让联通代维。另外,在第一阶段,南方电信应在融合业务上实现统一服务,反映到CRM系统,包括也就是营业厅、网上系统等都要支持C网业务的受理、交费等等。而关于计费,则要做到账单的融合。相比于固网,作为移动业务的C网业务,其计费实时性是比较高的,为了保持C网用户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特性,南方电信可以在第一阶段建立独立的计费采集系统。第二阶段,可把C网的计费系统融入到现在的计费帐务中。

  中国电信北方各公司(北方电信),固网用户数和各省C网的用户数差不多,业务收入差距也不大,从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看,电信固有的宽带业务和C网业务都将是北方电信的重点业务。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很难从业务角度判定哪个业务更加重要,这就要从系统的角度看哪个系统的改造量更大。如果从C网扩展,就要选择支持宽带、固话、小灵通等等业务。而从固网扩展支撑C网,就只需要扩展一些积分、渠道等功能,而这些功能在各运营商都是有共性的,相对比较简单。所要何晓棠认为,在北方电信,选择现有在固网系统去扩展C网,会划算一些。

  和中国电信一样,新的中国联通也面临南方和北方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和其合并的中国网通也有北方主市场和南方辅市场的区别。

  由于南方各省不是网通的主市场,所以在重组以后,南方联通G网用户数和业务收入上都会高于固网。所以,从业务上看,移动业务融合固话业务是一种趋势,也可能比较划算一些。但改造量却比较大,比如需要支持固网的组合业务,而这个需求对于联通以支持单一业务为主的支撑系统却是一个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何晓棠认为,南方联通应考虑逐步融合。具体操作方面,一、按业务的服务对象、客户群的融合度。因为G网用户基本上都是个人客户,如果进行组合营销,就要对个人客户既推网通的固话,也要推联通的G网,可以考虑先把个人客户的支撑割接过来。二、按照业务的相似度。网通的小灵通业务和联通的G网业务比较相似,可以考虑把小灵通的支撑先割接进来,这样同样可以面向一个客户推组合业务。三、按系统的部署。在客户接触层面和受理层面先进行整合,但对于网通的施工部分,特别是具有固网特点的功能,应先予以保留。

  在北方,由于网通的用户数大约是联通的三倍左右,所以虽然移动业务也是联通的重点业务,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北方网通的固网业务将是新联通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这种情况下,轻易地去整合支撑系统,会影响新联通的业务发展。既会影响短期的业务收入,也会影响未来的业务发展,所以很难选择从哪个系统进行演进支撑系统。如果从网通的系统融合联通的系统,北方网通的支撑系统都是由传统的固网集成商建设的,直接让这些集成商在原有的系统上演进,去支持移动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而由联通的移动业务支撑系统演进到网通的固网业务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北方联通会建设一个全新的支撑系统。

  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相比,中国移动的支撑系统建设就显得非常简单。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支撑系统只要能支持传统的业务,能支持捆绑营销铁通的固话业务就可以,而这样做,也仅仅是为了保持住移动客户不流失。在这种提前下,有专家认为,中国移动可能会独立地建设一套支持铁通传统业务的系统,短期内把一些捆绑营销的功能放到这个系统来运行,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现有BOSS系统的影响。

数字通信世界



相关链接:
如何挽救电信行业的客户流失 2008-07-01
电信重组对运营商运营支撑系统挑战巨大 2008-06-20
电信BSS-OSS安全接入的解决方案 2008-06-13
寻找全业务计费的起点 2008-06-02
渐进融合 迎接全业务运营 2008-06-02

分类信息:  电信_与_计费技术     行业_电信_文摘   技术_计费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