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移动增值

“手机钱包”:离产业链到底还有多远?

2004/03/04

  “发送PAY到XXXX就可以查询本市影院排片情况,我们将为您送票上门。”看见这种随处可见的广告字语,刘定伟按指示发送手机短信。“请选择您希望看的电影”,“请选择场次”,“您订票成功,扣费完成。请输入您的地址,我们将为您上门送票。”随着手机短信的接连提示,刘定伟借助手机足不出户地买好了情人节晚上的电影票,而他将在手机账单里看见购买电影票的支出。

  这样的实例在生活中并不罕见。京、沪和穗等城市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早已开通各种具有“手机钱包”之称的手机短信支付业务。手机短信支付成为了电子支付最方便快捷的手段。

  银联和移动运营的南辕北辙

  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银联的诞生意味着银行卡的数据交换正式拥有一个技术标准,这大大方便了客户各种跨行交易和网络交易。各自为政的银行交易业务从此拥有了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中介平台。“一卡在手,万事无忧”,一度成为银联的宣传口号。

  而短信支付方式,则是在移动增值业务诞生之后迅速推广开来,它以快捷方便被大众认可,特别在小额支付领域更是大显身手。移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意通过手机使用移动商务SP提供的业务服务。如投注彩票、购买电影票、购买可乐、各种IP卡、上网卡、泊车、网站购物等等。各技术提供商更是不遗余力地开发各种移动小额支付平台。这种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的多样化及个性化需求。

  银联的银行卡支付和移动运营商的手机短信付费两者沿着不同的角度进入资费市场,不仅在支付手段方式,其适用性也各有不同。

  “这几年来,移动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之间,都在为寻找一个合适的合作点而努力,特别在小额支付业务上,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刘匀开门见山地指出两种电子支付手段间不同手段有竞争也有合作。刘是新颖通移动通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营运总裁。

  移动短信小额支付具备灵活便捷的特点,不为银联卡支付所具备。但由于政策原因和实际短信账单支付的风险,限制了通过手机大额支付的可能;而银联卡的网络支付有足够的网络安全机制,所以大多数的大额电子支付(相对而言,一般是指100元以上的支付)依然是以银联的支付网关为主。刘匀认为“这种并存的方式还将继续很长一段时间。”

  在电子支付领域,移动通信运营商和银联之间的合作本应得到加强,但事实给人们的想象却是南辕北辙。

  掉链的短信付费

  2003年7月4日,中国移动停止了服务供应商(SP)个人网站同盟业务。7月15日,短信同盟正式寿终正寝。同步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只有拥有 ICP证的网站才能通过与门户网站签订大客户合同,享受短信代收费服务。

  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发出了只有银行才具备结算权的声明,导致中国移动暂停了手机短信的纯代收费业务。

  这让移动运营商的手机付费业务雪上加霜。移动手机短信付费的业务就此打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刘匀认为:“手机短信支付小额款项的交易方式不会消失。但手机支付的坏账率高,并且容易发生数据掉包或其他网络故障,导致扣费不成功;而且整个移动增值业务价值链环节很多,管理上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时隔一个月,中国联通和中国银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银联卡移动支付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根据该协议,中国联通用户从2004年开始,可通过手机短信使用银联卡实现网络交易,尤其是电子商务和生活中的小额购物。

  后不久,2003年11月17日,广东发展银行行长张光华和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鲁向东签订了“广发-移动梦网”联名信用卡的框架性合作协议。广发“手机钱包”正式登台。

  所谓“手机钱包”,是把客户的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账号进行绑定,手机用户选择某个银行账号作为其手机支付的付款账号,以后通过手机进行的付款行为都由这个指定的银行账号支付。

  此后,各地移动公司纷纷上马手机小额支付项目。一时间,手机短信付费方式行遍了大江南北。但时至今日,在叫好声中的手机短信交易并不叫座。2亿手机用户中,尝试使用手机钱包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反而远不如人们预期所料,退步到了半地下状态。

  对此,刘匀分析认为:“手机短信实现交易一次,得等到手机话费账单出来后整笔交易才算完成,交易时间的延长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另外移动对推广这类业务的SP要收取15%的代收佣金,直接打击了SP和商家的参与积极性。因此,就现状而言,大多数的SP对手机短信的小额支付服务半推半就,不愿过多声张。”

  加盟的商家和用户过少,手机短信交易形不成完整的产业链,移动运营商将平台建设得美伦美奂也是枉然。

  再者,用户挥之不去的安全疑虑难以消除。按照“手机钱包”的业务流程,用户需向商家提供手机号及个人账户密码,移动公司会发送短消息确认,经确认无误后,购物款项便从个人小额账户中扣除。由于账户密码的确认信息是通过无线传输,人们普遍产生不同程度的安全担忧。

  另外,目前手机盗抢情况严重,一旦丢失手机,与手机号码绑定的银行账户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护?虽然运营商一再表示,万一用户丢了手机可以立刻通知银行取消此项业务,捡到手机的人也会因为不知道密码而无法消费,但是用户的担心依然难以解除。更何况由于用户信息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其加密手段相对简单,一旦被破解,用户的损失将很难挽回。

  合作问题是非多

  从手机支付的多种表现形式来看,实现手机短信支付的合作多属于3方合作,即移动运营商、银联机构和SP服务商的合作。

  在3方合作中,移动运营商和SP服务商应是关联密切且最难以协调和达成一致的重要两方。以银联公司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方,只要不违反它的利益和原则,金融机构便会同运营商达成一致,乐于支持这种银行卡派生的支付新方式。然而,从银行账户和手机卡号码捆绑实现移动支付的这种项目进程来看,中国银联至少要在2年后才能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运行网络。此前移动运营商开展的手机支付业务,大多需要和分布全国各地的银行分别合作,费时费力。

  由此推断,银联全国统一网络一日不通,手机钱包就很难在大范围内快速普及。

  更重要的是,在移动运营商和SP服务商的合作问题上,需要从彼此的信任度、对手机支付方式的认知度、彼此间的利润分配以及货款的安全出入等多方面来分别进行协商。只有最终达成各方面的统一和共识,手机钱包才有大面积推广普及的沃土。

  事实上,这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的结果应该会是越来越多的终端交易企业接受合作,但终端交易企业并非会把手机支付作为他们主推的客户结算方式。很大程度上,他们仅仅是把手机支付放在一个有益补充的角色上,静观其变,直到手机支付成大势所趋、被大多数的客户所接受。这个过程中,最受煎熬的合作方不是银联之类的金融机构,也非终端交易企业,而是移动运营商。

  除上述3个问题以外,交易速度、手续费用、管理和服务,以及手机支付用户能否得到比普通支付用户更多的折扣优惠等,也都是影响手机短信付费推广普及的现实问题。

  总体来看,移动短信付费只有在上述几方面的问题统统得到解决后,用户甩掉“真皮钱包”、使用“手机钱包”的可能性才会增大。以此为前提,移动运营商联合金融机构和终端交易企业,才有可能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快捷、安全、合理的手机支付产业大环境。对此,业界普遍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使用手机作为语音、短信及其它应用的工具,他们对手机的熟练应用会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对商品和服务的交易。也许几年之后,使用手机钱包业务的人将会使拇指一族更加壮大。到那时,“手机钱包”才有可能超越银行卡支付,成为仅次于现金支付的主要方式。

ChinaByte(e.chinabyte.com)—IT时代周刊


相关链接:
叫出名字即可查到对方手机 2004-03-04
手机铃声Vs回铃音:一个电话连着两座金山 2004-02-27
四川移动彩铃业务实验网开通 受到广大用户青睐 2004-02-24
重庆联通携手华为发展gpsOne高精度定位业务 2004-02-19
继TOM后三大网站也跟进 IVR渐成门户网站新宠 2004-02-19

分类信息:     热点专题_移动增值_文摘   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