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NGN

从业务导向看软交换发展

林华 李旭东 2004/07/07

  开放架构下的软交换的产生发展,将带动以业务为导向的新的电信商业模式。而就像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样,这一模式的最终实现也将历经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传统的电信网是一个业务、呼叫控制与承载紧密结合的网络,运营商依托从交换机供应商处采购的交换机组成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一方面这样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给用户,但同时又存在巨大的局限性,业务种类单一;而且当一项新的业务需要提供时,就需要对全网的交换机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而便于提供新业务、新服务是下一代网络的特征。下一代网络是业务驱动型的网络,它将集语音、数据、传真、多媒体视频等业务于一体。在下一代网络里,通过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的提供。

  软交换思想是在下一代网络建设的强烈需求下孕育而生的。在面向未来的网络发展过程中,电信运营商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业务已经逐渐成为其区别于同行的主要因素。而软交换的思想吸收了IP、ATM、IN(智能网)和TDM的长处,形成分层的全开放的体系架构,使得各个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全部或部分利用软交换体系的产品,寻找到自己的网络立足点。

  从更开放架构出发

  软交换的体系构架是一个开放的构架,表现在将以往封闭的交换机体系转变成分离的部件, 各个部件之间是标准协议, 并且软交换的业务层也是开放的, 从而使得软交换的业务提供能力不依赖于设备厂家与运营商本身,网络运营商可以委托第三方的业务开发商或业务运营商提供有竞争力和个性化的业务。

  三网合一的发展趋势使得现在开始建设以软交换为核心的网络,可以为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做好核心网的准备,在网络构架上,软交换与3G R4/R5的CS/IMS域是一致的。从而使得网络能够真正实现固定与移动的融合,并由此可以派生出大量新的业务。

  软交换是一个多协议的体系,软交换网络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议种类较多,而且在不断发展,各个协议必须进行标准化和互连互通,是规模建网的前提。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融合的技术, 是IP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网技术的融合。具体来说,软交换各个相关构件都是现有技术的继承与发展,例如:

  软交换SoftSwitch——融合多协议适配+业务交换(商业网)+多媒体+智能网技术;

  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融合智能网+开放API+中间件技术;

  中继网关TMG——融合接入服务器+VoIP技术;

  接入网关AMG——融合ONU+宽带技术;

  信令网关SG——融合STP(信令转接点)+IP技术;

  媒体服务器MS——融合TTS(Test To Speech计算机语音合成)+ASR(Automatch Speech Recognition自动语音识别)+MCU技术等;

  综合接入设备IAD——融合LAN Switch+VoIP+BORSCHT (电池、过压、振铃、监督、编码/解码、集成和测试)。

  软交换技术和应用将伴随着上述相关技术与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随着IP技术的进步和器件性价比的提高, 软交换的综合建设成本及长期运维成本将不断降低。

  业务导向是落脚点

  软交换本身可以提供现有电话网中一些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和ISDN补充业务,但由于软交换的灵活性,它还可以与智能网的SCP(交换控制节点)相结合,提供各种智能业务。软交换体系结构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组件——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是专为增值业务而引入的。应用服务器负责各种增值业务的逻辑产生和管理,并且还提供各种开放的API,为第三方业务的开发提供创作平台。

  目前,可通过API开发和生成的业务包括:Internet呼叫等待、CLICK TO DIAL、CLICK TO FAX、Web 800、多媒体终端之间的浏览护航(同步浏览)、用户自我维护其个性化用户业务属性或状态数据、语音信箱业务、语音门户业务、IP CallCenter业务、多方多媒体会议业务等。此外,还可以在软交换上实现包括统一账号预付费业务、个人化移动性业务、基于位置的应用业务、统一消息业务、VPN业务等。图1所示为以宽带IP城域网为软交换承载网提供相关业务的系统结构。


图1 基于城域网提供软交换相关业务的系统结构

  由于软交换网络采用了Internet的体系结构,提供一个开放的业务平台,从而使得综合业务的集成成为可能。在以业务驱动的NGN网络上,业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是运营商竞争的法宝,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综合集成并生成各种不同的新业务,运营商将告别单纯以价格为竞争的时代,每个运营商都会向用户提供不同的针对自己用户需求的新业务以提高竞争能力。业务的综合集成可以使运营商专注于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专注于对业务的深化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可定制的环境中为自己的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业务,从而提高用户的忠诚度,维护运营商的品牌。

  软交换为市场和功能的细分提供了技术支持。

  下一代电信网络应该是电信运营商组织业务并出售业务,这就需要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市场细分,因此运营商必须依靠新的网络业务来支持。显然,传统的电话交换技术是无法支持的,唯有软交换技术具有这种基于对市场的细分,并提供个性化业务的能力。而且除市场细分外,运营商还应该做到功能细分。

  将功能集于一身的想法是不可行的。每一种终端有最适合的用途,终端是多样化的,接入方式和接入网络同样是多样化的,只有软交换才可以在一个网络中实现对不同接入方式的控制(支持不同的接入方式)。

  软交换将导致业务为主的商业模式。早期ICP是以内容为主的商业模式,包括YAHOO在内的内容提供商们都已经在“.COM”的泡沫中体会到这种商业模式是难以成功的。而DoCoMo和i-mode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可赢利的以接入为主的商业模式,但我们知道,i-mode的成功是与日本整个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并不是可以照搬拷贝的。真正能够帮助电信运营商成功的模式是以业务为主的商业模式。用户关心的是运营商能为自己提供多少有价值的业务,谁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业务,谁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谁就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加剧,运营商在接入上的垄断会逐渐打破,以接入为主的商业模式也会逐渐失去它的竞争优势。在这种竞争的电信市场环境下,只有不断提供新的业务,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业务发展非坦途

  软交换可提供的业务是多方面的,但运营商基于软交换技术开通各种可运营业务的过程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大致可以将基于软交换的业务提供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施:

  首先,直接由软交换设备提供PSTN基本业务及补充业务。

  其次,通过SG(业务网关)和现有的SCP进行互通,充当虚拟的SSP(业务交换点),从而实现现有的传统智能业务。

  第三,在网上增加应用服务器,实现现有的增值业务、智能业务及未来的各项业务。网络中增加Web Server作为IP用户的业务登记和选择平台,作为业务用户窗口。

  最后,将应用服务器的标准业务API接口提供给第三方开发商,由他们不断为用户开发出各种新型业务。或将应用服务器外租给企业集团用户,为他们提供客户定制业务,或给网络运营商提供增值业务平台。

  通过以上的业务实施过程可以看出,软交换的一个特征与优势就是能够开展第三方业务。运营商在第三方业务的具体开展上,可以分两个步骤来进行。

  起初,在第三方业务未普及成熟和在新的运营模式尚未建立的时候,为了满足日益急迫的业务需求,可以利用开放 API自己组织力量(包括与设备厂家、设计院合作)开发新的业务,运营商扮演业务提供者的角色,同时利用开放的API和建立运营商的企业标准,积极吸引业务开发商参与进来,推动新的运营模式的建立。这种第三方业务的开展方式可以尽快迎合市场需要,暂时缓解业务需求压力,获得增值利润,并有利于运营模式的平滑演进,但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即投入人力多、开发周期长、风险和压力大、价值链不明确等。

  随着市场对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运营商扮演业务开发者和业务提供者角色将不再能够满足需求,新业务的提供速度与业务的种类都逐步处于劣势,这时运营商需要放弃原来属于自己的利益,从全业务提供商逐步演变为网络提供商和网络业务集成商。例如,通过与ICP/ISP的合作,构造NGN业务价值链,提供包括网络教育、网络证券等宽带增值服务;通过开放的Parlay API接口,在应用层灵活接入第三方业务服务器,快速生成市场需要的新业务。从而逐步形成以电信运营商为基础,包括最终用户、代理分销商、内容/业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的价值链,如图2所示。


图2 电信网络运营价值链

  虽然软交换系统在理论上提供了网络开放的体系架构,有利于业务的开发和提供,并且目前从各厂家提供的解决方案来看,已能够进行多方面的业务提供,但是我们还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由于软交换涉及的许多协议尚未做到兼容、API仍然没有成熟的产品,因此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业务提供仍在探索和研发中。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从软交换提供业务的方式和手段上看到了网络发展的轨迹:即从单一网络提供单一业务开始,走向开放平台上的开放的应用,再走向开放网络平台上网络与应用密切结合的开放业务,这是一条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编辑视点

  软交换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技术发展成为网络演进中的一种理念,这种理念的一个核心就是更加开放。而传统运营商由垂直化的网络、业务一体化对用户“绝对控制”状态走向开放化、平台化管理的多业务单元共同参与的价值链最终方向,的确需要长期的过程。并且,这种发展过程的决定因素将不取决于技术发展的成熟与否,而是链条中各成员的生存状态与利益分配。正如文中提到的,随着网络和应用的不断发展,业务与网络的关系、运营商和业务经营者的角色都将发生改变。

网络世界(cnw.ccw.com.cn)


相关链接:
如何规划下一代网? 2004-07-02
NGN视讯业务的电信运营 2004-07-02
软交换系统在专网中的应用 2004-06-24
IP Centrex:有望脱颖而出的下一代业务 2004-06-23
三种NGN业务模式各有所长 2004-06-22

分类信息:     文摘   技术_NGN及软交换_新闻   技术_NGN及软交换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