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视像通信  视像通信产品

评论:当移动视频遭遇IPTV

北京博通智信咨询公司 修士辉 郑晓平 2005/07/27

  移动视频无疑是2004年业界最令人关注的话题;时隔一年,IPTV则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从各类媒体火热的炒作与运营商紧锣密鼓的部署中,我们不难发现:单纯的语音交流已经难以满足大众需要,面对面的视频方式将更令人满意地实现远程沟通需求。那么,当这两种基于不同网络的视频业务相遇时,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谁将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基础设施,以计算机(PC)、或普通电视机+网络机顶盒(TV+IP STB)作为主要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络协议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Internet访问、电子邮件、游戏、电子商务、宽带电话等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个性需求服务的崭新技术。

  移动视频业务则是通过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为移动用户提供视频内容的新型通信服务,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典型业务:移动视频消息、手机电视、移动视频游戏、移动视频电话/会议、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监控等。

  可以看出,IPTV与移动视频的竞争主要集中于电视、游戏等领域,二者使用不同的终端来实现相同的业务。本文将针对二者在视讯领域的应用,从政策、运营、终端、技术条件、业务应用、市场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这两种技术的未来走向做出初步判断。

  IPTV与移动视频的对比

  1、政策

  目前我国政府规定:所有的视频业务都属于广电部门管辖,仅广电及其授权部门和机构才能发布内容。因此,无论是固网运营商还是移动运营商,要想把电视的内容移植到PC、(电视机+机顶盒)终端或手机终端上,都必须持有广电总局颁发的牌照。但是截止今日,除了上海文广在2005年5月获得中国第一张网络和手机电视的牌照外,电信运营商一概与牌照无缘。尽管此前IPTV和手机电视业务各自已在部分地区进行过小规模试验和商用,但是置身于无牌照允许的局势下,IPTV和移动视频的业务推广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极大限制。如2005年初,重庆联通推广手机电视业务的媒体广告就曾被市广电局叫停。因此,电信运营商只能以增值业务的名义开展视频业务。可以说,IPTV和手机电视都是在政策边缘上游走。

  2、主导运营商

  IPTV被称作宽带内容上的杀手级应用,主要由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推动,它们凭借升级的网络或NGN网络试图大力发展IPTV;而移动视频作为无线视频应用,也被定位为数据业务的杀手级应用,一般认为它将主导3G市场的发展,主要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凭借2.5G或3G网络进行传送。IPTV和移动视频都被电信运营商寄予厚望,将分别成为固定网络和无线网络的重要业务。

  3、终端

  从外型上,二者的终端明显存在很大差异:IPTV终端是PC或(TV+STB),终端固定,而且屏幕比较大,适合视频观赏方面的内容;而移动视频的终端主要是手机,携带方便,但屏幕小,不利于长时间进行视频观看。

  从性能和价格上,二者也有优劣之分。目前机顶盒的产品功能基本完善,虽然在价格方面比较昂贵,但运营商在推广IPTV时主要采用赠送机顶盒的方式,所以用户不必再花钱购买;对于移动视频业务,虽然市场上推出了一些具有视频功能的新型手机终端,但是在尺寸和待机时间上还无法与传统的手机终端相比。电池使用寿命短以及显示屏的视频特性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手机的平均价格在5000元以上,这种髙价位决定了"电视手机"在目前只能是仅供少数时尚人士享用的奢侈品。

  4、技术条件

  IPTV主要基于宽带网络。在"互联星空"(中国电信)和"天天在线"(中国网通)平台下,IPTV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其效果已经得到大部分用户的认可。在广东佛山地区,从IPTV试播的效果来看:宽带带宽达到700K左右时,网络电视播出效果即可与电视类似;带宽达到2M时,网络电视的清晰度便能媲美DVD的效果。可以说,当前电信运营商经营IPTV业务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作为移动视频的主要业务,手机电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1)基于蜂窝技术,美国Sprint、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经利用这种方式推出手机电视业务。但是移动网络的带宽尚不能满足移动视频业务的需要,例如,视频会议系统设计要求多点视频会议时,每路频宽是768K,而就我国目前移动运营商的网络现状来看,中国移动2.5代GRPS网络平均速率一般不足40k,中国联通的CDMA 1X的平均速率也只有100k左右。而且两者目前都受播放技术限制。就目前的实测效果来说,不管采用何种技术,播放速度都受到网络速度的制约,达到像电视一样实时传输的平滑效果尚是亟待实现的重大目标。2)基于卫星的传播方式,韩国的SKT就是采用这种技术,他们通过发射卫星来接收模拟电视的信号。3)陆地广播数字电视,如欧洲的DVB-H(数字视频广播-手持)能够向手机终端提供由广播电视传送的信号,美国高通公司也有了类似的MediaFLO技术。目前来看,三者中,卫星传播的观看效果最理想,而手机短片比较适宜使用蜂窝技术,长篇的连续剧则比较适宜使用卫星或陆地广播技术。

  5、业务应用当前,IPTV业务应用主要集中于娱乐、游艺、服务、运营等几方面。这其中多数业务应用在移动视频方面也可以实现。因而,这二者在业务应用上同质化程度比较高,但是由于终端方面的限制,对于不同的业务,哪种技术更加优越,还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博彩,放在移动的终端上使用,用户可以达到随时关注的目的,但如果采用IPTV,基于PC与电视,那么用户必须在固定的地方,随时性大大减弱。而远程教育或远程医疗,这类业务不需要很强的时空限制,用户需要是能够比较清楚的看到界面,在这种情况下,IPTV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

  6、市场从全球市场来看,与欧洲、北美相比,日韩的移动视频业务由于其3G网络发展较快,移动视频终端种类较多,因而市场发展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专家预计:2007年全球移动视频收入将达到34亿美元,用户将达到7300万。

  在我国,借助于GPRS和CDMA 1X网络,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经分别进行过测试,并在小范围推出了移动视频业务。2004年3月,中国移动就推出了"手机电视"服务,并于5月份正式投入商用;中国联通也于2004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视讯新干线"移动流媒体业务。但是,运营商推出手机电视业务以来市场进展缓慢,如重庆联通的手机电视用户数2004年年底仅有400户,到今年已经剩下不到200人。价格高昂是其中的瓶颈之一,除了运营商的接入费用外消费者还须缴纳内容使用费。按照原有的资费标准,视频短片的资费还可以让消费者勉强接受,但若是一部电视剧的长度,普通消费者则无法承受其高昂的价格,如在不考虑资费套餐的情况下,使用中国联通 "视讯新干线"收看1小时电视节目,仅流量费就须支付200多元。

  美国IEEE的杂志《IEEE Spectrum》认为,"室内无线宽带网络"、"电话公司的宽带电视服务"等将是2005年最有可能获得重大突破的技术。截至2004年底,全球IPTV用户数已超过100万户。据Strategy Analytics预测,到2008年,全球IPTV用户将达到2000万以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已在上海、广东、四川等地进行IPTV的试验,全国IPTV用户估计有100多万。目前,IPTV的资费包括了接入费和点播费。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电信的不限时包月是99元/512K(129元/1M),北京通信是120元/512k(150元/1M);而点播费用以包月为主,点播为辅,如中国网通的IPTV平台--"天天在线",套餐根据频道不同月收费5到10元不等,一些热门的频道达到30元。用户只能选一个频道为包月套餐,其他频道的节目则采用点播的方式,点播一次为1元。

  未来展望

  目前,移动视频在我国的应用还很有限,语音业务和短信业务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在可预见的1-2年内,我国移动视频中的手机电视还很难有太大的发展。随着技术和终端的逐步成熟,以及3G网络在中国的全面铺开,估计在2008年以后,中国的手机电视将会有实质性进展。

  比较而言,考虑到国内电视用户和宽带用户数量庞大,再加上视频编码技术成熟、众多设备商的积极推进、以及已有成功应用等因素,IPTV的具备了良好的商用基础。依据博通智信的预测,截止到2008年为止,中国的IPTV用户数将达到800多万。如果用户人均月消费(仅包括内容使用费)按30元计,那么每年的IPTV电视市场将达到30亿元左右。

  IPTV和移动视频都是电信运营商寄予厚望的增值业务,也是作为未来新的市场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的新业务,但只有经过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才能真正体现出杀手级应用是否名副其实。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从网络还是市场的角度,当前IPTV都优于移动视频。近期内,在技术、产业链形成、运营模式等操作层面上IPTV也都比移动视频条件成熟。但在较长的时期内,尤其当双方的技术、市场、运营模式都成熟时,谁更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谁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结论尚不明朗。

ZDnet (www.zdnet.com.cn)


相关链接:
视频应用绽放在桌面 2005-07-26
视频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005-07-21
未来3年内视讯产业将以复合年平均增长29% 2005-07-07
视讯进入应用时代 2005-07-04
视讯会议日渐强大 忘记镜头存在舒服开会 2005-06-24

相关频道:           文摘   技术_视像通讯_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