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应用>>>移动     [相关厂商信息]

移动支付领域运营商谋主导权 产业合作待加强

2009/08/14

  在移动支付领域,传统电信业与银行业之间的跨行业竞争与合作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这种博弈同时也影响着移动支付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在跨行业竞争的基础上,运营商应该在增加用户黏性的同时,加强与产业链环节各方的合作,促进产业链的高效运转。

  电信业与银行业暗中较量

  移动支付整合了用户的消费需求、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能力、银行的信用度以及商家的营销能力,可实现随时随地、安全、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5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87亿。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为移动支付产业奠定了发展基础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商机。也正是这样巨大的市场商机,才促使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各个主导环节萌发了对利益的争夺。

  移动支付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产业链涵盖众多环节,主要包括电信运营商、银行业、第三方服务商、终端设备制造商、商家及手机用户等。其中,电信运营商、银行业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决定了整个产业发展的走向和前景。而电信运营商与银行业对移动支付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却越演越烈。

  当前,传统电信业、银行业均涌现出移动支付的积极推动者。尽管分属不同的行业,但是却有着相同的目的。其一,打造与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相比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而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其二,在移动支付产业上赢得主导权。从根本上来说,移动支付之所以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这两大目标,在于移动支付所具有的广阔市场前景。例如,英国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Research发表的研究报告就指出,到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金额将高达6000亿美元。

  在移动支付领域,传统电信业与银行业之间的跨行业竞争与合作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力量的博弈同时也影响着移动支付产业链上游的企业。

  影响延伸至芯片领域

  目前在移动支付领域,电信运营商和银行在运营层面的较量也延伸到了芯片领域,基于SIM(用户身份识别)卡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和基于SD(安全数码)卡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命运将随着产业链主导权的清晰而改变。

  移动支付由不同的技术来实现,从技术和应用角度来说,基于SIM卡和SD卡的技术区别并不大,但优劣却各有侧重。北京宏思电子技术公司市场部经理徐昭玉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SIM卡主要通过电信运营商发放并与移动终端捆绑,在具体操作和使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目前还受到SIM卡的通信接口传输速率的限制,在使用与操作上有些不便。SD卡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受封装技术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成本有些高,对不同的移动终端的兼容性要求也较高。

  握奇电信产品总监张楚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我更看好基于SIM卡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手机的存储和SIM卡存储是不一样的,SIM卡是独立运算存储单元,是封闭的体系,SIM作为一种安全的存储介质是被广泛认可的。比如说我们把钱放在家里,当然很好,但是小偷只要能打开房门就可以偷到。SIM相当于在家里又放了一个保险柜,独立于手机之外增加了一层安全防护。SIM就是这个保险柜,大大地增加了安全系数。

  由于SIM卡是由运营商发售,SD卡是一种普通消费品,银行、公交等各方都可以发售,显然,运营商对以SIM卡技术更为青睐,而其他的一些参与方会更看重 SD卡技术。将移动支付功能集成在SIM卡上,也是移动运营商赢得主导地位的有效途径。这种集成,首先打破了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就必须更换手机这一障碍;其次,运营商不仅可以掌控产业价值链,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出更多种类的业务。

  合作程度决定发展速度

  对移动支付而言,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移动化带给人们的便捷体验。除电信运营商外,移动支付产业的另一积极推动者——— 银行业,也对电信运营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反之也加快了电信运营商的拓展步伐。要让手机支付产业发展壮大,只有整个产业链的合作问题得到解决,产业发展才能顺利向前。

  Frost&Sullivan公司高级咨询顾问林起劲对《中国电子报》的记者表示,总的来说,银行机构管理着广大用户的资金账户,拥有完善的支付体系,在支付领域得到用户的信任。电信运营商则拥有完备的网络设施和先进的IT 系统,通过定制终端,电信运营商可以将各种先进的移动应用提供给用户,使用户获得良好的移动化生活体验。因此,电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方面具有较好的用户资源和营销渠道。可见,电信运营商和银行的协作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绩效水平。

  从日韩的发展经验来看,银行和电信运营商强强联合的商业模式,能够最快地促进业务的发展。

  徐昭玉表示,产业链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要想达成统一与协作,最为关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并以易操作性为最终目的,由政府和行业协会统一认识,产业链上的各单位各部门协作共进。

  跨行业合作是移动支付产业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移动支付领域,移动运营商首先应提高用户忠诚度,并吸引竞争对手的已有用户,最终实现流量增长。电信运营商还应该与银行建立联盟关系,在信息安全、产品开发和资源共享方面紧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也应凭借技术能力、市场能力、资金运作能力协助支持。只有各方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才能促进价值链的高效运转。

  相关链接

  国外移动支付应用情况

  纵观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市场,以日韩、欧美等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应用最为普及,发展比较成功。

  日本NTTDocomo:2004年,NTTDoCoMo先后推出了面向PDC用户和FOMA用户的基于非接触IC智能芯片的Feli-ca业务。用户可以利用这种手机购买自动售货机或者便利店的商品,还可以购买电影票。截至2005年,NTTDoCoMo所有的3G手机都配备了红外线装置用于手机支付,据统计60%的用户每周会至少使用一次支付功能。截至2007年4月,NTTDoCoMo移动支付业务用户达2150万户,占其FOMA用户的44%。

  韩国SK:早在2001年,韩国SK通过与维萨卡等信用卡机构合作推出了名为MONETA的移动支付业务品牌。起初,MONETA只是一种有“理财帮手”之称的多功能卡,通过与VISA等信用卡机构合作,凡持有MONETA多功能卡的用户,均可轻松使用信用卡、地铁卡等的电子化支付。此后,SK对无线和有线系统进行整合,构建了多媒体互联网共用平台——— NATE,将MONETA移植到手机上。移动用户可以在商场用手机进行结算,在内置有红外线端口的ATM上提取现金、在自动售货机上买饮料,还可以用手机支付地铁等交通费用,而且同样可以得到发票。

  德国美因茨交通公司(RMV):从2005年4月起,诺基亚开始同飞利浦和德国公交网络运营商美因茨交通公司测试NFC(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售票解决方案。 RMV的客户可以使用拥有NFC功能的诺基亚3220电话去购买、充值和使用市内网络的大巴票。目前已在公共交通领域开始商业化使用NFC技术和诺基亚产品。

  移动支付应用商业模式分类


  各种移动支付技术方式比较


  

中国电子报



相关链接:
微软诺基亚合作使用户5方面受益 2009-08-14
葛长伟:SP自消费行为的4大目的解析 2009-08-14
移动支付的桎梏:技术标准不统一 2009-08-13
电信运营商位置服务业务路在何方 2009-08-13
3G时代:玩“增值”才过瘾 20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