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交换机  交换/排队机产品

 

PICMG 3.X 标准及Switch Ethernet背板架构

解利伟 2002/07/12

PICMG 3.X 标准

PICMG是CompactPCI的升级标准,但是与CompactPCI有很大的不同,CompactPCI是共享式总线结构,而PICMG提供了交换式连接,每个点到点的连接能达到10Gbps的带宽。图1所示为几种技术的互联带宽比较。PICMG标准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电信行业方面的应用,因此在供电方面采用了电信界的双-48V电源标准,而非CompactPCI的ATX电源标准。因此,PICMG标准与CompactPCI在很大程度上不兼容。

PICMG3.X的特点

PICMG 3.X主要的目标是定义新一代高端通信设备的系统结构。这一族规范定义了足够充分的信息,如电路板尺寸、设备操作方式、连接器、电源功耗的分布以及独立于交换网络的系统管理结构,以确保不同的主板、背板和机架厂商可以独立地开发可互操作的产品。当被集成到一个系统中时,这些产品可以有效地协调工作。

1.PICMG 3.0:这是一个概括式规范,主要定义机械特性、电路板尺寸、电源功耗的分布、电源和数据的连接方式以及系统管理。

2.PICMG 3.1:基于通用背板的互连交换网,这个规范定义了以太网的交换结构,可保证每个点到点的连接都有10Gbps的带宽。

3.PICMG 3.2:定义在PICMG结构下的InfiniBand系统构造方法,并且描述了物理层的连接,协议及协议的映射等。

4.PICMG 3.3:基于通用背板的互连交换网,这个规范定义了StarFabric的实现方法,从而可以提供TDM、Cell、控制和包连接等服务。

与Compact PCI非常不同,PICMG 3.X从一开始就是面向每年1000亿美元的电信市场。由于具有极强的通信性能、可靠性和电气指标,军事也将成为PICMG 3.X的一个潜在应用。此外,PICMG 3.X仍可用在传统的服务器集群等方面。

PICMG3.X描述

1.单个系统主板为 322.25mm(8U)×280mm,面积为140平方英寸(Compact PCI主板面积为54平方英寸)。在历经了长时间6U和9U的争论之后,这个结论充分考虑了冷却、前端面板空间、背板尺寸和后端面板的要求。

2.各个主板间距为 1.2英寸,而Compact PCI只有0.8英寸,这是充分考虑了下一代CPU散热、升级内存模块及高能量DC-DC转换器的需求。

3.一个标准的19英寸机架可以容纳12个主板;一个标准42U高的机柜可以容纳三个这样的机架及相应的散热风扇等设备。

4.PICMG 3.X理论上允许每个系统主板产生高达200瓦的热量。这意味着每个机架允许产生3千瓦的热量,一个42U的机柜允许产生10千瓦的热量。实际上,在没有特殊散热设计的情况下,每个主板可以允许产生150瓦的热量。

5.机柜的输入采用双-48V DC电源。在经过相应处理之后,再配送给各个机架。每个主板通过DC-DC转换器将电压变换后使用。

PICMG 3.0标准大约于2002年8月完成。之后,PICMG 3.1会很快完成。惠普和IBM都计划在2003年年初采用PICMG的新标准。

交换式以太网背板架构

“共享”和“交换”是一个在IT业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它们处在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极端,常常是相互冲突的。在计算机行业,多数使用的是共享总线,典型的就是前面所说的PCI总线。在PCI总线上,多个PCI设备共享一个PCI通道的带宽,主设备轮流控制PCI总线,当一个PCI设备占据PCI总线时,它就成为PCI的主设备,其他PCI设备就只能充当从器件,不能同时有两个以上的设备成为主设备。而交换是典型的并行结构,多用在通信行业,如矩阵式的交换机,在两个端口交换信息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其他端口的工作,也就是说,各个端口的交换是同时的。显然,从通信效率来看,交换结构要比共享结构好得多;总线结构的好处则是相对简单,比较容易实现。

为解决共享式背板的问题,新型的服务器背板采用了交换式背板(Switch Backplane)技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采取了矩阵交换(Crossbar Switch)技术,它可最大限度地保证端口之间的并行数据交换。同时,这种交换机一般会有一条专用的控制总线,用于交换机内部的管理以减小对背板的打扰,背板的数据交换功能由一种叫交换引擎的板卡提供,总体来说背板的能力随着交换引擎数量的增多而提高,每块接口卡与多个交换引擎同时连接,这种结构在正常情况下提高了接口卡的数据吞吐量,当一个交换引擎发生故障时,可提供备份。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的优点

第一,交换式以太网连接简单,不需要改变网络的其他硬件,如电缆和用户的网卡等,只要用以太网交换机替换共享式的Hub,就可以节省用户网络升级的费用,还可实现高速与低速网络间的转换,完成不同网络之间的协同。目前大多数交换式以太网都具有100Mbps的端口,通过与之相对应的100Mbps网卡接入到服务器上,暂时解决了10Mbps的瓶颈,成为网络局域网升级时的首选方案。

第二,交换式以太网可以同时提供多个通道,比传统的共享式集线器提供更高的带宽。传统的共享式10/100Mbps以太网采用广播式通信方式,每次只能在一对用户间进行通信,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新链接,而交换式以太网允许不同用户间进行传送,比如,一个16端口的以太网交换机允许16个站点在8条链路间通信。

交换式以太网的背板架构

目前,千兆以太网的交换机技术已日渐成熟,万兆位的以太网交换技术也开始崭露头角。将千兆/万兆以太网的交换技术用在服务器的背板上,完全可以解决信息量带宽拥挤的问题,加之沿用Compact PCI背板坚固的插槽架构、热插拔的技术,相信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在服务器的背板上一定会大有作为。

计算机世界报



相关链接:
Unilink智能交换平台简介 2002-07-11
面向下一代增值业务的可编程交换机 2002-07-10
细读"软交换" 2002-07-08
Ip Switch重新演绎呼叫中心新概念 2002-07-05
ENGINE软交换解决方案 2002-07-04

分类信息:     文摘   技术_pbx_文摘