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融合通信

赵慧玲:NGN技术进展与网络建设现状

2006/11/01

  赵慧玲(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大家下午好,跟大家交流一下目前NGN的进展以及网络演进的想法,主要就这两个热点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看法。

  想报告一下目前NGN新的进展,现在ITU正在开NGN的会议,目前ITU的13组、11组、19组、15组,目前NGN在ITU都叫GSI,明年1月份全球GSI会议在中国北京召开,目前有关NGN的各个标准研究组里的标准都在ITU大会上进行。还有一个TISPAN,分8个工作组研究有关NGN的问题,包括业务、体系架构、协议、号码与路由、服务质量、测试、安全还有网关。3GPP主要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工作。

  现在GSI里面有一些重点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研究范围、体系架构、需求、能力、方案、服务质量、控制协议、管理OAM,操作维护、域名编号,互通演进。基本上在国际标准组织GSI研究NGN的内容就是这样一些内容。

  7月份刚开过的会,现在这个会还在开到下星期才结束,现在ITU固网也开始学移动,NGN这边也弄了一个NGN R1标准,现在NGN R1发布的NGN标准有研究范围、需求、功能体系、架构、控制、安全、移动等,看这个标准还是比较总体性的,没有太具体的。具体就是下面话音的能力,属于话音仿真方面的标准。目前的研究热点一个是业务和应用这一块,还有关固网、移动融合,这是一个研究的热点,服务质量,还有信令,信令是有关IP控制信令方面。最近成立了IPTV Focus Group,7月份开第一次会,最近在韩国又开了一次,最近是起步阶段,IPTV分了六个工作组,架构、服务质量、业务安全、网控等,也是处于刚刚起步的标准框架研究工作。

  TISPAN NGN比较清晰了,在2005年底发布了NGN R1的内容。今年发布R2的内容,一个是RACS,它是在IP网加上控制,由控制单元控制路由器,给它发布一些信令,让它把IP变成电信网可控可管理的功能,使得它可以对资源和带宽进行一些控制,还有一些仿真的业务。还有FMC也是固网移动融合,还有IPTV、家庭网络,这是目前TISPAN研究的热点。

  这是目前最新的NGN标准研究架构,多媒体IMS、话音网的仿真,原来这一块有流媒体,最新标准把流媒体去掉了,把任何这两个以外的都放在其他的里面,最近有一些大的主流厂家提出,因为话音网仿真就是软交换做的,IMS也可以提供一些话音网的仿真,因为MS都是会话型的,大家觉得90%以上的业务不是会话型的,所以在热点讨论中,认为IMS是未来经营的主流,大量业务运用是会话型,所以提出一个非会话型结构。所以业务层争论还是比较激烈的,在这地方不断有一些变化,一次会议一次变化,这是7月份会议的情况。NASS叫网络附着子系统,包括IP地址和用户配置,将来为了可控可管,加了用户数据库,用户到在哪儿的地理位置信息放在这儿,将来可以做IP的漫游。RACS就是资源准入,以及将来要做的资源控制。

  所以我们理解NGN的进展包括标准研究,从根上感觉是可管理,可控制的架构,所以也是运营商,尤其是传统电信运营商积极寻求一种可以驾驭IP网络的解决方案,使得IP有更强的控制能力,将来MS能够做到固定和融合的核心架构,有业务组合的能力,对于控制的手段NASS和RACS是很重要的。话音的仿真以前谈了很多,IMS是现在谈论的热点,IMS就是基于IP承载SIP协议,IP多媒体业务的能力控制,提供会话型业务,还有非会话业务,以及消息、将来的交互等。它的特点是标准化的,可以统一网络架构,将来业务更灵活一些。它在网络加了固定和核心中间移动一块,IMS最重要的就是CS、CF,固定的CS、CF和移动的CS、CF可以共用,现在ITU也在研究,将来会成为融合的核心网络。

  从业务触发能力相对比较灵活的,有消息类、有流媒体、有上网浏览的业务,现在提供的业务都是独立提供的,将来业务触发比较灵活可以交互分别提供,Web浏览和业务融合,看IPTV下面可以由一个留言,可以把IPTV类的业务和呼叫类的业务相结合,这样可以多重触发,而且可以固定域的用户和移动域的用户混合,这在业务能力上比较强。在服务质量来讲因为NGN有了RACS和NASS支持,使得业务能力和网络承载能力发生了关联性,上面有了业务需求,这业务实施性特别强,要求你服务质量很高,就把业务需求传达到下面来了,相对接入,QoS、业务分配,就提供了有利的协商机制和控制机制,使得业务和承载发生相关性。业务漫游的方式IMS也提供强的业务漫游能力,现在很多的数据业务对具体的业务分类分不出来,将来IBS可以提供的业务能力上,业务漫游可以获得详细的业务信息,这样这方面的能力也是很强的,在计费上提供多种计费方式,流量、内容、通话、商务,现在二代到不了这程度,非常受欢迎的片子定价可以高一些,可以根据内容调整费率的能力,所以将来管理、运营的能力大大加强。

  到底IMS标准化的程度怎样?3GPP 在R5是起步标准, 3GPP R6认为是移动的标准,目前R6已经成熟了,而且设备部分商用了。和固定融合的,代表作就是TISPAN R1的标准,3GPP 是R7的标准,R7现在还没有发布在研究当中,所以有关固定移动研究方面的标准没有完全的完善,我们把这两个标准放在一张对比一下,上面是TISPAN,下面是3GPP的,所以R1在时间坐标上,R7是2006- 2007年以后,R2靠后一些,现在研究一部分固定网的工作,我们认为R6比较完善,所以从标准的坐标轴来看,有关移动是比较完善的,固定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通信标准协会除了做软交换系列标准,现在所有的重点转向IMS标准化工作,在技术工作委员会里面,有关IMS网络总体技术要求,业务总体技术要求,业务需求研究,设备技术的要求,都在开展全面的工作,所以国内的标准也跟上来了。

  业务方面的标准,有关移动这一块是OMA和3GPP在做,红颜色是OMA和3GPP标准东西已经出来了,而且已经有实际的业务应用案例的业务,这些业务一个是会议、呈现、组管理、即时消息、视频共享等的一些业务。VCC也是非常重要的业务,但是现在没有看到相应的模型。你在外面用第三代移动的蜂窝,全部是移动的业务,你进到室内的时候可以自动无缝切换到WLAN或WIFI上。所以VCC业务无论在标准还是业界讨论比较热烈的业务。

  这里面了一些统计,把国外主流的运营商在IMS方面做怎么样的情况都列在这,有的移动运营商有的固网运营商,现在运营商做相应的研究,BT定位是提网络电话和VoIP,包括中国移动也在做实验招标工作。大部分运营商进行IMS实验,少部分运营商开始IMS商用,固定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侧重不一样,移动运营商主要做视频共享等多媒体增值业务,固定运营商从国外来看,主要为企业客户提供VoIP等的业务。所以IMS在移动网部署时机比较成熟,移动多媒体业务比较明显,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国外的移动运营商也有成功的案例。固定一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有很多的挑战。首先业务定位,在固定网用IMS做什么不太清楚,用SIP做固定是做视频、还是话音,在哪儿做更合适,这是需要探讨的。同时面临P2P技术业务模式的挑战,IMS是全过程控制,P2P是去除性控制,所以在经营模式方面会面临一些挑战。IMS标准在固网这一块也是在完善当中,它也没有经过规模组网的商用验证,我们希望积极实验,在规模组网、接入、漫游、性能、多厂家互通、终端定制、计费管理以及新运营模式方面现在没有经验的积累,这是比较新的内容,需要经过不断的研究、实验才能真正得以商用。

  这里是两张咨询公司的图,这是Gartner公司的预测,2005年预测,认为任何技术都有一个炒作的曲线,所有新技术一开始要宣传,向市场、客户宣传,炒作到顶点以后慢慢下来,再步入商用,所以第一个炒作点到商用是2-5年,2005年加2年就是2007年。还有Informa给IMS部署,认为2007年在国际上规模商用,2006年是一个测试年、实验年,认为是2007-2010年。认为在2007、2008年才有可能用安了40%,2006年20%多。

  说到IMS会说到软交换,中国的特点和国外的运营商不是太一样,国外的固网商投资和固网上的增长很低的,中国固网一直是在增长的,所以几年以前就面临着到底选择什么?当时觉得软交换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所以选择软交换在国内进行网络的演进部署。我们把它跟IMS进行比较以后,认为话音方面,IMS和软交换不能比较的,无论从业务的能力还是提供业务种类上都不太成熟。软交换也可以做SIP、也可以做宽带多媒体,不过IMS全球在标准化,所以在标准化方面比软交换强一些。固定软交换不是做移动,是做固定的,所以对移动漫游,移动业务没有IMS的能力,IMS在移动方面,包括漫游管理能力肯定比软交换强。目前IMS不能提供现在所有PSTN所有的业务。和FMC相比,FMC是多个层次的融合,IMS适合于固网移动在控制层面的融合,所以两者不能同日而语的。

  IMS和P2P我们认为是两种完全不同思路架构,IMS是用C/S的架构管理,P2P是采用全分散的结构。业务能力P2P渗透能力更强,覆盖面更广。IMS以会话型业务为主,P2P以分布计算。现在大家想有没有可能把他们相互这种一下,比如控制用IMS,而在媒体流方面,终端是否有可能用P2P的方式。我们在应用模式、可运营管理协议,在协议和可开放性方面都做了比较。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我们讨论的过程中,大家一直争论,比如认为IMS是标准的协议,开放性更好,我们做P2P或互联网,支持数据的技术人员脑子里认为P2P开放性更好,因为它把很多源代码放到网上公开,因此有不同的看法,不管怎么说这种讨论和争论都会一直存在。

  另外讨论IMS是数据库的关系,最早所有的数据库都在交换机里面,现在把数据库拿出来,将来可能拿出来的数据可以共享是比较理想化的,因为做融合业务,所以应该这样来做,有关数据库,而且这是我们远期比较理想的架构,这样可以把移动、固定、窄带、宽带的,如果需要,用户数据库可以让大家的资源共享,可以互访等。

  刚才说了有关IMS的看法,因为最近讨论比较多,我专门发表一篇文章叫IMS的六个关系,有关IP这一块,现在IP网络的发展,不断扩网也满足不了业务的需求,所以有必要依靠IP骨干网,我们也在积极进行城域网的优化,使得IP网可以延伸到城域网中,目前P2P的应用对IP网冲击比较大的,现在P2P是目前国际计算网络技术领域一大热点,这一块也是大家越来越关注的,对运营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激式的流量增长使运营商中继扩容力不从心,跨网流量的增长导致运营商间转借、结算费用的增加。运营商不容易预测和规划网络扩容和需求,原来有一些激发性的,现在P2P是持续性的,而且借助P2P传播的病毒不仅是安全的隐患,而且进一步消耗了网络的资源。所以这里有一个统计的数据,代表服务、供应商网络上60%-80%的通信总量,按目前P2P白天占用60%,到晚上是90%以上,欧洲运营商发现5%的用户使用超过95%的带宽。92%P2P流量跨网络的。面向个人运营商65%的流量是P2P。美国2006在互联网提供内容和服务的收入可以达到1400亿美元,预计2010年达到2150亿美元。现在可以看到P2P对网络的影响,所以应该积极疏导和合作P2P的应用。我们应该积极研究P2P的技术,如何可以研究它在业务平台上,特别将来提供IPTV业务的时候,积极采用P2P的技术,同时也可以跟其他的进行合作,实现用户、ICP电信运营商的三赢。

  现在目前说到网络演进,固网运营商关注固网融合这一块的研究,给这张片子一个是法国电信,一个英国电信,一个七个统一,一个五个统一,法国电信一个可通达性,跨网,身份认证、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通信薄来实现网络融合。这里很多国外运营商做FMC的探索,基本上一种蓝牙和WIFA两种方案。我们觉得目前起步都是终端层面,我们觉得网络融合的问题是涉及卡,然后终端接入网、传送网、运营维护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大家对家庭网络比较关注,肯定有固定、移动、宽带、窄带非常的重要,所以把家庭网络作为家庭的通信,有娱乐和监控,以及家庭信息化的过程。从运营商要提供网关管理系统和业务能力的平台,这样使原来家庭网关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终端设备,把整个家庭网络作为电信网络对家庭的延伸,这样我们提供更强的网络业务能力和网络的能力。

  FMC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各个层面积极努力,将来使固网运营商提供宽带的业务,包括宽带的接入能力,将来也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应用,包括用户可以固定移动的丰富多彩的业务。我今天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通信世界网(www.cww.net.cn)



相关链接:
张宇峰:探讨IPTV商业新模式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006-11-01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及其与IPv6的关系 2006-10-31
提供基于软件的媒体处理资源 2006-10-31
何其锐:SDP与IMS结合对运营商至关重要 2006-10-31
IPTV准确定位走向成功 成三网融合突破口 2006-10-30

分类信息:     行业_电信_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