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电信IP化须转变运营模式
2004/04/07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日前宣布,将于年底前在美国100个城市推出价格低于传统有线电话服务的网络电话(VoIP)服务。此举是迄今为止美国主要电信运营商在介入网络电话方面迈出的最大一步,标志着网络电话服务将成为电信服务的主流,并将推动电信服务费用的下降。
除AT&T之外,美国其他运营商也开始改变对网络电话的抵触态度,加速开通网络电话服务。他们的行动表明,在电信网络IP化不断增强的形势下,摒弃传统思维,直面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并利用新技术转变运营模式,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IP电话风靡全球。作为电信网络IP化的重要标志,IP电话业务取代传统电话业务的趋势日益明朗。在传统长话领域,IP电话已占据70%的份额;数据承载网业务的IP化份额更占到95%以上,以后的比例将越来越高。
毋庸置疑,电信网络的IP化趋势不可逆转,在未来电信业的发展中,IP电话将逐步取代传统电话并最终完全IP化。这一强大趋势足以左右世界电信业的前进方向,也将对迅速成长的中国电信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IP技术具有网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势,对传统的电信业务,尤其是长途业务造成空前的冲击。虽然电信IP化有不少增值业务,但当前的IP业务主要集中于语音层面,又以价格竞争为主,因此对运营商的赢收不利。如果未能培育新的消费市场,而局限于传统业务的竞争,运营商必将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其次,电信IP化改变了电信业务结构和市场结构。技术进步带来的是产品和业务的多样化,特别是在数据业务领域,几乎全部的新兴业务都与IP技术相关,纯粹依靠电信网运营的业务量日渐减小。电信业务IP化趋势也带来电信市场结构的变迁,清一色的语音业务仅用几年时间就变成五颜六色,新兴业务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电信业IP化也影响到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关系,改变了各方力量的对比。在传统业务领域,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并呈现微利化趋势。在增值业务领域,差异化竞争大显伸手,对运营商的增收贡献增强。这些都正悄悄改变着市场份额的分配,并影响到电信市场整体格局的调整。
再次,电信IP化和IP电信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将推动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电信运营商作为网络提供商,至今对互联网产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新兴网络运营商则通过与电信业务结合,开拓赢利空间。电信IP化和IP电信化正在影响运营商的角色定位,未来的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运营商将可能兼有多重身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曾几何时,人们将电信IP化视为洪水猛兽,因为它威胁到传统运营商的生死存亡。如,日本第一大电信公司NTT的固定电话业务量在2000到2001年的两年中下降了20%。今年初,该国600万户宽带用户中有240万申请使用IP电话服务,预计2005年这一数目至少将达到650万户,同比相当于固定电话用户总数的10%。可以预计,今后电信IP化带来的冲击将更为严重。
电信业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性,逃避风险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风险。运营商需要从业务、网络、产业链和服务等层面着手,全面转变运营模式,直面电信IP化挑战,并化解电信IP化风险。
电信业务作为运营商的生命线,处于电信IP化中心地位。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运营商进军IP电话业务,例如AT&T,而环球电讯、原世通公司脱离破产保护后也把IP业务定为未来几年内的主业。运营商应利用IP技术积极改造传统业务,积极开发电信IP化的新业务,以新业务扩大新增点,不断增强赢利能力。
近年来,以电信IP化为主的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对网络带宽和交换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电信网已不能支撑新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运营商必须重新建设核心网络。加快电路交换网络到IP分组网络的转型,建立电信级的IP网,是未来十年那运营商所面临的首要技术问题。
而且,由于电信IP化使既有的盈利模式遭遇危机。面对电信资费降低、业务收入增长趋缓和技术进步等趋势的挑战,新模式必须能提供综合化业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互联星空、“移动梦网”等已显示出运营模式的过渡。事实证明,建立产业链各方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才能适应电信IP化和IP电信化趋势。
此外,运营商的服务也要适应电信技术进步的发展要求。在电信IP化加剧、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运营商惟有提供多样、透明、人性化的服务,才能真正发掘市场潜力,提高电信业务的服务价值。
总之,电信业IP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运营商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积极转变运营模式,促进电信业健康发展。
ChinaByte(e.chinabyte.com)—通信信息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